第 1553 章(1 / 1)

神圣罗马帝国 新海月1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到海军嘲笑,只是一方面原因,更多的还是怕影响未来在帝国中的话语权。

没有办法,这也是日本的特点之一,不允许犯错误。

自从卫兵递过来一份战报后,明治天皇的脸色阴沉了下来。桂太郎知道又有坏消息传来了,急忙补救道:

“陛下,息怒。我们这次面对的敌人是俄国人,前线部队进展缓慢也是可以理解的。

为了加快部队的进度,我提议向英国人采购一批装备,增加部队的实力。

比如说:坦克和装甲车就不错,在攻克阵地的时候,能够发挥很大的功效。

虽然贵了一点儿,但我们只需要少量采购,应该花不了多少钱。”

俄奥是同盟,日俄战争都已经爆发了,维也纳政府自然不会将军火卖给日本政府。

在这种背景下,尽管英制陆军装备,无论是性能、还是价格,都没有市场竞争力,但日本政府还是没得选择。

除了这两个国家外,其它国家的武器装备只有更垃圾,没有最垃圾。

截止到目前为止,全世界都只有神罗的装甲部队拥有师级编制,其它国家的装甲部队最多也就到团一级。

一方面是因为贵,装备贵、后期使用维护费用更贵;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技术不达标,核心部件无法自产。

日本这样的穷国就更不用说了,除了弄几辆撑门面外,根本就不可能大规模装备。

要不然也不至于战争爆发后,连一支突破敌人防线的装甲部队,都凑不出来。

明治天皇点了点头:“那就采购吧,速度必须要快,最好是直接购买英国人的现役装备。”

用装甲部队能不能突破敌人的防线,明治天皇也不清楚,但是根据欧洲传来的经验确实是如此。

起码,反法同盟当年就是装甲部队开路,撕破了法国人的防线,然后一路长驱直入的。

第一百零六章、纠结的卡洛斯

日本距离英伦三岛可不近,就算是马上达成协议,立即从伦敦装船运回来,那也要是两个月后的事情了。

何况,装甲部队是技术兵种,熟悉装备、基础训练也需要一定的时间,能够在半年内投入战场,都算高效率了。

对眼下的日俄战争来说,只能算是远水。想要解近渴,还是需要日本陆军自己努力。

在这个问题上,谁都帮不上忙,论起具体战术指挥能力,前线的军官明显比政府中这帮文官在行。

专业人士都搞不定,业余人士就更别说了。日本的家底子薄,经不起任何折腾,还没有到任性的时候。

伊藤博文:“远东战场虽然有些麻烦,但总体还在我们的控制范围之内。

根据英国人提供的情报,西伯利亚铁路最快也要明年下半年才能通车。

加上铁路后期通车、整合时间,估计1906年初才能真正能够发挥作用,我们还有足够的时间。

麻烦的是国际局势。不列颠和神圣罗马帝国之间的争斗越来越激烈了,很多事情都拿到了台面上,连遮掩都懒得做了。

说不准哪天他们就打起来了。帝国和不列颠捆绑太深,现在又和俄国人开战,霸权争夺战一旦爆发,我们根本就没得选择。

虽说皇家海军占据绝对优势,英国人立于了不败之地;但是横跨亚欧非三洲的神圣罗马帝国,掌握的陆地霸权同样不可撼动。

两家都有自己的绝对优势,这场霸权争夺战的最终结局,谁也不敢轻易下结论。

两虎相争必有一伤,对世界上其他国家来说,本该是一件好事。

可是偏偏帝国的运气不好,恰好赶在这个时间和俄国人爆发战争。一个不好,我们就要被卷入霸权争夺战中。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不列颠和神圣罗马帝国很有可能谁也奈何不了谁,最后被迫选择停战。

他们是家大业大,打一仗没有关系,我们这些被牵连进去的国家就倒霉了。

类似的案例,历史上也不是没有发生过,就如同我们的战国时代。”

伊藤博文的担心,绝对不是无的放矢。以日本的国力,跑去参与神罗和不列颠之间的霸权争夺,最终结果绝对是悲剧收场。

哪怕是英国人赢了,站在了胜利者一边,等待他们的命运也绝对不会美好。

没别的原因,唯实力不济尔。光俄国人都让他们精疲力尽,哪里还有能力去其它地方抢地盘。

赢了,分享不到战利品;输了,却有可能赔上全部家底。这样的霸权争夺战,搁谁身上也不愿意掺合啊!

这种经验教训,日本政府是不缺乏的。“日本战国时代”虽然多是村镇级别的斗殴,但借鉴一下古人的经验还是可行的。

几个大名争霸,最先倒霉都是小诸侯。跟着老大干仗,不仅要当炮灰,就连战利品也只能捡剩下的。

若是伤亡惨重,那只能自认倒霉。碰上仁义点儿的,可能还多少关照一下,帮忙保存家族传承;遇到狠辣的,直接被主家吞并掉。

首相桂太郎:“伊藤君,没必要想太多。国际局势变化非我们所能够掌控,眼下帝国能够做的就是赢得这场战争。

至于神圣罗马帝国和不列颠的霸权争夺,我们只能跟着局势发展伺机而动。

只要帝国把握好其中的度,不要参与的太深,就算是神罗获得了胜利,维也纳政府也不可能劳师远征专门寻帝国的晦气。

何况,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两败俱伤的可能性最大,帝国的危险并不大。”

距离是最好的护城河,对现阶段的日本来说,远离欧洲大陆就是最大的优势。

甭管英奥斗争的多么激烈,主战场都在欧洲。日本政府只要不自己往里面钻,成为一个旁观者的可能性非常大。

就算是英国老大不高兴,还有俄国人顶缸啊!忙于日俄战争,无法分心南顾,就是最好的理由。

牵制俄国人,减轻不列颠在印度的压力,就是他们对联盟的最大贡献。

当然,桂太郎得出这样结论的前提条件是:英俄没有勾搭到一起。

要是俄国人倒向了英国人,他们就没得选择了,只能结束战争,硬着头皮南下。

毕竟,英国人的钱也不是好拿的。既然收了人家的钱,那就要命来还。

……

远在万里之外的日本政府都感受到了压力,直面风暴的欧洲国家,那就更不用说了。

又到了几十年一遇的站队季,到了现在这一步,大家必须要做出抉择了。

“选择大于努力”,对国家同样适用。这一步迈了出去,再想要回头就难了。

未来几十年究竟是“吃香的、喝辣的”,还是“吃糠咽菜”,就看现在这一波下注的结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