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多半又是一场人间悲剧。
维也纳 作为奥地利的核心,也是《劳工保护法》的起源地,《最低工资法》同样是从这里开始推广的。
匈牙利叛乱被镇压过后,奥地利帝国就太平了起来。
政府又取消了地方关税,废除了农奴制,释放了广阔的农村市场,维也纳的工商业开始蓬勃发展。
看着每天增长的订单,丹尼尔并没有感到高兴,反而非常的难受。
作为一家水力棉纺厂的老板,他就是《最低工资法》的最大受害者。
棉纺工厂劳动强度不高,使用机械过后,对工人的体力和技术熟练度要求都降低了,只要做好接断头就可以了。
为了降低人工成本,丹尼尔自然是学习了英国同行的成功经验,大肆雇佣更加廉价的妇女、儿童进入工厂。
可是现在不行了,最低工资法一出炉,奥地利的童工也不在廉价了。
尽管这个年代的人工成本低,就算是提高了人工开销,他们同样也拥有丰厚的利益,可是资本家的贪婪怎么会满足呢? 直接违法,丹尼尔又不敢,现实的例子摆在眼前,他的竞争对手之一就是因为无视劳工保护法,被维也纳政府给罚到破产。
看着自己“高薪”聘请来的厂长,丹尼尔问道:“维森,你有没有办法把人工成本给我降下来?” “先生,不如我们也采用计件制,制定一个工人们完不成的任务,到时候扣他们的工资?”维森阴险建议道 丹尼尔摇了摇头说:“没有用的,我已经咨询过律师了,政府的参考标准是由国企制定的,如果采用计件制超出了这个标准,我们是无权扣工资的。
就算是签订了合同也没有用,维也纳政府会认定为无效合同,我们还会面临最少一千倍起步,上不封顶的罚金。” 自从三月革命爆发过后,维也纳政府对资本家们就不和谐了起来,往日的交情都没有任何作用。
到了现在丹尼尔说话都变小心了,如果是之前遇到这种事情,他早就和同行串联搞事情了,可是现在他不敢。
万一被维也纳政府认定为密谋造反,马上就要人头落地,几个月前发生在维也纳的大清洗,至今他还记忆犹新。
如果不是他运气好,那段时间碰巧生病,没有去参加资本家聚会,现在也不能继续做在这里了。
资本无国界,这是未来的事情。
这个年代资本家们可不敢随便迁移,没有后台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保管把你吞的毛都不剩一根。
尽管对奥地利政府非常的不满,丹尼尔还是继续在维也纳做生意,利润少点儿就少点儿,冒险还是算了吧。
相比之下,奥地利的人工成本比起英法等西欧国家还算和谐的,毕竟奥地利是粮食出口国,在生活资料上的物价水平要低些,又不缺劳动力。
资本主义世界平均工资最高的是伦敦,要比维也纳高出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这还是奥地利拥有劳工保护法后。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丹尼尔还是想到了降低人工成本的办法,比如说:削减加班工资、扣除工人上厕所的时间、扣除机械停止运转的时间。
这些都是常规操作,厉害一点儿的,还有资本家把免费厕所建在了几公里地外,而在工厂内部建立了收费厕所。
甚至有的资本家,还拿劣质布料做成工作服,然后高价卖给工人。
有了高价工作服,自然也少不了高价食物。
资本家们禁止工人携带食物进入工厂,然后向他们推销高价食品牟利。
…… 总之,只要想不到没有做不到,为了压缩人工成本,资本家们是绞尽了脑汁。
第八章、奥地利公务员考试
奥地利政府最近很忙,战争结束了政府承诺的军功奖赏,必须要进行兑现;刚刚从教会手中接管过来的产业,也必须要进行打理;普及义务教育,也需要地方政府大力配合…… 政府事情多了,自然就出现了人手不足的情况,既然缺人那就要对外招聘了。
这个世界上什么样的人才,都有可能会缺,唯独想当官的人不会缺。
当然如果是在条件恶劣的地方,也会有例外的,不过在奥地利本土,绝对不可能出现。
不知道多少有贵族子弟在家待业中,苦于寻找机会而不得,慢慢的退化成了蛀米虫。
现在机会来了,自然要加入统治集团了。
不要以为基层公务员就不吃香了,对于没落贵族来说能够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可不容易。
奥地利是保守的,绝大部分贵族子弟,都放不下架子给资本家们打工,这会有损他们的家族声誉。
他们宁愿加入军队中,慢慢的往上爬,也不愿意在资本家的手下拿着丰厚薪水,这会让他们感觉尊严受到了侮辱。
最开始,弗朗茨提出进行一次全国性的公务员考试,立即遭到了政府的集体反对。
分析了一下实际情况过后,他就从善如流的放弃了这个诱人的想法。
这个年头的知识分子可不多,无非是贵族、资本家、中产阶级,平民子弟凤毛麟角,真要是有弗朗茨也不敢用。
作为一名合格的君主,首先要保证手下人的忠心。
至于能力神马的,普通公务员需要个毛的能力,只要智商在及格线上,能够执行上级的命令,就可以胜任了。
所以这次还是在贵族子弟中选,如果综合来看,贵族子弟的能力总体水平还要高些,他们还接受了部分父辈传承下来的人生经验,不是爆发户可以比的。
当然皇帝的面子大家还是要给的,公务考试同样要举行,只不过这是独具奥地利特色的公务员考试,在报考资格上排除了大部分人。
比如说:学历要求中学起步、还要通过社会知识水平考试成绩合格、政治审查(三观正确、无不良言论记录、祖宗三代无违法犯罪记录)、行业规避制度(父母、亲戚从事行业,子女不得参考监管岗位)…… 如果没有贵族子弟开绿灯,直接进入第二轮的话,那么这场公务员考试总体上来说也是公平的。
至少在情理上政府的限制条件,都还说的过去。
在报社刊登这些限制条件出来后,舆论是一片哗然。
出乎弗朗茨意料的是,这么赤裸裸的排挤条件,在外界看来,这还是奥地利政府改革的一大进步,社会舆论给予了高度评价。
如果不是确定自己没有操控舆论的话,他都怀疑这些清一色的好评都是水军。
也不是没有人反对,很多青年学生就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