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87 章(1 / 1)

神圣罗马帝国 新海月1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知道,本身就是从罗马帝国继承过来的。神圣罗马帝国在欧洲世界,实际上还有另一种称呼——“第二罗马帝国”。

只不过之前这个“第二罗马帝国”有些水,实力和称号严重不符,就算是神罗民众都不好意思喊出来。

伴随着神圣罗马帝国的发展壮大,第二罗马帝国的称号,也被越来越多的欧洲民众所接受。

摩洛哥土地交易案只是一个契机,恰好引爆了舆论狂潮,让“第二罗马帝国”变得实至名归。

弗朗茨已经回到了维也纳,他这个皇帝不想折腾,维也纳政府自然不好擅自决定搞“庆典”。

不过皇帝管住政府不搞庆典,却管不到普通民众自发举行庆祝活动。伴随着媒体的推波助澜,整个神圣罗马帝国都沉浸在欢乐的海洋里。

商机都送上门来,资本家们自然不会浪费。花样百出的庆典活动,不断的在神圣罗马帝国上演,气氛之热烈都超过了圣诞节。

……

一排排挺拔的椿树分列两边整齐排列,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林阴风景线,直通俄罗斯帝国驻维也纳使馆。

外面的欢声笑语,与这里冷冷清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仿佛就是是两个世界。

“伯爵阁下,维也纳真热闹啊,要不一起出去逛逛?”

听到这个的讨厌声音,莫洛斯公使越发烦躁了。要知道罗马帝国继承人可不只有一个,同样拥有罗马皇冠的还有俄罗斯帝国。

只不过沙皇政府当初获得皇冠的手段,有些令人不耻,以至于不被欧洲世界广泛承认。

不管别人承不承认,反正俄国人是承认了。现在神圣罗马帝国成为了第二罗马,这将俄罗斯帝国置于何地?

不满归不满,理智告诉了莫洛斯,眼下最好的做法就是装聋作哑。

至于第二罗马的争议问题,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欧洲主流社会承认的继承人,一直都是神圣罗马帝国。

当然,这个“承认”也是加了引号的。在过去的岁月里,差不多每一个欧洲国家,都曾以罗马继承人自居。

只不过哈布斯堡王朝继承了罗马帝国的皇冠,相对这些啥也没有的继承人,显得更为正统一些。

强忍着心中的不适,莫洛斯冷漠的反问道:“莱昂德罗爵士,作为不列颠驻维也纳的公使,难道你就不需要工作么?”

看得出来,现在他的心情已经非常糟糕。如果不是外交官的职业素养,莫洛斯现在已经要发飙了。

作为敌人,眼前这位英国公使打得什么主意,莫洛斯是一清二楚。

遇到一个想要算计自己的家伙,莫洛斯自然不会有好脸色。没有直接甩脸子赶人,那就已经是非常客气了。

只见莱昂德罗微微一笑,仿佛是毫不在意刚才的嘲讽,面不改色的回答道:“当然需要了。

只不过阁下不觉得,观察维也纳的风土人情,同样是外交官工作得一部分么?

现在外面这么热闹,我们出去深入了解一下,对今后的工作也是一种帮助。”

第七十三章、中亚铁路通车

挑拨俄奥关系,一直都是不列颠的国策。尽管没有取得实质上的效果,但是英国政府还是不遗余力的在推动。

论起耐心来,估计全世界都没有几个能和英国人比的。

在这个两千年未有之变局的当口,整个人类社会都变得浮躁了起来。能够数十年如一日坚持一项外交政策的,绝对是凤毛麟角。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耐心也在不断的下降,政治也没有能够例外。

在这个越来越看重短期利益的时代,要长时间坚守一项国策,绝对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从这方面来看,英国人能成为19世纪的霸主,绝对不是什么侥幸。

作为时代的弄潮儿,不列颠一直奉行的都是实用主义。在他们看来,阴谋也罢,阳谋也好,只要有效果就行了。

莱昂德罗的手段虽然不入流,还是引发了莫洛斯对维也纳政府的不满。尽管这种不满情绪,暂时还影响不到国际局势,但是情绪是可以积攒的。

能够要是克制情绪,一直保持理性的人始终都是极少数,莫洛斯公使显然不是其中的一员。

怀着满腔不满的莫洛斯,在给圣彼得堡的电报中,自然不会有什么好话。

都不需要添油加醋,光“第二罗马帝国”的称号,就足以令尼古拉二世发飙了。

这年头欧洲世界对罗马的执着,远超后世的想象。几乎每一个欧洲国家,都在想办法让自己和罗马扯上关系,仿佛这样能够让他们变得更加高贵。

对尼古拉二世来说,罗马就显得更加重要了。要知道沙皇的皇冠就来自于东罗马帝国,罗马问题已经牵扯到了沙皇皇位的合法性。

如果神圣罗马帝国这个西罗马继承者,成为了罗马帝国的嫡系继承人,那么俄罗斯帝国这个东罗马继承人就尴尬了。

涉及到了皇冠问题,尼古拉二世自然不会让步。

只是现在喊出“第二罗马帝国”的只是欧洲媒体,至始至终维也纳政府都没有在这个问题上做出过明确表态。

这就尴尬了。总不能因为欧洲媒体喊口号,就跑去维也纳抗议,让他们将“第二罗马帝国”改为“第二西罗马帝国”吧?

真要是这么干了,估计全世界都要看笑话了。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倒是暴露了自己的心虚。

一阵郁闷之后,最终尼古拉二世还是啥也没干。不过摆脱神罗的决心,倒是变得越发强烈了起来。

成年人的世界,裂痕一旦产生,就会变得越来越大?想要弥合几乎是不可能的。

俄奥之间的间隙?也不是一朝一夕的问题了,早在亚历山大二世时代就产生了?现在无非是进一步扩大。

唯一不同的是今时不同往日?维也纳政府对联盟的需求一直都处于下降状态,弥合两国间隙的动力越来越小。

……

伴随着一阵共鸣的礼炮声响起?对欧亚政治影响深远的中亚铁路主干线,终于在1899年6月16日通车了。

稍微有点儿国际常识的都清楚?这条西起莫斯科南至阿富汗地区的铁路通车?带来的影响力。

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到了伦敦和圣彼得堡。相比英俄之间的战略冲突,俄奥之间的那点儿小间隙,根本就不算什么大事。

亲自参加完通车仪式后,尼古拉二世很快就从兴奋转为了烦恼。

伴随着铁路主干线的通车?俄罗斯帝国内部的反英情绪一下子高涨了起来?“南下印度”再次成为了社会热门话题。

和民间的狂热相比,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