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夺取奥地利的海外殖民地。
我们觉醒的太晚了,错过了殖民时代,现在环顾全世界的土地都有了主人。
好在欧洲列强也是矛盾重重,这次欧陆战争就是我们的最佳机会。只要夺取了奥属南洋,我们想要的煤炭、铁矿、橡胶、粮食……全部都应有尽有。”
望着自我陶醉的大山岩,伊藤博文忍不住打断道:“英国人可没准备和我们结盟,邀请他们参加进攻奥属南洋,只是因为局势需要。
不管他们许诺的再多,夺取了奥属南洋,大部分利益也是英法的,属于我们的只是一些残羹冷炙。
欧洲历史大家都研究过,应该清楚他们的规矩。就算是奥地利在这次战争中战败,他们仍然是一个大国。
为了些许利益,得罪一个欧洲大国完全是得不偿失。未来遭到报复的时候,英国人可不会替我们出头。”
窗户纸被捅破了,所有人都傻眼了。弱肉强食是这个时代的本质,弱者是没有资格和强者争夺战利品的。
实力差距太过悬殊,就算英法给了再多的许诺,战后日本政府都没有能力要他们兑现。在利益面前,违约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了。
如果无法独占奥属南洋,仅仅是跟在英法后面捡漏下的汤水,那么发动这次战争,就变得完全没有意义。
日本军方虽然激进了一点儿,但是他们却不傻。中二的昭和参谋部还没上线,在场的的众人都是智商在线的主,自然不会去跳坑。
西乡从道微微一笑,指着墙上的地图说道:“伊藤君,这个问题我们自然考虑到了。英国人有他们的算盘,我们也有我们的计划。
我们的邻居不是有一句古语叫做“假道伐虢”。奥地利不好惹谁都知道,光他们在南洋地区的势力,都不是我们能够吃下的。
至始至终,奥属南洋都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的真正目标还是这里——肥沃的菲律宾群岛。
选择和英法合作,只是为了利用他们做掩护,迷惑西班牙人,为夺取菲律宾群岛创造机会。”
听到这个解释,伊藤博文凝重的神色稍缓。和进攻奥属南洋相比,显然欺负西班牙人更加能够令人接受,起码风险在可控范围之内。
“计划虽然不错,可是你们考虑过后果么?
英法可不是好相与的主,知道了我们在利用他们,未来肯定会进行报复。
一个操作不好,就会将帝国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毕竟我们的力量还是太弱了,经不起折腾。”
西乡从道点了点头:“这个问题,我们军方早就讨论过了。如果没有欧陆战争,无论如何,我们也不敢这么干。
可是现在不一样了,欧洲列强分成了英法、俄奥两大阵营,英国人的欧陆平衡战略摇摇欲坠,一时半会儿这些列强都顾不上我们。
从搜集到的资料来看,交战双方动员的总兵力加起来都过千万了,就这么血拼下去,这欧陆战争的参与者中很难有真正的胜利者,最终的结局多半是两败俱伤。
只要我们灵活一些,在欧陆战争分出胜负前夕,及时加入胜利者一方,这一局就算是稳了。
不管是谁赢得了战争,战后都要忙着舔伤口,根本就不会为了这点儿小事,对我们这位盟友大动干戈。
如果运气好的话,还能够顺势分得一些战利品,提高我们的国际地位。”
……
第一百九十二章、谣言的威力
不得不承认日本人演戏能力,一面向英法信誓旦旦的许诺要加入对奥作战;一面又向奥地利保证绝对不会侵犯奥属南洋。
至于流传出来的小道消息,那都是法国人的阴谋,企图通过这种卑鄙手段挑拨日奥两国关系。
真的假的不重要,反正一系列的外交骚操作下来,日本政府还是拿到了切切实实的好处。
靠着忽悠,1891年4月11日,伊藤博文同法国公使格莱特拉斯签订日法远东条约,以加入对奥作战为代价,换取法国政府放弃在日特权,拉开了日本政府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序幕。
紧接着在4月18日,伊藤博文又故技重施,同英国人签订了英日东京条约,收回了英国人在日本的特权。
同样是靠着忽悠,4月26日,伊藤博文又同奥地利公使签订了日奥安保条约,日本政府以不同法国人结盟代价,换取奥地利放弃在日本特权。
三个大国都搞定了,剩下的自然成不了气候。靠着威逼利诱等多种手段,日本政府奇迹般的废除了各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成为了亚洲第一个拥有完整主权的国家。
消息传到欧洲,好吧这年头日本的存在感太低,根本就没有人感兴趣,媒体都忙着报道欧陆战争的新闻,自然是无暇理会。
别说民间不重视了,就连各国政府也没把这当成一回事。有特权固然好,没有特权也无妨,反正日本就那么点儿市场,在英法吃剩下后已经所剩无几了。
事实上,弗朗茨也是在看到外交部递交上来的条约后,才想起来奥地利在日本也是拥有特权的。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这年头的日本人实在是太穷了。只有有限几宗商品能够在这里畅销,利益最丰厚的自然是军火贸易。
可惜,日本的海军学习英国人、陆军学习法国人,军火市场没有奥地利的份儿。
维也纳政府又实施了矿产出口审批法案,堵死了卖资源的路,除了奥属南洋卖点儿橡胶、粮食外,就只有少量的工业产品出口。
出口少,进口就更少了。对比一穷二白的日本来说,奥地利基本上是啥也不缺。
即便是日本人的拳头产品生丝,在伦巴第和威尼斯完成改稻为桑后,也失去了市场。
日奥两国每年的进出口贸易总额都不足三十万神盾,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实在是找不到重视的理由。
做了这么多年皇帝,弗朗茨早就成为了一名合格的政客,除了刚开始给日本政府添了点儿麻烦外,后面已经很少搞事情了。
事实上,奥地利也为皇帝的任性买了单。维也纳政府的矿产出口审批法案,最初的目的是打击竞争对手,针对的目标主要是法国人。
奥属南洋距离欧洲太远,要是跑这么远进口矿石,光运费成本也就上去了,根本就不需要进行限制。
只不过在划定范围的时候,弗朗茨手一抖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大圈,不小心把奥属南洋给圈了进去。
然后,日本政府想要从奥地利进口矿石,就要通过层层审批,没有一年半载根本就下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