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
前面的安南小挫折,还不算什么,毕竟法军的伤亡不大。最多也就被欧洲媒体嘲讽了几句,等条约签订后大家都默契的闭嘴了。
这次埃及之战就不一样了,四万法军连非洲土著都没有打赢,丢人已经丢到姥姥家了。
没有毛病,四舍五入一下,殖民地部队也算法军主力。
欧洲民众知道法国人在埃及打了败仗就行了,细节一点儿都不重要。
先是金融风暴、经济危机大萧条,借着又是巴黎革命,把国内经济搞得一团糟。
不等缓过一口气,接着又发生了埃及大败,说法兰西没落弗朗茨都差不多信了。
今时不同往日,现在的奥地利已经不需要法兰西顶在前面,吸引英国人的目光了。
唱衰法兰西,就是维也纳政府接下来的一项重要政策。
不需要所有欧洲民众都相信,只要德意志人和意大利人相信这一点就够了。
给法国政府添堵的不光奥地利,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都在推波助澜,只不过是以嘲讽为主。
看法国人的笑话,这也是欧洲民众喜闻乐见的节目。作为阿斯旺大战的策划者,杰雷特中将也一战成名天下知。
值得一提的是,这还是法国报纸替杰雷特中将扬的名。
不是法国人愿意替敌人宣传,主要是被逼无奈。输给英国人,总比输给非洲土著更能够令人接受。
不光英国人支持叛军的消息被披露了出来,就连奥地利也没有藏住,维也纳政府也顺理成章的接到了法国政府的抗议书。
著名的文学家维克多-雨果还亲自撰写了一篇文章,揭露英奥两国的无耻行径——《两个帝国针对法兰西的阴谋》。
……
巴黎,愤怒的法国民众已经走上街头向政府抗议了。作为埃及总督的阿道夫,现在已经成为了蠢货、废物的代名词。
面对民众们的怒火,拿破仑四世也头疼不已。无论政府怎么解释,抗议示威的人群都不肯散去。
就算是拉出了英奥两国,法国民众也固执的认为是政府用人失误,很多人都在质疑法国政府的人才选拔制度。
作为当事人的阿道夫,祖宗八代都拔了出来,最后得出了结论——贵族关系户=无能废物。
要不是鞭长莫及,拿破仑四世都想把阿道夫抓回来,以平息民众们的怒火。
当然,这种事情想想就行了。凡是都要讲规矩,皇帝也不能肆意妄为。
就算是打了败仗,要追究阿道夫本人的责任,那也是先上军事法庭。
民众抗议只是小儿科,反正都见得多了,拿破仑四世也习惯了。
前不久安南失利也发生过,等条约传回来后,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
现在的当务之急,还是镇压叛乱。只要叛军被剿灭了,这件事情很快就会淡化过去。
拿破仑四世问道:“国内的情况你们都清楚,陆军部什么时候才能出兵?”
陆军大臣路斯基尼亚·哈菲兹回答道:“陛下,劳师远征需要做的准备工作太多,最快也要一个星期。
并且在抵达埃及过后,还要休整至少一个星期,部队才能够投入战场。
加上行军的时间,向叛军发起进攻,至少也是一个月后的事情了。”
某种意义上来说,拿破仑四世的催促也是阿道夫兵败的原因之一。要不是皇帝催得紧,他也不会急匆匆就和叛军决战。
只是这种事情,自然不能是皇帝的责任,所以阿道夫只能自认倒霉。
有了前车之鉴,路斯基尼亚·哈菲兹就要谨慎得多了。这次是陆军部选的人,要是再出现了兵败,他这个陆军大臣也难辞其咎。
拿破仑四世眉头一皱:“埃及局势危在旦夕,国内的舆论压力又这么大,陆军部就不能快点儿么?”
陆军大臣路斯基尼亚·哈菲兹:“陛下,这已经是最快的速度了。增援埃及,需要海上行军,我们必须要先筛选掉晕船的士兵。
到了地方过后,还要考虑水土不服的问题。一般来说,这种跨海作战通常都会有半年,乃至更长的准备时间。”
这不是胡说八道,要是盲目出兵,即便是地中海风平浪静,非战斗减员也会非常感人。
尤其是到了地方过后,不进行必要的休整,就投入到战斗中,战斗力再彪悍的部队,也会变成软脚虾。
面对油盐不进的陆军大臣,拿破仑四世欲言又止。好歹也是军校毕业的,这种基础性的常识,他怎么会不知道呢?
只是内外压力太大,一时间慌了神。对迅速平乱,抱有一丝不切实际的幻想。
叹了一口气后,拿破仑四世摆摆手说道:“罢了,就按照你们的计划进行。
不过还是要抓紧时间,尽快平息这次叛乱,降低我们的损失。”
“是,陛下!”路斯基尼亚·哈菲兹回答道
盯着墙上的地图,打量半响功夫后,似乎想到了什么。
突然,拿破仑四世猛得一拍桌子,狠狠的说道:“英奥两国接二连三的给我们制造麻烦,现在我们必须要反击了。”
“反击”这个词一出现,众人就陷入了迷茫中。
对英奥两国接二连三的大动作,法国政府早就想反击了,只不过他们不知道该从何下手。
反攻英奥两国的金融体系?
这玩意儿想想就行了,英奥两国可不缺乏黄金储备,英镑和神盾的币值都稳如泰山。
支持革命党、民族分裂势力?
巴黎政府已经在做了,只不过结局非常令人感动。除了爱尔兰独立组织折腾出来了几朵浪花外,别的组织都只见投入不见动静。
甚至还有冒充匈牙利独立组织的诈骗组织,从法国政府手中骗走了500万法郎的巨款。
以血还血,在对方殖民地搞事情?
法国政府一直都在做,只不过收效甚微。英国人搞得代理人统治,叛乱首先也是当地人自相残杀。
奥地利虽然是直辖统治,但是对殖民地的控制力,明显太强了。
尤其是隔壁的奥属非洲,想要策划殖民地叛乱,都不知道该去找谁。
地方实力派固然存在,可是人家都成奥地利贵族了,作为既得利益者,没道理造自己的反。
这些策略都不行,总不能在外交上给两国添堵吧?
法国政府还是有自知之明的,不是他们的外交能力垃圾,主要是法兰西在欧洲大陆的仇恨值太高,被欧洲各国排斥。
和英奥进行外交博弈,完全是自取其辱。还不如直接出兵打上门去,成功率或许还更高一些。
研究来研究去,最后法国政府无奈的得出了结论:要报复英奥两国,必须要具备天时、地利、人和,傻乎乎的往上冲是没有前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