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都被他们给驯服了么?”
有些时候,弗朗茨真有些羡慕俄国人,想怎么干就怎么干,直接无视国际舆论。
原本以为奥斯曼人迁移到俄罗斯帝国后,会折腾出一些事情,弗朗茨都准备给沙皇政府提供慰问补贴了。
现实非常的打脸,或许是因为冬天太冷了,闹腾不起来;又或许是经历了社会毒打,学会了适应。
总之,进入俄罗斯帝国的奥斯曼人表现的非常安分。毕竟当年进入西伯利亚的奥斯曼移民,现在已经减员三分之二,敢闹腾的也不多了。
有了成功的经验,弗朗茨不介意再次劳务外包,没准需要的成本比自己管理都要低。
从军费开销上就可以看出来,俄官在成本控制上非常有经验,最擅长花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
外交大臣韦森贝格:“陛下,这是各国驻军的人数。总兵力共计249万,分别是:俄国人出兵12万、西班牙出兵7万、比利时出兵3万、瑞士出兵11万、撒丁出兵08万”
驻军法兰西不需要奥地利操心,为了抢驻军名额反法同盟内部都差点儿打起来了。看似法国人只承担百分之八十的军费,但是帐不能这么算。
军费基数是参考奥地利军队的平均水平确定的,装甲部队的存在直接拉高了平均数,不是所有国家的军队都这么费钱。
比如说俄军的人均军费开销,就不到奥军的一半。驻军法兰西不仅有人帮忙养军队,沙皇政府还可以赚上一笔。
尤其是对邻国来说,意义更为重大。直接把自家的军队放在边界上,就有人陶军费养着,还丝毫不影响自家使用。
除了这些明面上的直接收益外,隐藏在暗地里的收益,才是大家真正争抢的目的。
法兰西的家底可是非常丰厚的,尽管被联军搜刮了一遍,但剩下来的油水仍然是非常丰厚的。
当然,直接搜刮地方还是下下之策。驻军带来的最大利益,实际上还是走私。
只要挂上了运输军需物品牌子,法国人就无权过问了,可以完美的逃过关税。
不过走私也是有限度的,想要利益最大化适度最重要。反法同盟这么多成员国,要是没有规矩约束,这个市场很快就会被玩儿坏掉。
大家现在争抢的不仅仅是驻军名额,同样也是地下市场的走私纷额。
奥地利没有参与,不是因为看不上这片市场,主要是维也纳政府已经拿走了最宝贵的人才。
如果不是因为局势混乱,大家就会发现法兰西最顶尖的那一波科学家、工程师,已经带着一家老小集体移民了。
在这方面弗朗茨是非常霸道的,不管能不能收为己用,先把人给弄过来再说。
可以说经此一役后,法兰西的高端人才直接断层了,再过三十年都不一定能够恢复过来。
这样的大动作没有在外界引起轩然大波,自然少不了盟友们的配合。作为回报,奥地利放弃了法兰西的地下走私市场。
第两百三十六章、扣留军舰
对奥地利来说,维也纳条约的签订最大意义并不在于限制法兰西,而是为德意志地区统一扫清了最后的障碍。
俄西比瑞等国都被收买了,剩下的荷兰、葡萄牙、北欧联邦就算是想要反对,也要考虑一下自己的身子骨能不能扛得住报复。
欧陆国家不反对,海外各国就更不用了。这年头只有欧洲列强干涉海外事务的,还从来没有海外国家掺合欧洲事务的。
找不到志同道合的支持者,英国人也很无奈。外交抗议没有效果,总不能武装干涉吧?
万般无奈之下,英国政府也只能选择妥协。以承认奥地利兼并德意志联邦为代价,换取维也纳政府承认他们吞并法属中南半岛。
明显人都知道,这种承认有和没有都差不多。不列颠无法阻止德奥合并,维也纳也干涉不了英国人吞并法属中南半岛,相互承认无非是大家面子上要好看一些。
1892年6月12日,在国际社会见证下,奥地利同德意志各邦国共同签订神圣罗马条约。
几乎在同一时间,德意志联邦议会宣布解散北德意志帝国。下午时分,乔治一世发布退位宣言。
作为历史见证者,一天之内目睹了一个国家的覆灭、一个国家的重生,给众人带来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
稍微有点儿政治头脑的人都知道变天了,欧陆大陆再次回到了神圣罗马帝国时代,国际局势也由三巨头变成了两强并立。
幸好英奥矛盾没有激化,要不然光站队就能愁死人。不过大家都清楚,这种稳定只是暂时的,为了世界霸权英奥翻脸是早晚的事情。
夜幕降临,日本驻维也纳使馆中传出了阵阵叹息声。
“不出来走走,不知道世界变化有多快。中国人有句古话说得好“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这才过了多久,不可一世的法兰西帝国就这么坠落了。原本以为我们发展的已经够快了,但是和列强一比我们还是太落后了。
看来改革不能停步,等这次战争结束后,我们还有继续深化体制改革,争取早日追上来。”
倒底是伊藤博,感慨过后很快就坚定了信心。只不过眉宇间的忧愁,却迟迟无法散去。
政治投机从来都是高收益、高风险的活,日本政府在之前的操作中失误,没有能够及时跳槽,现在就要为此付出代价了。
值得庆幸的是这次投机留了一手,没有直接跳到法国人的船上,要不然现在就要跟着大船沉没了。
“改革,奥地利不是欧洲最保守的国家么?除了俄罗斯帝国外,就数他们最保守了。”
西乡从道疑惑的问。
这也是外界的印象,相对于“自由”急先锋的法兰西,奥地利确实称得上是“保守”。
现在“自由”败给了“保守”,很多人都在反思法兰西是不是“自由”过了头。欧陆战争的前因后果,已经被报纸披露了出来,大家都知道法兰西是被资本挟裹“民意”推上了战车,最后踏上了不归路。
伊藤博摇了摇头:“你从哪里看到奥地利保守了?除了少了一帮大喷子,没有随处可见的罢工游行人群,没有四处张贴的选举宣言外,他们还缺什么?”
得益于新闻法案的严格实施,报社要为报纸内容的真实性负责,被金钱绑架的社会风气被扭转了过来。
在这种背景下,喷没有关系,但必须要符合实际,随便乱喷的章根本就没有报纸刊登。
罢工游行还是有的,只不过没有法兰西那么频繁,更不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