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88 章(1 / 1)

神圣罗马帝国 新海月1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老兵,他们都缺的厉害。

即便是靠武士道思想进行了弥补,但是专业素质还是没有能够提升。看士兵的命中率就知道,战场上进行对射,连西班牙陆军都吊打他们,换法国精锐就更不用说了。

他们唯一的优势在于勇气上,拼起命来不含糊。可惜这年头的日本实在是太穷了,士兵从小生活的环境限制了他们的成长,很多士兵都是面黄肌瘦,一看就知道营养跟不上。

营养没跟上,体能自然别想跟上。原本在身体素质上,亚洲人先天上就比欧洲人略差一筹,现在这种差距就更明显了。

如果不是有丛林可以利用,日军就算是再勇武,也撑不到现在。然而,丛林也不是万能的,敌人不进来他们就没折了。

和西班牙军队不一样,雇佣兵跑来打仗的目的就是为了钱。一个个见了城市都士气爆棚,遇到丛林就推三阻四。

然后,有趣的一幕就出现了。在十几万雇佣兵的帮助下,西班牙远征军拿下了菲律宾群岛多个城市,但是丛林却成为了他们的禁地。

雇佣兵不愿意去没有油水的地方打仗,西班牙军队受到教训,同样不愿意进丛林吃苦头。

搞得提前做好埋伏的日军,白白在丛林中喂蚊子。迫不得已日军只能玩儿游击战,时不时从丛林中冒出来搞袭击,从敌人手中获取给养。

如果局势不发生变化,估计再拖上个一年半载,远征军就能够拿下菲律宾群岛所有的重镇,占据了广大丛林的日军部队就正成游击队了。

显然,这不是日本政府能够容忍的。为了赢得战争,他们已经拉拢了当地人,结成了坚实的反白联盟。

只不过西班牙统治时期,故意挑起了土著部落之间的矛盾,现在这个大联盟内部隐患重重。很多人都患有深深的恐白症,帮忙摇旗呐喊可以,指望他们为战争做贡献还是遥遥无期。

对日本政府来说,军事上麻烦只是小问题,只要舍得死人一切都不是问题,现在吃亏只是没有理解欧洲的游戏规则。

不知道西班牙人会让雇佣兵充当主力,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只要缓过这口气,后面的情况就会好转。

相比之下,财政上的麻烦才是真正的麻烦。从来都没有富裕过的日本政府,在维持一支大海军的前提下,又养着一支大陆军,早就超越了财政的承受极限。

尽管日军在菲律宾群岛收获不菲,但那些财富大部分都进入了个人的腰包,政府拿到的只是一小部分。仅凭这一部分战利品,显然是不够战争经费的。

平常时期还可以借外债,现在就不用想了。经济危机时期现金为王,银行财团都在收紧银根,根本就不会轻易对外放贷。

发行债券就更不用想了,失业浪潮滚滚而来,普通民众就指望手头上的资金度过危机,谁还有闲钱购买债券啊?

“英国人的支持”,听听就行了。不是谁都是路易十六那个铁憨憨,卖血援美的事情,历史上也就发生了一次。想要英国人不惜代价的支持,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何况,伦敦政府现在都自顾不暇了。全世界都在爆发经济危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不列颠,自然也不会例外。

或许是金融业太过发达的缘故,伴随着经济危机肆掠的同时,不列颠同时也发生了金融危机。

当然,战争也不全是坏处。起码这场战争让日本政府度过了这次经济危机,对比欧洲世界的大萧条,日本国内除了火药味重了一点儿外,经济上还是一片“欣欣向荣”。

第十五章、赔钱买卖

欧洲糟了灾,美洲自然也跑不掉。随着国际贸易的蓬勃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也日益紧密。

经济危机爆发后,不光是下游的制造、零售业损失惨重,中间的批发商、上游的原材料供应商有一个算一个谁都跑不掉。

然后,阿根廷的牛肉、大豆不好卖了,智利的铜矿、硝石滞销,联盟国的棉花烂地头,损失最为惨重的自然是工业化道路上走最远的美利坚合众国。

没办法,经济危机一爆发,大倾销就来了。在这方面英奥两国利益是一致的,也可以算是欧洲各国的共同意志,分裂后的美国人根本就没有拒绝的底气。

不光是市场遭到冲击,最为悲剧的是英国资本为了应付国内危机,在关键时间抽离了在合众国的投资。

罢工,失业和民粹主义的激荡像野火一样蔓延开来。尤其是1892年的“自由银”运动,更是加剧了这场危机。

白银价格走低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自由白银”政策无疑是将美元送上了贬值和通胀的道路上。

并非美国人不知道“自由白银”政策带来的后果,主要是被逼出来的。面对欧洲工商业制品的竞争,美国国内的企业几无还手之力。

为了保护国内的工业,美国政府不得不采取刺激政策。至于由此带来的后遗症,自然是普通民众买单了,其中损失最惨重的无疑是农业。

不过美利坚都分裂了一次,强势的农业州都差不多都跟着联盟国混去了,留下来的各州都是资本占主导地位,自然没有人在意这些小问题。

当通胀遇到经济危机,情况就截然不同了。普通民众购买力下降,直接导致了市场的进一步萎缩,经济恶性循环开始了。

英资的撤离更是加剧了危机,诡异的一幕出现了。一面是通货膨胀严重,一面是市面上货币不足。

黄金储备严重不足的美利坚合众国,在陷入经济危机的同时,还陷入了货币危机。

为了应对危机,摆脱大萧条民主党总统克利夫兰采取了果断措施:发行政府债券购买黄金。

这种发财的机会,银行家们自然不会放弃。一面为这些高利率的债券提供黄金,一面又拿纸币去交换黄金储备。

就这么一进一出,黄金还是原来哪些黄金,储备金没有增加多少,中间的利差已经让银行家们赚得盆满钵满。

看着手中的情报,弗朗茨非常怀疑克利夫兰是不是被银行家给收买了,这种脑残的货币政策都拿出来。

怀疑归怀疑,丝毫不影响他进去分一杯羹。唯一遗憾的是这年头的合众国不够肥,盘子实在是太小,分蛋糕的人又太多,作为过江龙拿到的就更少了。

六十八万美元的利差,就是美洲分行一个月的操作结果。对普通人来说是一笔巨款,对弗朗茨来说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