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打过去。
毫无疑问,第三个选择是不可能的。如果欧洲世界没有群起响应,拿破仑四世还敢冒一次险,现在么还是算了吧!
自从民族主义崛起后,民意就不好惹了。选择和欧洲民众作对,谁知道会不会引发新一轮的反法战争?
在这个问题上,法国民众是做出了表率的。波兰革命时期,就能够自发组织了志愿军,要不是沿途的国家不借道,没准就真的过去了。
以己度人,这种风险拿破仑四世不得不考虑。最关键的还是英国盟友不给力,这个时候不但不帮忙,反而跟着瞎起哄。
不过,貌似这也怪不到英国人头上。比德两国和不列颠的关系一直都不错,差一步就要成为盟友了,勉强可以算是准小弟。
就算是现在英国人需要获得法兰西的支持,他们也不能轻易舍弃自己扶持起来的棋子。
没有直接跳出来和法国政府放对,这已经算是给面子了。
特伦斯·布尔金首相劝说道:“从目前的种种迹象来看,奥地利政府肯定是出手了,英国人多半也在背后推波助澜。
伦敦政府从一开始,就反对我们对比德两国采用过激手段的。如果事态升级,我们很难获得支持。
既然我们试探各国的底线已经完成了,现在见好就收吧!
先冷处理一段时间,等事态平息后,再寻找恰当的时机动手。”
怂么?
答案是:否定的!
国际局势看似两大同盟对立,实际上距离真正的对抗还有一段距离,即便关系最糟糕的英俄两国,都没有真正打起来。
这就意味着,法兰西贸然对比德两国动手,会招致三国的联合干涉。
就算英国人能够遵守条约,看在盟友的面子上划水,面对可能出现的俄奥联手干涉,法国政府也没有对抗两大帝国的实力。
犹豫了片刻功夫后,拿破仑四世无奈点了点头:“确实该缓缓了。向奥地利政府抗议,强烈谴责他们摸黑法兰西的无耻行为。
英国人不是快要占领了阿富汗地区么,那就让他们再接再厉;另外派人秘密和俄国人接洽,告诉他们现在我们不反对他们进入印度洋。”
欧洲实在是太小了,根本就容不下四个大国。俄奥之间都矛盾重重,英法之间更不用说。
如果有机会弄死对方,大家都不会客气。盟友只是临时性的,矛盾却持续了几百年。
奥地利想要挑起中亚战争削弱英俄两国,法兰西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要不然的话,就凭英国人的一张空头支票,拿破仑四世如何会接受。
至于中欧问题,完全可以等英俄两国打起来过后,再进行处理。没有了英俄两个大国捣乱,法兰西还不纵横欧洲。
……
维也纳宫,收到了法国政府的抗议书,弗朗茨默默的背下了这口黑锅。
解释,那是不可能的。背一口黑锅就能够换取德意志地区民众的拥戴,弗朗茨实在是找不到拒绝的理由。
尽管这次风波,真不是他策划的。奥地利也没有能力,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同时影响这么多国家的舆论。
但是法国人一口咬定是奥地利干的,弗朗茨也乐意背这口黑锅,那就算石锤了。
估计暗中放纵反法运动发展的欧洲各国政府,此刻还要感谢奥地利的大无畏精神,一家就抗下了法国人的所有仇恨值。
至于会不会有人跳出来揽功劳,那完全是多虑了。这种把法国人得罪死的事情,除了奥地利有利益可以干外,谁还敢接下这口锅?
真以为法兰西是软柿子,想怎么捏就怎么捏?要是换了一个小国,巴黎政府根本就不会抗议,直接采取行动了。
反正事出有因,只要法国人不灭国吃地,仅仅只是揍你丫的一顿,再索要一笔战争赔款,又不会引起欧洲各国的群殴。
放下了手中的文件,弗朗茨笑道:“既然法国人都自己送上门来了,我们也不能辜负他们的一番好意。
发动德意志地区的媒体宣传一下,让大家都知道,我们为了维护德意志同胞利益,所做出的努力。”
……
第一百二十章、政治艺术
没有任何意外,奥地利接下黑锅后,法奥两国之间的关系急剧恶化,两国外交部更是天天打嘴仗。
一时间欧洲疑云丛生,英俄在中亚问题上对上了,法奥两国又为了中欧纠缠在了一起。
四舍五入一下就约等于:英法同盟和俄奥同盟对上了。
两分天下,这分明就是爆发欧陆战争的前奏。
最为忐忑的还是比德两国,因为法国人咄咄逼人的关系,他们已经被站队了。
看似奥地利出手替他们解了围,实际上也将他们推到了法兰西的对立面。
原本法比德三国还有望在煤炭出口问题上达成一致,避免矛盾升级的。可惜被奥地利一掺合,再也没有缓和的可能了。
因为利益的关系,法国资本家们不会容忍政府让步;民族主义已经崛起的比德两国,现在同样无法让步。
问题已经陷入了死循环,无论怎么处理,都无法让各方都满意。矛盾暂时被压制,只是在为爆发积聚力量。
……
阿富汗地区,一路横扫过来的英军,终于还是遇到了麻烦。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阿富汗地区的游击队就冒了出来,不断的袭击英军后勤。
尤其是最近一个月时间,不仅后勤运输队遭遇袭击,就连主力部队都遭到了数十次袭击。
单次袭击造成的损失不大,可是架不住阿富汗人发起的袭击次数多啊!
搞得现在英军根本就不敢单独行动,但凡是人数低于一个连,出门就要被伏击。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仅仅上个月,在阿富汗游击队的袭击之下,就有112名英军士兵阵亡、313名英军士兵受伤。
这还只是英裔士兵,印度士兵的损失,还没有计算在内。
如果全部加在一起,仅上个月,英军就损失了一个团的兵力。
这个伤亡数字,丝毫不逊色和阿富汗政府军决战时的伤亡,计算日损失人数,还要略微有所超出。
看着日渐增长的伤亡人数,帕特里克中将整个人都快要崩溃了,他完全不知道该怎么给伦敦写报告。
喀布尔,英军总指挥部
一名胳膊包扎着绷带的中年军官义愤填膺的提议道:“司令官阁下,游击队太猖獗了,我们必须要主动出击。”
毫无疑问,这位军官就是在游击队袭击中受伤的倒霉蛋兼幸运儿。
一般来说,他这样的高层军官,都在层层保护之下,游击队是近不了身的。
很遗憾,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