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破产。
费利克斯首相反驳道:“不一定吧!平常时期或许英国人会这么干,以杀鸡儆猴。
可现在不一样,欧洲革命浪潮愈演愈烈。
法国革命党都占领了巴黎,普鲁士王国的情况也非常糟糕,随时都有爆发革命的可能。
只要英国人不准备从革命党手中讨债,就不能让普鲁士王国完蛋。
现在柏林政府是真的没有偿还能力,债务违约是早晚的事情,伦敦政府应该也有心里准备。
只要柏林政府不直接宣布赖账,找一个合情合理的债务延期借口,英国政府就不会采取极端手段。
借给柏林政府钱的是银行、金融机构、投机客,这些利益集团在英国的影响力虽大,却也没有到替政府决策地步。
英国政府不可能为了他们的利益,就置国家战略大局于不顾。没有政府的支持,这些人根本就奈何不了普鲁士王国。
如果欧洲局势进一步恶化,那么柏林政府还可以和英国人谈条件,谋求减免部分债务。”
现在还不是二战后,贵族集团正处于鼎盛状态,财团想要控制政府根本就是痴人说梦。
法国革命就已经很吓人了,要是再让普鲁士革命成功,那么欧洲革命浪潮就再也控制不住了。
不列颠虽然孤悬海外,革命浪潮还是没有放过他们。
英法两国互相输出,已经持续了很多年,革命蔓延下去他们也无法独善其身。
……
1882年5月1日,普鲁士王国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反饥饿运动,无数民众走上街头要求政府进口更多的粮食,解决国内的粮荒。
反饥饿运动爆发后,柏林政府的反应非常快,在最短的时间内向国际社会救助。
同时以偿还外债消耗了大量的外汇,没钱购买粮食为由,向债主们提出延期支付债务的请求。
毫无疑问,这不像在“请求”,反而更像是一份通知。
在提出请求的同时,柏林政府已经暂停了五月份的债务支付。
对外宣布是将五月份的偿债资金,用来购买粮食,以解决国内的粮荒。
普鲁士王国的债主大都集中英法两国,共持有柏林政府954的外债。
搞定了英法这两个大债主,就可以说搞定了全部债主,确切的说搞定英国人就行了。
法国人现在很忙,内战已经爆发了,一时半会儿顾不上这点儿鸡毛蒜皮的小事。
普鲁士王国真的爆发了饥荒么?
这就要看英国人怎么想了!
如果伦敦政府接受这个说法,那么普鲁士王国就“真的”爆发了饥荒。
如果伦敦政府不认可这个说法,那么普鲁士王国就不存在饥荒。
政治只需要权衡利弊,真相并不重要。
第九章、1867眼球效应
“查清楚,奥地利人真实目的么?”格莱斯顿首相问道
普鲁士宣布债务延期后,伦敦政府第一时间就怀疑上了奥地利,一查就发现了维也纳政府扮演了什么角色。
这种事没有办法保密,奥地利不跳出来加油打气,柏林政府没有胆子这么干。
外交大臣格兰维尔·乔治·莱韦森-高尔:“明面上来看,奥地利人是想要离间我们和普鲁士的关系,这一点他们已经成功了。
我们的情报人员发现,最近一段时间奥地利的铁路运量暴涨,深入调查发现有大量的战略物资在向港口汇聚。
奥地利人似乎在准备一场战争,不过他们的军队并没有异常调动,应该不是冲着法兰西去的。”
巴黎革命爆发后,伦敦政府就密切关注奥地利的动向,生怕一不留神,欧陆平衡就被打破了。
从利益上来说,法奥围绕欧陆霸权已经争斗了很多年,现在法兰西病倒了,奥地利有足够的动机落井下石。
不过法兰西也不是软柿子,就算是爆发内乱,也不是好惹的。没有充分的准备,奥地利不可能盲目动手。
看了看世界地图,格莱斯顿点了点头,若有所思道:“没有进行军事动员,那么奥地利这次要动手的目标,实力应该不怎么样。
维也纳体系刚刚建立,奥地利人不会自己打自己的脸,这场战争多半在欧洲之外。
远东、南美、近东,或者是非洲殖民地争夺,你们觉得奥地利人想要进攻地方?”
殖民大臣普里姆罗斯分析道:“远东地区的可能性不大,奥地利在那边的实力有限,不是他们的战略重心。
南美的几率也很小,巴拿马独立运动进展非常顺利,除非他们准备一口吞下哥伦比亚共和国,不然没必要增加投入。
近东和非洲殖民地争夺都有可能,奥斯曼是哈布斯堡王朝的世仇,弗朗茨多次在公众场合表示,要消灭这个……
法奥的殖民核心都在非洲大陆,两国相互忌惮对方的实力,加上地理条件限制,才没有爆发大规模冲突,维也纳政府有落井下石的动机。
我觉得他们对埃及动手的嫌疑更大。进攻奥斯曼帝国随时都可以,夺取苏伊士运河的机会可能就这一次。
法兰西对外很强硬,在殖民地争夺中得罪了不少人。内战爆发后,很多国家都搞起了小动作,包括我们也想要分一杯首发
没有爆发战争,那是缺少一个领头的。如果奥地利牵头,瓜分法兰西殖民地的盛宴就要爆发了。
丧失了海外殖民地的法兰西,就算是结束了内战,一增一减之下,也很难再有威胁奥地利的实力。”
法奥共管苏伊士运河,那是没有办法,并不等于大家就不想独占了。
今时不同往日,现在已经拥有独霸苏伊士运河的实力。只要拿下埃及地区,奥属亚非殖民地就连了一片,根本就不怕窥视。
外交大臣乔治反驳道:“我的意见恰恰相反,从目前的国际局势来看,奥地利对埃及地区下手的几率微乎其微。”
随即拿起一根指挥棒,走到悬挂的世界地图跟前一指道:“这里是奥地利,从地图上就可以看出来,他们的战略位置有多么糟糕,可谓是强敌环饲。
最近这些年,维也纳政府通过外交纵横+军事打击,成功的将奥斯曼帝国废了,又利用普俄战争让普鲁士完蛋、俄国人元气大伤,局势才渐渐好转。
短期来看夺取埃及,打击法兰西帝国,或许收益更大;但这会恶化法奥关系,内战结束后法兰西就是奥地利最大的敌人。
历史又会重演法兰西和奥斯曼联合组建反哈布斯堡王朝的旧事。在利益的趋势下,俄国人多半也会加入进去。
在这种背景下,奥地利很难找到盟友,就算是亲奥的德意志邦国,多半也会导向反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