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的秘密,除了能够忽悠普通民众外,上层社会都清楚自由贸易的本质。
知道归知道,大家还是无力改变。或许所有国家联合起来,能够推倒自由贸易体系,只不过没人肯做这个领头羊。
不是不想,主要是不敢。英奥不可能和所有国家为敌,但打死领头的杀猴儆鸡,还是能够轻松完成的。
理论上,最有希望充当这个角色的是法兰西,可惜巴黎政府没有挡住糖衣炮弹,早早的沦陷了。
三大国主宰世界的政治格局,就是英奥两国出的价,拒绝就是反法同盟伺候。
其次是俄罗斯帝国,地缘政治的缘故,只要沙皇政府不作死,谁都奈何不了他们。
可惜俄国人的号召力太低,空有大国之名,实际影响力却局限在欧亚大陆。
这个实力决定的,俄国海军已经落后了一个时代,仅靠陆军撑起了大国地位。除了邻居之外,别的国家他们都影响不到。
受大倾销影响,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残酷了起来。聪明的资本家已经反应了过来,纷纷加入了打折促销的行列中。
舍不得割肉,选择死扛的资本家,正在坠入深渊。
最先撑不住的是普鲁士王国,受战争的影响,普鲁士丧失了大片的领土,国内工商业遭到了重创。
本来就举步维艰,还没有来得及缓口气,又受到奥地利倾销的影响,中小企业先撑不住了。
从11月份开始,裁员、破产、讨债,就成为了普鲁士王国最热门的话题。
柏林王宫门前,已经聚集了大量的抗议民众。
毫无疑问这是资本家们捣鼓起来的,一个个高举“讨债”的旗帜,向柏林政府索要货款。
这是战争遗留问题,战争时期货币印的太多了,如果赢得了战争,这自然不是问题。
可惜普鲁士王国输了,大量的马克回流,加上资本家们的做空,战后马克迅速贬值。
战前1马克能买下2千克优质面包,现在1千克最劣质的黑面包也要7马克,这只是一个开始,马克的购买力还在持续下降中。
在确定马克大币值守不住后,柏林政府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企图靠印钞票偿还内债。
资本家们自然不答应了,纷纷要求政府承担通货膨胀带来的损失,大家不在量化马克,而是要求用黄金进行折算。
更有人直接拒收马克,要求柏林政府支付英镑、神盾或者是黄金。
这种要求,自然遭到了柏林政府的拒绝。
柏林政府本身就穷的叮当响,没有宣布财政破产、赖账,就已经是有节操了,还拒收马克这怎么可能?
现在外面的抗议人群,就是不甘心利益受损的资本家,鼓动起来的。
抗议声,已经随风潜入柏林王宫,腓特烈三世阴沉着脸问道:“查清楚了,都是些什么人在搞鬼?”
首相列奥·冯·卡普里维苦笑着回答道:“陛下,现在的形势非常严峻,国内近半的大资本家都参与了进去,各个利益集团皆有。
据说他们还准备成立讨债委员会,专门和政府作对。为了逼迫政府让步,他们准备在近期组织一次大规模的罢市。”
听到了这个答案,腓特烈三世头疼了。
“法不责众”并不是说法律无法追究众人犯罪的责任,主要是影响太大,追究起来会影响国家稳定。
犹豫了一会儿功夫后,腓特烈三世叹了一口气:“看来我们的说服工作失败了。资本家们想要政府替他们的损失买单,但是谁替政府买单呢?”
无人买单,这就意味着妥协的大门已经关上了。柏林政府无力承担巨额的债务,只能靠货币贬值度过危机。
马克迅速贬值,除了之前发行的货币大量回流,造成通货膨胀,和资本家在金融市场上的做空马克外,柏林政府大肆印钞票,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制造问题的人。这是全世界的通行法则,内心深处腓特烈三世已经做好了掀翻桌子的打算。
资本家或许未来会很强势,但现在还轮不到他们称王称霸,原本只是准备拿犹太人开刀,现在只能扩大化了。
第三百零二章、法兰克福
意识到危机来临的不仅只有奥地利,维也纳政府只是抢先一步行动,继奥地利打开倾销的阀门后,英国资本家也迅速进行了跟进。
这年头的海外贸易,英奥两国加起来就占据了四分之三的市场份额,所谓的国际竞争,主要也是在两国之间展开的。
市场就这么大,你占的多了,我就占的少了,谁也没有办法让步。
英奥两国没有直接翻脸,还是因为各自的发展方向不一样。
不列颠出口最多的是纺织品,奥地利出口最多的是农产品,这也是目前国际贸易中份额最大的两宗商品。
分别占据了国际贸易总额的683、216,值得一提的是纺织品所占的比例在逐年增加,而农产品所占的比例在逐年下降。
占据的比例这么悬殊,除了工农业剪刀差外,还和交易模式有关系。
英国的纺织业是进口原材料,加工完成后出口;奥地利的农产品大部分都是自产,进口原材料相对较少。
真要论产业规模,农产品领域肯定要超过纺织业。这是人口结构决定的,全世界超过80的人都是农业人口。
不过论赚钱,农业肯定比不上纺织业,即便是完成了加工也一样。
在纺织品领域,英国人最大的竞争对手是法兰西,他们之前捣鼓的埃及的棉花种植园计划,最后给法国人做了嫁衣。
解决了原材料问题,法国棉纺织业才得以迅速发展,已经成为了国内的支柱产业。巴黎政府的非洲开发计划中,就把扩大棉花种植园面积排在第一位。
如果让法国人的计划成功,英国人的棉纺织业霸主地位将受到重要冲击,这也是英法关系转冷的主要原因之一。
农产品领域奥地利最大的竞争对手是俄罗斯帝国。因为战争的关系,俄国初生的民族工业遭到了重创。
受限于技术、资本,短期内没有能力完成全部的农产品加工,不得不暂时充当奥地利的原材料产地。
“暂时”不等于永久,俄罗斯帝国还是奥地利农产品领域最大的潜在竞争对手之一。
英奥竞争还是集中在工业制造领域,英国人是传统行业的霸主,奥地利则是新兴产业的领头羊。
在后世看来,这些才是最重要的产业。不过从短期来看,这些产业的市场还非常狭小。
这是行业特殊性决定的,基础设施不到位,盲目采用新设备,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