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条约一签订,民众就会将矛头对准卑躬屈膝投降的革命政府,从而淡化前任政府的责任。
……
在历史的滚滚浪潮面前,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巴黎议会还在为粮食问题吵吵吵,前线的部队就先断粮了。
1891年10月19日,在法军断粮的第三天,年迈的帕特里斯·麦克马洪元帅公开通电发表《你们的阴谋成功了》。
文章诉说了前线法军为了保家卫国做出的流血牺牲,痛斥了革命政府通敌卖国,为了逼迫他们投降,不惜切断部队后勤的阴谋。
紧接着就下令前线的部队放下武器投降。似乎是约定好的,紧接着南线、西线、中部的法军指挥官跟风式的发表通电。
一时间法兰西是通电云集,几乎每一个法军将领在投降之前,都要通电痛斥一遍巴黎革命政府。似乎不发通电,就跟不上时代了。
一口黑锅从天而降,直接将迷糊的巴黎革命政府砸得彻底懵逼了。“通敌卖国”,他们确实准备做,可停战谈判都还没开始,他们卖什么呀?
解释是没有用的,拿破仑四世苦心埋下地雷,现在已经引爆了。
军方统一立场,一口咬定是革命政府勾结反法同盟,切断了前线部队的粮草供应,逼迫大家向敌人投降。巴黎革命政府连解释的余地都没有。
并非是波拿巴王朝在军队中的影响力有多大,真要是能够控制全国的军队,拿破仑四世也不用流亡了。
归根究底还是为了利益,战败总是需要有人负责的。尤其是打了败仗的军方更是首当其冲,可以想象这些打了败仗的将军们战后的日子不会好过。
为了不被民众的唾沫星子喷死,他们和拿破仑四世一样,需要一个承担责任的替罪羊。恰好这个时候,巴黎革命政府凑了上来。
想当老大,没有问题。巴黎革命政府,靠几封电报就从名义上收拢了军权。作为老大自然就要管饭了,原本波拿巴王朝的责任,现在就落到了革命政府头上。
既然都在埋雷了,拿破仑四世自然不会在巴黎留下太多的战略物资,包括存放在沿途的粮食物资,也是倒卖的倒卖,运走的运走。
等巴黎政府接过政权的时候,恰好是给前线运输补给的时间。一车车装运好的物资,还没从巴黎出发就被革命军给缴获了。
要是继续发往前线,他们自己就要饿肚子了。没得说,自然是先征用了。这一征用,黑锅就甩不掉了。
无法控制地方政府,短时间内无法筹集足够的粮食物资运往前线,直接导致了前线部队断粮。
事情已经发生了,无论巴黎革命政府怎么解释,前线部队断粮都是他们导致的。
乱了,整个法兰西都乱了。随着一封封通电发出,巴黎革命政府被推上了风头浪尖。
原本支持革命的学生、知识分子,现在也变得犹豫了起来。原本就反对革命的贵族、农民、以及部分工人,现在更是看革命政府不顺眼。
就连刚刚出狱,准备篡夺革命果实的资本家,也跟着停下了脚步,选择先行观望局势。
没办法,反法同盟已经打过来了。巴黎的战略位置本身就很糟糕,不仅无险可守,还距离前线近。前线的部队一投降,巴黎就是新的前线。
这个时候入主中央,要是没办法应对反法同盟,那就是在自讨苦吃。
第两百二十三章、战争结束
不等懵逼的革命政府做出反应,反法同盟就先兵临城下,要不要“投降”成为了法国议会新的争议焦点。
“到了现在这一步,我们已经打不下去了。为了保全法兰西的元气,我建议立即结束这场战争,通过谈判解决后续问题。”
老者的提议,瞬间获得了大家的支持。识时务者为俊杰,法国议会是各方妥协的结果,能够坐在这里的都是能屈能伸之辈。
真正的头铁之辈,要么被拿破仑四世咔嚓了,要么被革命党给咔嚓了。活下来,并且能够混得好的,都是政治头脑灵活的主。
本来就是在挖坑,拿破仑四世自然不可能给革命党留下丰厚的家底儿。不仅卷走了大笔经费,就连巴黎的城防火炮都被以增援前线为由,给打包送走了。
反法同盟兵临城下,巴黎根本就守不住。甚至敌人都不用攻城,围困一两个月守军自己就崩了。
法兰西的傲气在战争中已经消磨得差不多了,“停战”已经成为了有识之士的共识,主战派早就熄火了。
就在投降提案通过的档口,社会党议员弗朗索瓦急忙反对道:“不能马上投降,要不然敌人的阴谋就得逞了。
如果大家不想顶着卖国贼的帽子,被人唾骂一辈子,我们现在就必须要进行抵抗。
不奢望击败反法同盟,至少要让民众看到我们抵抗的决心。革命政府需要用实际行动向外界证明,我们不是卖国贼。”
尽管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但那也不是什么锅都能够背的。真要是顶着卖国贼的帽子,革命政府也混不长。
在弗朗索瓦看来,革命政府想要站稳脚跟,就必须要做这场秀,即便是会损失惨重。
一名青年军官怒气冲冲的回复道:“弗朗索瓦先生,现在不是我们想不想打的问题,而是真的打不下去了。
主力部队都投降了,我们拿什么抵抗敌人的入侵?”
任何事情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抵抗”在政客嘴中说起来轻松,反正又不用他们冲锋陷阵,自然没压力。
可是对革命军的指挥官来说,就一点儿也不轻松了。自己带的兵是什么水平,没有人比他们自己更清楚了。
看似击败了政府军,似乎很牛逼的样子,实质上这都是建立在政府军有意放水的情况下。
法军会对他们手下留情,不等于反法同盟也会手软。带着一帮乌合之众和敌人血拼,摆明了就是在送人头。
似乎是觉得尊严受到了挑战,弗朗索瓦当即警告道:“菲克将军,请注意你的言辞。革命军战无不胜,为什么不能抵抗敌人入侵?”
菲克的青年军官脸色一沉,政治就是这么奇葩。明知道革命军是一群乌合之众,大家也不得不把他们当成“精锐之师”。
“战无不胜”只是用来喊口号激励士气用的,谁要是当真谁就是傻子。现在居然被摆在了明处,成为了政客手中的利器。
这也是革命政府的特殊情况导致的,领导革命的是一帮人,现在掌权的又换成了另一帮人。
当然夺取也是有技巧的,投机者们利用革命者单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