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皇政府坑得太惨,他实在是不想再来第三次。
……
不想看到普德合并不仅仅只有俄国人,远在巴黎拿破仑四世同样也在大发雷霆。
没有那么多理由,仅仅只因为挡了路。北德意志帝国诞生,增加了法兰西东进战略的难度。
前不久的法兰西大革命是多方面原因导致的,其中之一就是能源危机。
事后,法国各界都得出了结论,必须要有一个稳定的原煤产地,以保障国内的能源供应。
在没有找到新的原煤产地前,东进战略就是不可替代的一环。
如果不是法兰西还在休养生息,反战浪潮尚未褪去,国内的利益集团早就采取行动了。
发泄一通过后,拿破仑四世冷静了下来:“假如我们现在出手干涉,有多大的几率能够打断普德合并?”
外交大臣特伦斯·布尔金惊慌失措的回答道:“不行,这万万不可以!”
“陛下,反法同盟看似解散了,实际上欧洲世界敌视我们的力量仍然强大,一着不慎就会……”
拿破仑四世不耐烦的摆摆手:“不要在这里危言耸听,反法同盟也就英俄奥三国值得警惕。
现在俄国人已经表明了立场反对普德合并,奥地利虽然没有表明立场,我不相信他们就愿意放弃统一德意志地区了。
拉着俄奥两国一起干涉,就算是剩下的欧洲国家一起反对,也奈何不了我们。”
没有毛病,法俄奥恰好是世界三大陆军强国,三国联手陆地上可以横扫世界。
外交大臣特伦斯·布尔金苦笑着解释道:“陛下,俄奥是不会和我们联手的。
奥地利想要统一德意志地区,就必须要注重声誉。在涉及德意志地区内部务事的时候,他们是不会和任何人联手的。
沙皇政府或许想要干涉,他们的财政太糟糕了,根本就拿不出干涉的军费来。”
听了这个解释,拿破仑四世瞬间就怂了。
法兰西现在的局势也不怎么好,要是在大革命前,沙皇政府没钱,拿破仑四世还可以慷慨解囊,现在巴黎政府的腰包也不鼓。
拉不到盟友单干,拿破仑四世还真不敢尝试,万一引发了众怒,后果没人能够承担。
沉思了片刻功夫后,拿破仑四世缓缓问道:“奥地利人迟迟不出手,知道是什么原因么?”
越是不合常理,越容易引发猜疑。维也纳政府对北德意志地区统一没有反应,拿破仑四世不得不怀疑这里面有阴谋。
见众人陷入了沉思中,陆军大臣路斯基尼亚·哈菲兹猜测道:“奥地利人会不会因为忌惮我们,才放任北德意志地区统一的?”
虽然自恋了一点儿,但是众人还是没有反对。即便是经历了一场内乱,法兰西仍然是大家眼中最可怕的怪兽。
第二十六章、战略误导
北德意志帝国建立,引爆欧洲舆论的同时,在德意志民族主义份子内部也出现了两极分化。
乐观派认为这是德意志地区统一进程更进一步,从三分天下变成双雄鼎力,距离统一就剩下一步之遥。
悲观派则认为这是灾难的开始,普德合并之后实力变得更加强大,加之欧洲列强的干涉,统一已经成为了“镜中花,水中月”,看得见摸不着。
为了安抚民众们骚动的心,弗朗茨还亲自给乔治一世发去了贺电,顺便操刀撰写了一篇《统一之路》。
明确指出了普德合并是德意志地区统一进程中一小步,下一步是北德重回神罗帝国的怀抱。
文中自然少不了对英国人的感谢,大大的表彰了伦敦政府为普德合并做出的贡献,弗朗茨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英国人看了什么想法,弗朗茨不知道,反正德意志地区反英情绪高涨了起来。
顺带搅了局,乔治一世的加冕仪式变得格外寒颤,欧洲各国君主大都是派代表意思一下,德意志地区君主更是集体缺席。
包括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三世都以身体不适缺席了,前去撑场面的,只有哥达王朝的自家人。
没有办法,气氛太诡异了。法俄两国直接表示反对,弗朗茨的倒是派人送上了真挚的祝福,只是效果好像反了。
欧洲大陆还是法俄奥三国的天下,英国人再牛逼那也只是在海上,就算是加上新成立的北德意志也不顶事。
在这种敏感时刻,任何行动都有可能被进行政治解读。
政治能力在线的各国君主自然知道该怎么站队。况且,大家对乔治一世头上那两顶皇冠也是羡慕嫉妒恨。
迄今为止,欧洲世界的大部分贵族都不承认乔治一世的皇位合法性。没办法,实在是找不到法理依据。
翻历史?
弗朗茨才是神罗帝国的法统,汉诺威想要从神罗获得法统,先干翻奥地利再说。
选举法统?
德意志地区的选举法统,法理来源于“金玺诏书”,汉诺威连选帝侯都不是。
就算是勉强抢一个凑数也不行,在这部法典中有规定,必须由教皇加冕“德意志国王”后,才能继任皇帝。
这个更悲剧,除非是罗马天主教廷疯了,不然说什么他们也不可能承认一位新教徒皇帝。
原时空普鲁士因为武力上位手段不合法,得不到大家的认可,威廉一世都只能拿个水货皇位凑数。
乔治一世头上的皇冠就更水了,存在的价值大概是称呼上更有面子,在各国的官方文件中基本上都不承认。
再水货的皇位,那也是皇帝。对好面子的贵族来说,这也够大家嫉妒的了。
被弗朗茨一搅局,伦敦政府就变得尴尬了起来。
欧洲媒体都在称赞伦敦政府手段高明,捣鼓出来的北德意志帝国,完成了一石三鸟的伟大战略。
听起来很不错,外交上的伟大胜利。只是一不小心得罪的人有点儿多,让英国政府在外交上陷入了孤立状态。
英法结盟?
自然是不存在了,刚刚被摆了一道,拿破仑四世要是还和英国人结盟,那就是脑子进水了。
经过了这一次教训,拿破仑四世已经完全理解:为什么一向亲英、仇奥的父亲,宁愿和自己仇视的奥地利联合,也不和亲近的英国人组队了。
不管伦敦政府怎么想的,法国政府已经给他们打上了:“没有信誉、坑盟友”的标签。
每次看到吹嘘伦敦政府外交手段牛逼的报纸,格莱斯顿首相就觉得头疼。
尽管这上面说得内容是事实,可有些话不能说出来啊,事情都挑来了,让准盟友的法国人怎么想?
每一次报道,都是在往人家的伤口上撒了一把盐,舆论越是吹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