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战争中,勾搭法兰西的行为进行报复,这是人尽皆知的事情。
能够这么轻松的过关,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在双方的实力对比,没有发生本质的改变之前,日本人都只有庆幸的份儿。
相比已经结束的菲律宾战争,弗朗茨更加关心俄国的政权更替。但从原时空的历史评价来看,尼古拉二世就是一个棒槌。
一个能够在“加冕”活动中,因拥挤踩踏导致数千人伤亡的皇帝,整个人类历史中都找不到几个。
发生了这样的大事,不立即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反而继续举行庆祝宴会,不得不承认尼古拉二世的内心是真的强大。
不过现在事情还没有发生,自己折腾出来的蝴蝶效应这么厉害,谁知道尼古拉二世会不会发生改变?
从眼下的情况来看,俄奥友好依然是时代主流。
这不刚刚继位,尼古拉二世就迎娶了黑森一达姆施塔特大公爵路德维希四世的女儿阿里克斯。
婚后改名亚历山德拉费多罗夫娜
至此大名鼎鼎的“黑森四公主”,全部登上了历史舞台。
若是按照原时空的步伐,尼古拉二世主导的沙皇政府对内把经济搞得一团糟,对外战略重心摇摆不定,最后把自己搭了进去。
现在俄军还驻扎在巴黎郊外,正在替沙皇政府拉法国人的仇恨,法俄协约自然是出不来了。
不过沙皇政府的南下战略,能不能一直持续下去,这个问题就没人能够回答了。
若是俄国人不去捅英国人的印度腚眼,那么接下来的霸权争夺,神罗就只能亲自上阵了。
显然,这不是弗朗茨想要看到的。有现成的棋子不用,亲自上场去搞事情,那都是脑子进水了么?
按照之前的计划,只需要支持俄国人向印度扩张,隔三差五来一次英俄战争,不断消耗英国人的国力就行了。
在陆地和龙虾兵对决,可比在海上和皇家海军对垒容易得多了。
至于俄国人夺取印度做大的问题,弗朗茨只是悄悄的笑。画饼就是画饼,真以为英国人就是软柿子了?
参考原时空就知道,真要是逼急了,龙虾兵也是能够上百万的。
不是弗朗茨看不起俄国人,问题是受限于交通,沙皇政府根本就没有向印度投入几百万大军的能力。
纵使中亚铁路修通也不行,铁路的运载量是有限的,能够支撑百八十万军队的后勤就非常不容易了。
灰色牲口没有了数量优势,威力就没有那么大了。以英国陆军为核心,再加上数不清的印度炮灰,换谁上去都会感到头皮发麻。
失败没有关系,毛熊最大的优点就是皮实耐操。只要能够有所收获,看的到希望就够了。
远的不敢保证,从英军手中夺取阿富汗剩下的地区,俄军还是有实力能够做到的。
现在的问题是中亚铁路未通,尼古拉二世又不像有耐心的主。万一被人忽悠一下,没准又会折腾出幺蛾子来。
沉思了许久之后,弗朗茨缓缓说道:“加快中亚铁路的建设进度吧,务必要在1900年前通车。
必要的时候允许增加建设成本,甚至是牺牲铁路使用寿命也可以,底线是保证十年内不出大问题,二十年内修修补补能用。”
铁路的使用寿命,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某些十八世纪的铁路,修修补补到了二十一世纪都可以正常使用。
一般情况下,铁路的设计理论使用寿命,都是百年起步的。当然,中途的维修、改造肯定是少不了的。
不过这是建设自家铁路的技术标准,放在中亚铁路上就没必要了。
别问为什么会出问题,问就是后期保养不当。
这个说法可是非常有说服力的,俄国境内的铁路都是隔三差五的大修。对比十年不出大问题,二十年内修补能用的中亚铁路确实是良心工程。
事实上,寿命问题主要集中在于桥梁和隧道。普通路段基本上出不了大事,最多偶尔有滑坡,但那是大自然的不可抗力。
为了确保沙皇政府的南下战略不变,弗朗茨不得不下令赶工期,为此降低“节操”也在所不惜。
十几二十年的使用寿命,估摸着也够用了。又不是真让俄国人吞并印度,这么长的时间,都能够挑起两三回英俄战争。
同时陷入陆权之争和海权之争的不列颠,可撑不了多久。这么长的时间,已经足够神罗取而代之。
“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
放在这里恰好合适。
第三十一章、甲午
转眼间,1894年又到了尾声。亏空了许久的维也纳政府,终于在这一年摆脱了财政赤字。
令人尴尬的是,让维也纳政府摆脱财政赤字的主要原因:不是经济发展税收增加,反而是超发货币。
凭借欧陆联盟联合背书,维也纳政府超发了十二亿神盾,此刻正在缓缓流入市场中。
尽管这些钱要和大家分,可是拿大头的仍然维也纳政府。初步估计,在扣除印刷成本和利益分赃之后,属于维也纳政府的铸币税收入仍然高达78亿。
比正常时节,一年的财政收入都要多。要是还不能扭亏为盈,那就真说不过去了。
联盟背书,只是稳定了神盾币值,但货币超发带来的恶劣影响仍然存在。
根据维也纳政府的统计,今年国内的通货膨胀率将高达3个点。这还是超发货币没有全部流出去的结果,要不然通货膨胀还会更加厉害。
如果搁在后世信用本位时代,3个点的通胀率根本就不算事,七八个点的通胀都时有发生。
全世界都在发生通胀,没有通胀才是新闻。甚至有超过两位数的国家,长年保持着两位数的通胀率。
可是现在不一样,金本位时代通胀率微乎其微。除了十六、十七世纪金银大量涌入出现一波通胀外,进入工业时代之后,就很少出现大通胀了。
3个点的通胀率,已经令维也纳政府上下紧张不已,生怕引起市场崩溃。
对国家经济来说,通胀提高了工业生产成本,明显不利于工业产品出口。
若不是维也纳政府借出了一大笔神盾,又被限定了在神罗的消费数额,现在已经反噬到出口产业上了。
利弊相生,冒了这么大的风险,自然有相应的收益。
凭借这笔额外收入,维也纳政府不仅弥补了财政亏空,还开启了环线铁路计划,顺便也偿还了一部分政府债务。
最重要的是压制了革命浪潮,遏制了经济危机继续扩大,稳定了欧洲局势,坐稳了欧陆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