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争先拉拢底下人还来不及,怎么可能为了贪污这点儿小事情,就大动干戈呢?
不能够一棍子打死,那么抓执行能力总可以吧?弗朗茨又不准备大开杀戒,只是把无能的官员赶回家。
要是运气不好被查到了贪污,那么没办法,奥地利是一个法制国家,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和贪污相比,无能更可怕。既贪污又无能,那就十恶不赦了。
不需要多,只要把百分之一的无能之辈赶回家,再从中挑选出几个倒霉蛋出来杀鸡儆猴,奥地利的吏治问题就遏制住了。
把贪官都杀光的中二想法,弗朗茨是不会有了。如果是在新兴国家还差不多,奥地利这种老牌帝国,利益集团早就勾结了起来。
作为皇帝,每一次打击一小撮没有吃相、肆意妄为之辈,那没有问题,只要借口合适,大家会很积极的配合。
如果想要把利益集团一打尽,被逼急了,换皇帝的事情他们也不是干不出来。
官僚的节操不能够期待,只要他们不触犯底线,弗朗茨的容忍度还是很高的。
清官要用,贪官也要用,甚至昏官都可以留下几个,只要把他们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就能够发挥出意想不到的作用。
“是,陛下!”费利克斯首相回答道
他已经准备推动考功制了,这是奥地利政府为了避免底下官员消极怠工,专门设计的政绩考核制度。
这个标准并不是很高,只要能够完成自己职责范围之内的工作,按照政府的规章制度办事,就算是合格了。
如果在这基础上,还做出了成绩,那么恭喜你准备升官了。
反之,既没有按照政府的规章制度办事,又没有拿的出手的政绩,就是要清洗的无能之辈了。
发展经济是政绩,推广民族融合是政绩,普及义务教育是政绩,把政府的政令切切实实执行了下去,那也是政绩。
涉及到的范围很广,只要在某一个方面做出了成绩,那都是政绩。
奥地利政府要打击的是那种不听话,又无能的官员。
中央政府让你推广奥地利语,你跑去推广地方方言,你不完蛋谁完蛋?
作为政府打击的对象,查一下你的钱包自然是少不了的。要是查出来了问题,正好拿来当典型杀鸡儆猴。
有多少官员因此而丢掉帽子,又有多少官员因此获得升迁,弗朗茨并不是很关心,他只要最终的结果。
第三十四章、被带偏的话题
1850年2月21日,在英法俄的外交压力下,普鲁士政府同丹麦王国在柏林签订了普丹柏林条约。
普鲁士政府承认丹麦王国对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两公国主权,普丹战争正式结束。
在条约签订前,在俄国人的强势压力下,普鲁士军队实际上已经撤出丹麦王国,包括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两公国都被放弃了。
条约签订过后,德意志联邦代表团愤怒离场,拒绝承认丹麦王国对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两公国的主权。
普鲁士政府被坑了,这次坑他们不光是德意志地区各邦国,还有俄国人,显然尼古拉一世在用实际行动警告普鲁士人老实一点儿。
谈判的时候,刚开始德意志联邦代表团还支持普鲁士,和俄国代表发生了激烈争吵,在英法俄立场一致的态度下,很快代表团就怂了,认可了英法俄的调停。
本来说好的大家一起签订条约,结果普鲁士政府把条约签订过后,联邦代表团就马上开溜了,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了普鲁士政府。
没错,就是开溜了。所谓的愤怒离场,那都是说给民众们听的,反正联邦代表团没有在条约上签字,怎么说都可以。
普鲁士人还以为英法俄会逼迫德意志联邦签订条约,一劳永逸的解决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两公国的问题,结果俄国代表满意的离开了。
没有了俄国人,英法自然也懒得管了。
反正德意志联邦就只有普鲁士和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两公国接壤,别的邦国不管口号喊的有多响,实际上都只能放空炮。
在这个问题上,德意志联邦的态度并不重要。甚至这个国际组织,实质上并不能算一个国家,各邦国的外交权都是自由的,他们本身就不具备替大家签订外交条约的权利。
受普丹柏林条约的影响,普鲁士王国在德意志地区的威望大损,无力和奥地利争夺德意志地区的领导权。
这个时候,德意志地区各邦国的普鲁士使馆外面,都围满了追讨捐款的民众,高举着讨债的牌子抗议示威,不时还有乱石飞入。
舆论造势成功了,当初募集捐款的时候,报纸可是刊登了普鲁士政府的强势表态。其中有一部分是真的,大部分都是编辑脑补的。
这些都不重要,反正民众们认为这是真的。说好的和俄国人死战到底,结果仗都打起来就怂了,自认为受到欺骗的民众正在用这种方式发泄着心中的愤怒。
钱肯定是要不回来了,普鲁士政府穷的叮当响,就算是骂的再狠十倍,他们一样拿不出钱来。
最后各国政府不得不派兵保卫普鲁士的使馆,给他们提供生活保障,在人人喊打的情况下,普鲁士使馆工作人员可不敢出去买菜。
坑完了普鲁士,奥地利和德意志地区邦国的友好关系,也开始转为冷淡。
以巴伐利亚为首的德意志邦国,可不愿意看到德意志地区统一,他们企图在普奥两个邦国之间玩儿平衡。
这些邦国亲近奥地利,除了宗教、政治上的影响力外,还和普鲁士王国的吃相有关系。
普鲁士王国本来就是一个小邦国,壮大成为了德意志地区第二大邦国,自然是少不了一路扩张了。
在短短的数十年时间内,普鲁士王国的领土面积就扩大了三倍,领土的扩张黑历史自然是少不了的,这就引起了大家的警惕。
梅特涅时代的外交政策还是有价值的,至少让德意志邦国认为奥地利没有统一德意志地区的野心,忽视了奥地利的国策已经发生了改变。
前不久的法兰克福会议,普鲁士政府参与的证据又被奥地利捅了出来,这就把大家给恶心坏了,奥地利政府振臂一呼才群起云集。
现在普鲁士王国被打压下去了,巴伐利亚王国的立场再次发生了改变,他们不愿意看到普奥的实力失衡,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
正常的组合都是老二联合老三对抗老大,奥地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