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90 章(1 / 1)

神圣罗马帝国 新海月1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现在大家都变聪明了。

甭管你故事讲得再好听,看不见投资回报率,就没有人理会。

“亚非欧环线铁路”听起来霸气,实际上也就那么回事。无非是将原有的铁路串联起来,补上中途的缺线部分。

指望这条“赚钱”,或许让神圣罗马帝国的人口翻上四五倍,能够看到那么一丢丢希望。

这也仅仅只是指名义上的“赚钱”,既运营收入大于运营成本,想要收回投资成本并且获得可观的回报率,估摸着人口要翻上七八倍才行。

未来能不能实现不知道,反正弗朗茨的有生之年是不可能看到了。赔钱没有关系,关键是要赔得有价值。

理论上来说,只要神罗海军能够掌握地中海,这条看似战略意义十足的铁路,就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毕竟,海路运输更加便宜,经过铁路饶一个大圈子,商船都跑好几个来回了。

从目前的国际局势来看,神罗海军在地中海的霸权已经完全确立,纵使是英国人也无法撼动。

如果英国人真有勇气将皇家海军主力派入地中海,弗朗茨做梦会笑。洗澡盆可不是开玩笑的,又没有人规定海战只能由海军打。

作为世界第一空军大国,弗朗茨可以霸气的宣布,沿海地区是各国军舰的禁区。

无论是从亚非欧大陆圈起飞,还是从意大利半岛起飞,神罗空军都可以让他们吃不了兜着走。

命中率低没有关系,只要数量上去了,总是会有收获的。实在是不行,日本人的“神风”大队也不错。

除了天上的飞机,还有水下的潜艇。原本神罗在潜艇技术的研发上并不怎么样,不过随着反法战争的结束这一情况就得到了改善。

在继承了法国人潜艇技术的基础上,神罗海军也有了自己的潜艇编队。唯一遗憾的是技术没能突破,只能玩儿近海作战。

有这么多的优势在,维也纳政府对“亚非欧环线铁路”的需求自然就不高了。要不是碰巧赶上了经济危机,估计这条铁路连立项都不可能。

现实没有如果,既然碰巧赶上了,那么环线铁路就要诞生了。浪费,或许是的。不过和铁路线启动,带来的积极意义相比,那就不值得一提了。

毕竟,恢复经济才是维也纳政府眼下的当务之急。能够早一天走出经济危机,神盾在货币霸权的斗争中,就能够多占一分优势。

第十六章、忍痛割肉

政策刺激经济的手段虽然有些粗暴,但胜在简单有效。维也纳政府刚刚公布了“环线铁路”计划,市场就做出了反应。

1894年4月26日,维也纳股市开盘,基建板块就以高开7个点领涨大盘,中间一度突破20个点,最终以板块涨幅116收盘。

跟铁路建设相关的钢铁、水泥、工程机械设备、银行等板块也纷纷跟着向上反弹。

受此影响,维也纳股市大盘向上反弹362,创下了自股灾爆发以来的最大反弹。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股灾爆发以来,维也纳股市大盘就一路走低,最惨的时候较巅峰时期整体跌幅高达743,即便是发生了反弹,大盘指数也只有巅峰时期的百分之三十。

大盘都跌得这么惨,市场的信心崩溃到了什么地步,可想而知。没有办法,自由发展的股市就是这么任性。

相对而言,基建钢铁板块还算好的。作为成熟型产业,市场的天花板摆在大家眼前,本身的估值就不高,又有战后重建的大项目支撑着,自然跌不到哪里去。

经过了这一波反弹,基本上恢复到了巅峰时期四分之三的市值,勉强算是走出了危机。

股灾的重灾区实际上还是新兴的科技产业,没有业绩做支撑,仅仅一个“好故事”支撑起来市值,泡沫一旦被戳破那就跌得连他妈都不认识。

幸好套上马甲,要不然弗朗茨现在都不敢出去见人了。科技进步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仅仅依靠个人的力量实在是太渺小了。

为了加快帝国的科技发展,弗朗茨义无反顾的选择了让企业上市融资。科学研究本来就需要运气,所以往往一个项目都会有多个研究小组。

逮着一只羊薅羊毛,光效率太过低下,明显满足不了需求。不过这难不倒弗朗茨,反正这年头又没互联网,一个故事多讲几次也没关系。

从维也纳到伦敦,欧洲但凡是大点儿的金融市场,都有皇室财团的科技公司上市。要不是海外市场不成熟,估计五大洲都是牧场。

虽然羊毛薅得有些厉害,但是对比同行来说,弗朗茨绝对是良心企业家。

不同于后世的高科技赢家通吃,现在才刚刚起步,随便在一个赛道上通关,都可以成为一家“伟大的企业”。

唯一遗憾的成功率低了那么一丢丢最近三十年来,皇室财团投资上市的科技公司不下两千家,其中四分之一的企业已经破产倒闭,还有百分之七十的企业在艰苦奋斗,只有最后不到百分之五的企业过得很滋润。

看数据就知道,这些高科技项目有多坑。没办法,谁让弗朗茨前世是学渣呢?

很多时候项目上马,都是皇帝脑袋里灵机一动。具体技术肯定是没有的,大多数时候连理念都没有,有的只是功能需求。

比如说:可以冷藏的食物冰箱,能够制冷、制热的空调,能够播放视频的电视机,还有说不清楚搞不明白的计算机……

一系列的“高科技”项目,也不管超前了多少年,弗朗茨只管提出需求,然后由科学家进行评估。找不到头绪,不知道从何下手,那就包装起来上市融资。

反正故事都是好故事,冷藏食物的机器每个家庭都需要,可以调节室内温度的机器同样是市场潜力巨大。

至于能不能搞出来,什么时候能够搞出来?

抱歉,这是神圣的科学研究。只要理论上可以实现,讲出来的故事能够令投资者们相信,那就足够了。

最终的结果非常明显,越是超前的项目死得越惨。只有极少数幸运儿,能够脱颖而出。并且这些企业,还有很大一部分跑偏了,靠无疑中搞出来副产品实现了盈利。

比如说:冰箱没搞出来,反倒是冰库技术突破了;电视机没有造出来,电影放映机先问世了;空调的影子没见到,风扇技术却得到了提高……

幸运儿始终都是少数,绝大多数企业是主业技术上没有突破,副业也没有搞起来,只能靠不断融资度日。

股灾爆发前还好,有成功的例子刺激着,投资者们对高科技企业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