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角度上考虑,这次刺杀案来得非常及时,为不列颠提供了入侵阿富汗的借口。
可惜不列颠正在和法奥两国进行军备竞赛,现在不是挑起战争的好时机。
“砰”的一生响,滚烫的咖啡四溅而出。尽管华特斯是他派出去搞事情的,但作为使节那也代表着不列颠的颜面。
现在居然遇害了,李顿想要克制自己的情绪都难,当即怒斥道:“这是对不列颠的挑衅,责令阿富汗政府在一个星期内交出凶手,要不然后果自负。”
作为印度总督,李顿的权力是巨大的,包括对外发起战争。
事实上,英属印度今天地盘,大都是殖民地总督自行扩张的。要是什么事都等伦敦政府决议,那什么事也别想做了。
大局?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考虑国家大局,那是首相和内阁的工作,印度总督只需要考虑“印度地区的大局”问题。
停顿了一下过后,李顿总督再次下令道:“命令各部队做好战斗准备,敌人施加在不列颠身上的屈辱,只能用鲜血来洗礼!”
真相是什么,现在已经不重要了,反正李顿总督是认准了阿富汗政府。
……
伦敦,刺杀案消息传来的时候,已经是傍晚时分。
收到这个坏消息,格莱斯顿首相已经顾不上休息了。天地良心,他是真没想这个时候在中亚搞事情。
包括向阿富汗派出使团的事情,格莱斯顿都一无所知。
不是格莱斯顿首相懒政,主要是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根本就不需要首相过问。
派出使团而已,如果不是华特斯遇刺身亡,打了不列颠的脸,现在也不会有人向他汇报消息。
格莱斯顿首相问道:“凶手找到了么?”
凶手是谁,格莱斯顿首相没兴趣知道。作为一名合格的政客,他最先关心的还是不列颠能从这件事中获得什么。
询问凶手,更像是例行公事。一般来说,怎么才能让不列颠的利益最大化,最后的真凶就会根据需要指过去。
外交大臣乔治摇了摇头:“疑似和当地的宗教极端组织有关,具体是谁干的,现场留下的线索太少,一时半会儿很难查清楚。”
不是答案的答案,能够派出死士背着炸弹上的,不是极端组织,也是极端组织。
一般人就算是要玩儿刺杀,也不会有背着炸弹发起自杀式攻击的勇气。
要不要借题发挥,趁机入侵阿富汗,成为了格莱斯顿首相眼下最大的难题。
军备竞赛才刚刚开始,现在对阿富汗动手,无疑会增加政府的财政压力。
可是放弃这次机会,又令人不甘心。毕竟这种说服力十足的战争借口不好找,错过了就永远错过了。
使团遇刺案,涉及到了列强们共同维护的底线,以此为由借题发挥,国际上大家都说不出什么来。
就算是俄国人要出手干预,那也只能从暗地里进行,不可能明面上出头。
第一百零四章、一支笔,一杯咖啡……
深夜,泰晤士报办公大楼内,康乐斯主编放下了手中的工作,疲惫了伸了一个懒腰。
没有办法,要保证新闻的及时性,报纸行业加班是常态。
等各地收集来的新闻整理汇总、排版、校验完成后,就已经到了深夜。连夜印刷完成后,差不多也就该天亮了。
一般来说,新闻编辑下班的时间点,也就是普通人上班的时候。
康乐斯在这个行业摸爬打滚了十几年,才从一个最基层的校验员,变成了一名新闻主编。
岁月不饶人,长期的昼夜颠倒,成功的让康乐斯成为了秃顶大军中的一员。
最关键的是身体也日渐跟不上,才工作了两三个小时,就感到了疲倦。
给自己泡了一杯浓浓的咖啡,正准备享用的时候,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了。
“康乐斯先生,刚刚收到一个大新闻。”
看着一脸喜色的年轻人,康乐斯仿佛看到了年轻时代的自己,充满了青春的活力。
“说吧,罗德曼。你又有什么收获?”
坦率的说,康乐斯不喜欢这个时候来大新闻。今天的排版工作已经完成了,现在正在进行最后一轮校验,马上就要拿去印刷了。
这个时候收到大新闻,意味着之前的工作都白费了,必须要全部推倒重来。
泰晤士报已经是不列颠最顶尖的报纸,想要提高销量是非常困难的,除非是特别的大新闻,要不然很难增加销量。
大家的收入和报纸的销量挂钩,如果不能增加报纸的销量,大家的收入是不会因为收到大新闻而提高的。
罗德曼欣喜道:“中亚出大事了。我们派去阿富汗的使团遭遇当地人袭击,包括华特斯团长在内共有三名工作人员牺牲,和两名工作人员受伤。”
听到这个消息,康乐斯脸色大变,这可不是一般的大新闻,甚至有可能引发一场战争。
康乐斯急忙问道:“从什么地方得到的消息,确定了真伪没有?”
泰晤士报不是街头小报,什么消息都可以刊登,这种时政类新闻,必须要核实真假,免得影响到了自家的信誉。
罗德曼信心十足道:“放心吧,康乐斯先生,这是从电报局传来的消息。
就在刚才,外交大臣乔治爵士还连夜去了首相官邸,和这个消息对得上。”
泰晤士报能够成为报业龙头,也不是原因的,在消息灵通上那绝对是业界一流。
虽然没有发展到监听内阁会议的地步,但是政府高层的行踪,早就被他们了如指掌。
电报局这种新闻界的必争之地,更是早早被渗透了,除非是特殊新闻必须要保密外,一般的消息对他们来说根本就不存在秘密。
没有任何犹豫,康乐斯当机立断道:“所有人都停下手中的工作,明天早上的报纸要重新排版。”
停顿了一下,看了看表已经到凌晨三点半,现在改版时间已经来不及了。
康乐斯随即否定道:“算了,不用改版了。单独做一期的特别新闻,现在开始分工:
汤姆,你负责撰写华特斯的个人履历,可以适当的美化一些;
艾伦,你负责撰写刺杀案的经过,记得要煽情一些;
迈克尔,你负责撰写国际关系”
作为新闻主编,康乐斯还是很有权力的。这和泰晤士报的受众有关系,读者群体主要是关注新闻时事的社会精英。
这些顾客腰包都比较鼓,不在乎多订一份报纸,更在乎的是阅读体现感,和新闻内容是否让他们感兴趣。
在这方面,泰晤士报做得非常好。
收到华特斯遇刺案消息的不只他们一家,如果只是简单的介绍,根本就没有办法从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