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07 章(1 / 1)

神圣罗马帝国 新海月1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只是小众商品。毕竟奥地利的石油消耗量,超过了其它国家的总和。

整个原油市场也就一亿多神盾,国际原油贸易总额更是只有可怜兮兮的两三千万神盾,其中俄国人就占据了一半。

真正令人看好的原因,还是石油需求量增长速度。

从1884年到1885年,奥地利的石油需求量就增长了233,连带着全球石油需求量也增长了154,这般恐怖的速度自然是不言而喻。

市场增长是多方面原因导致的,首当其冲的就是柴油发电机问世,虽然发电成本比煤炭高,但这玩意儿体积小、便于携带、易于操作。

人类刚刚进入电力时代不久,即便是电力工业最发达的奥地利,也免不了隔三差五的停电。

普通人忍忍也就过去,反正刚刚淘汰的煤气灯,又不是不能用。就算是已经丢了,那也可以点蜡烛。

但是工厂就不行了,总不能停电就停工吧?

在这种背景下,拥有独立发电能力的柴油发电机,就成为了很多工厂的必需品。

不光是工厂,贵族、资本家也是家中常备。包括弗朗茨也不例外,维也纳宫都不能保证不停电。

看似不起眼的小机器,实际上却成为了耗油大户,并且增长速度还非常的迅猛。

紧随其后的就是拖拉机,自从1880年,世界上第一辆内燃机动力的拖拉机在维也纳问世,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

在短短的五年时间里,这款新式拖拉机就更新换代了两次,性能大幅度提高。

凭借轻便、易于操作的优点,迅速击败了竞争对手蒸汽拖拉机,开始工农业生产中普及。

截止到目前为止,奥地利国内已经有超过十五万辆拖拉机,其中百分之六十七都使用的是内燃机动力。

这只是开始,随着近东开发计划的进行,对拖拉机的需求量也在与日俱增。

如果不是受限于产能,估计奥地利的拖拉机数量早就超过二十万大关了。

生产厂家正在扩充产能,最多一两年过后,奥地利国内的就会超越这个数字。

各种工程类设备就不说了,反正都是油老虎。

相比之下,家用汽车只们算小儿科。毕竟这只是少数富人的专利,还没有全国普及。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原本弗朗茨预测的五年油耗翻倍,实际上还是太保守了一点儿。

毕竟石油工业才刚刚起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前,石油的主要作用主要是油灯照明。

本来市场就有限,还要受到煤气灯、蜡烛抢市场,需求量自然上不去。基数小,增长速度自然就快。

受此影响,全世界还爆发了一波寻找石油的小高潮。

不过这一切,很快就会结束。只等伊拉克的石油开发出来,国际原油供不应求的局面就会得到根本性改善。

至于其它地区,弗朗茨暂时不准备开动。一旦让外界发现中东遍地是石油,拉仇恨不说,还会导致油价下滑。

从启动近东开发计划开始,弗朗茨就打定主意,要用石油开采红利来弥补政府的财政投入。

“这项工作,政府必须要抓紧。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未来四年内国内的原油消耗量就会翻倍。

伊拉克地区的油田,很快就会成为政府一笔重要的收入。依靠这片油田,支撑近东开发计划中的利息不成问题。”

没有毛病,就是资金利息。想要支撑起本金投入,这就不是短时间能够做到的了。

开采石油的利润再怎么高,可市场规模在那里摆着,直接锁死了利润天花板。

增长速度看起来很快,但这个增长速度不可能持续下去,随着基数总量的增长,增长率也会逐渐降下来。

四年之内奥地利的石油需求量可以翻倍,但是八年之内却很难在四年后的基础上再翻倍。

况且,这种严重依赖资源的财政,也不是弗朗茨想要的。

从一开始他就打定主意要限制石油产能,在满足国内需求的情况下,少量出口就足够了。

好吧,这也是打击竞争对手的一种手段。哄抬国际油价,靠高成本拖延英法的石油工业发展速度。

第七十章、反作用

伦敦,埃及地区的捷报频传,格莱斯顿首相却高兴不起来。

起义军并没有如他们预料中的那样,一路打到苏伊士运河地区,威胁运河的安全,甚至连运河的边都没摸到。

没有办法,起义军高层也不全是傻子。至少领袖马赫迪就非常清醒,知道在没有赶走法国人前,往运河边跑会要命的。

加上法国人的严防死守,甚至他们宁愿看着埃及地区一座座城市沦陷,也要优先保障苏伊士运河的安全。

这让想要介入苏伊士运河的英国政府非常受伤。

运河没有遭到威胁,英国人自然没有借口插手运河事务。不列颠再厉害,法奥两国也不买他们的账。

现在法国人的援兵就抵达了埃及,这个时候起义军就算是想往运河边打,也没机会了。

最终目的没有实现,就算是再怎么削弱法国人,也是无用功,毕竟这个时候法兰西已经不是英国政府打压的首要目标。

格莱斯顿:“埃及计划已经失败,我们丧失了介入苏伊士运河的机会,继续下去就要和法奥两国直接对垒了。

鉴于目前的情况,现在我们必须要考虑善后问题。继续削弱法兰西,只是在替奥地利帮忙,不利于欧陆平衡。”

尽管不想承认,但事实就是事实。杰雷斯中将的名头吹得很响,实际上他能够指挥部队,主要是建立在马赫迪的信任上。

但是这种信任不是没条件的,至少让起义军堵塞苏伊士运河,就遭到了马赫迪拒绝。

谁都不是傻子,马赫迪非常清楚堵塞苏伊士运河的后果,那得罪的不是一个两个国家,而是所有的运河受益国。

英国人都不敢亲自下场搞事情,马赫迪就更不敢了。就算是做棋子,那也是有思想的棋子,不是什么情况都要受旗手操控。

外交大臣乔治:“首相说得不错,法军的援兵抵达,我们的计划已经失败了。

继续下去,除了增加损失之外,我们很难获得更大的收益。

但是现在放手也不行,错过了这次机会,未来我们想要插手运河事务就更难了。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有我们和奥地利的支持,起义军未必不能割据一方。

埋下一颗钉子在埃及地区,对我们未来苏伊士运河地,还是有必要的。

况且,即便是我们现在放手,奥地利人也不会罢手。

凭借他们在非洲大陆的实力,有没有我们参与,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