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70 章(1 / 1)

神圣罗马帝国 新海月1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的关键时刻。

自从英法结盟过后,法国人就越发猖狂了起来。就在上个星期,法国政府收买了英国煤炭协会。

英国煤炭协会背离了国际煤出口联盟,已经率先将出口到法国的煤价降低了20,和国际市场上的煤出口平均价格相当。

现在法国人正在向比利时和北德意志联邦施压,要求他们将出口到法国的煤总量提高百分之三十,并且还要将价下降69。

这个价格不仅仅远远低于国际煤价,甚至低于了欧洲几个产煤国本土的煤价。

加上各方面的费用,部分开采难度大的煤矿,恐怕会直接陷入亏损状态。”

事实上,国际煤出口平均价,也是因为国际煤出口联盟对法国人的制裁,才拉上去的。

在不计算运费的情况下,要比奥地利本土的平均煤价高20左右,而法兰西购买的煤价则要高出50左右。

出口价格这么高,加上各种杂七杂八的费用,最后到了购买者手中,价格超出一半都有可能。

煤是刚需产品,因为是英奥联合带队行动,之前法国人无力抗争。

英法结盟过后,包围网被打破,国际局势好转,法国政府就忍不住出手了。

收买了英国人后,就仗着自家的拳头硬,欺负比利时和北德意志联邦。

至于另一个煤出口联盟国奥地利,在国际煤出口市场上的所占的份额微乎其微,直接被法国人给无视了。

尽管没有计算器,弗朗茨也知道法国人的目的是打破国内能源价格居高不下的窘迫局面,至于对欧洲各国试探只能算其次。

尽管没有计算器,弗朗茨还是很快得出了结论,以奥地利成品煤平均零售价格为1计算,法国之前的购买价格就是15。

15(1—069)=0465

法国人就是想以零售价的465购买,算上杂七杂八的税费、运费、批发和零售商的利润,这个价格到了法国企业用手中,基本上能够和奥地利实现能源价格持平。

这还只是追平奥地利,事实上产煤大国的不列颠,国内平均煤价还要更低一些,大约低三五个百分点。

从这些数据就可以看出来,法国工商业制品没有竞争力,不是没有原因的。

煤炭行业暴利不假,可也没有暴利到这个份儿上,国内的供货商都拿不到这么低的价格。

按照法国人现在给出的定价,除非比利时和北德意志联邦免去煤生产企业的全部税收,要不然绝大部分企业都会陷入亏损。

法国人想要降低能源成本没有问题,可现在的问题是,法国政府想要比利时和德意志联邦来替他们买单。

卡尔首相惊讶道:“法国人这是疯了吧,这样价格让比利时和北德如何接受?

就算是两国政府迫于法国人的军事威胁选择了接受,恐怕资本家们也不会答应。”

不是“恐怕”是肯定不会答应,这年头资本已经开始国际化了,以莱茵兰地区的煤矿为例,很大一部分矿山都落入了英奥两国资本手中。

这些资本家,怎么可能接受这种损害自己利益的价格?

大不了不做法国人的生意,有外资背景根本就不怕。最后真正受影响的,恐怕还是那些没有背景的……

弗朗茨点了点头:“欲要令其亡,必先令其狂。如果法国人真这么猖狂,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这些条件已经超过了比利时和北德意志的底线,两国是不可能答应的。

法国人要是敢用强,比利时和北德意志联邦都会倒向我们,我不介意为了盟友出兵和他们打一仗。

不过法国人没有那么蠢,他们还没有做好战争准备,现在翻脸对他们没有任何好处,这多半只是他们的一次试探。

现在的狮子大开口,只不过是为了试探比德两国的底线,压低两国心里预期。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在接下来的谈判中,法国人还会略微释放一点儿善意,两国就会选择妥协。”

这是小国的无奈,弱者的悲哀……

第一百一十六章、添堵

没有任何意外,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奥地利自然要给比利时和北德意志提供安全保护。

1888年8月1日,弗朗茨发布了《告欧洲人民书》,明确表示:奥地利将致力于维护欧洲大陆的平衡与稳定,坚决和破坏欧洲秩序的邪恶势力作斗争。

至于两国政府敢不敢信,这就不知道了。不过这份公告还是有积极意义的,获得了舆论上的广泛支持。

得到了奥地利的承诺,比德两国在谈判桌上也有了一丝底气。

真的只有一丝,因为战争爆发损失最惨重的还是他们两个当事国,法奥两国最终谁胜谁负没人知道,反正夹在中间的他们都是输家。

两国政府能够理性,不等于民众也会理性。得到了奥地利的肯定回复后,两国民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反法运动。

布鲁塞尔,游行示威的民众已经堵塞了街道,即便是在深宫之中,利奥波德二世也能够清晰的听到民众的抗议声。

毫无疑问,全部都是要求政府对法强硬的。民族主义已经崛起,法国人提出的条件深深刺激到了大家的自尊。

奥古斯特首相:“陛下,现在我们不能再退让了。法国人亡我之心不死,这只是一个开始。

一味的退让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让法国人认为我们软弱可欺,更加得寸进尺。”

显然,奥地利的明确立场和欧洲主流舆论的支持,还是影响到了比利时政府。

一贯老成持重的奥古斯特首相,也被法国人的无理要求给气着了,转而支持强硬。

利奥波德二世点了点头,强硬他也想的,可是心里没底啊!

比利时和奥地利有密约不假,可战争爆发距离奥地利援兵抵达需要时间,前期还是要由他们自己先顶着,战场在比利时本土的可能性高达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

万一奥地利人怂了,或者是晚到几天,比利时就不复存在了。对挡住法国人入侵,利奥波德二世没有任何信心。

军事上挡不住,政治上、经济上又不能退。

看看外面聚集的民众就知道,真要是答应了法国人的无理要求,国内就先要爆炸了。

经济上更不用说,损失那么大一笔收益,比利时政府就等着破产吧!

利奥波德二世问道:“外交部和德国人沟通的怎么样了,他们是否同意和我们共进退?”

外交大臣朱尔摇了摇头,讥讽道:“德国人正忙着和英国人沟通,寄希望于伦敦政府干涉法国人的行动。”

利奥波德二世非常诧异的问:“他们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