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23 章(1 / 1)

带着仓库回到明末 数沙人 2000 汉字|3 英文 字 1个月前

身边,“夫君在想什么呢?”

李小颖看向小楼外面,语气中满是关切之味。

赵没有隐瞒,直接将自己的担忧说了出来。

“没有担心什么,只是一下子感觉到压力大了不少。

以前的地盘是龙门堡,是宣镇,就算后来手中又多了不少的领土,可那些领土当中,要么人烟稀少,要么就是境外之地,大明的百姓不多,所以管理起来也没有什么负担。

广个告,我最近在用的追书app, \\!

可是如今不同了,一旦登基称帝的话,那整个大明的重担就一下子压在了我的身上。

这些土地可都是祖宗之地,是传承了千年的土地。在管理这些土地上面,我不可能像之前那样,所以,我就有些”

“夫君!”还不待赵将话说完,李小颖就打断了赵的声音。

“夫君,我记得你经常喜欢给我说,你要让这天下按照你的想法来运行。

我曾经问过你,问你为什么要让天下按照你的方法来运行。

你那个时候告诉我,你说,你的方法是全天下最好的方法,只要天下按照你的方法来运行,那么天下所有的百姓都能吃得饱穿的暖。

那个时候,你是那样的自信,是那样的无畏。怎么现在要当皇帝了,却变得这么谨慎了?”李小颖转过身子,看向赵。

“你不懂,这次可是整个大明。虽然我确定我自己的方法能将整个大明变得富强,可是我还是有些担心。

你不知道,压在我肩膀上的重担可不止是如今大明的两京十三省,除过这些土地以及百姓之外,压在我身上的还有将近五千年的历史。

有开创武丁盛世的商王武丁,有击破蛮族联军的巾帼英雄妇好,有驾长车踏破北方犬戎的周穆王,有治武功一统六国的秦始皇,有建立大汉的汉高祖,有扬威明名于境外大破匈奴的汉武帝,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武兴王,有唐高祖唐太宗,有宋太祖宋高宗,更有驱除檀腥的明太祖。

这些历史压在我身上,我要是走错一步,那就是对不起历史,对不起祖宗。”

赵看着脚下的宣镇,喃喃说道。

治理整个天下可不是治理一个宣镇那么简单,在宣镇,走错一步,还可以推倒重来,而且花费的时间也不会太长。

可要是在整个天下,一旦走错,可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改变的。

虽然赵有能力将天下按照自己的想法改造,可是出于处于对这片土地的责任心,赵也不得不谨慎。

“夫君,你不必如此。如今的天下,只有你能拯救,如今的宣镇就是很好的例子。

在我眼里,夫君便是无所不能的。原本的宣镇只是九边重镇当中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城池,虽然顶着九边重镇的名头,可是里面的百姓却贫困不已。

正是因为夫君,所以才变得像今天一样。我相信夫君,宣镇能变得如此美好,以后的天下也会好的如此的美好!”

李小颖看着赵的眼睛,不停的鼓励着赵。

赵重重的点了点头,露出一丝微笑,“你说的没错,以后我也会将天下变得如同宣镇一样。”

第五百七十二章 华夏帝国天朝上国

在这个时候,刘众他们将自己手中所有的人手都派遣出去,赵大牛和宋虎等人也坐上了开往大同和太原的火车,打算亲自去一趟。

刘众派出去的人手拿着写好的大字报,在宣镇各地张贴着,明说了赵登基这件事情。

除过这些之外,刘众还直接上大明日报发布新闻,在报纸的头版头条上将此事彰显了出来。

当赵登基这件事情传遍整个宣镇的时候,宣镇的百姓一下子兴奋起来。

此时的他们比过年的时候还要兴奋,大街小巷里,到处都是讨论此事的百姓。

在一个茶楼当中,一个穿着员外服的中年人坐在茶楼一楼的大厅当中。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之前和卢象升有过交谈的薛泽西。

薛泽西坐的那张桌子旁边坐了三五个好友,薛泽西看着这些好友,一脸高兴的道:“总兵大人早该登基了,如今总兵大人的地盘不比朝廷少,不管是登基的资格还是功劳,都完全够了。

且不说平定草原收复辽东,光是将咱们宣镇建设的如此繁荣,总兵大人就应该登基为帝。

我之前是通州人士,通州这个地方处在京城近郊,按理说,这种地方应该繁荣才对,可是呢?结果完全相反!

通州的百姓贫穷不已,通州的土地大部分都是城中那些勋贵的,当地的百姓只有给人家当佃户的份,哪里能有自己的土地?

我薛泽西也好歹是一个举人,可是我家中的田产也不过五十亩地,这五十亩地,一年到头来也只能混个温饱,想要赚钱,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而且每年到我家打秋风的勋贵狗腿子倒是不少,这些狗腿子仗着自己的背后有勋贵撑腰,就不将我们这些乡野士绅看在眼中,每年都要敲诈我们不少银子。

可是咱们宣镇呢?在咱们宣镇当中,谁敢这样做?敢这样做的人有几个?如今的宣镇,海清河晏,官员用心办事,光是这一点就不是朝廷能比上的!”

薛泽西洋洋洒洒,说着自己的想法。

坐在他旁边的一个中年书生敲打着桌子,同样一脸兴奋的道:“薛兄这话说的不假,除过这些东西之外,还有火车自行车三轮车这种东西。

尤其是火车,在没有火车的时候,咱们想去一趟龙门堡,都要花费不少的力气,更别说从这里去山西了。

可是自从总兵大人将火车弄出来之后,只要是铁路修到的地方,咱们哪里去不了?别说是龙门堡,就算是去太原府逛一逛,也是说走就走。

以前去山西,少则三五天,多则十来天,可是现在呢?朝发晚至,哪里能有这么方便?

还有那三轮车和自行车,这两种东西对于寻常百姓来说,可真是好东西啊。

一般的普通老百姓,想要拉粮食或者拉货物,要么就推平板车,要么就就雇佣牛车或者驴车。

要是人拉平板车,别想多装货物,要是用牲口拉,花销又不是一般的大。

寻常的百姓家,谁家能养起牛和驴子?他们想要用牛车或者驴车拉,只能雇佣。可是雇佣的价格不低,要是他们自己养,一个牲口吃的比三个人还要多,寻常人家能养活的起吗?

可是这个三轮车出来之后,可就不一样了。

有了三轮车,根本就不用雇佣牛车或者驴车,虽然三轮车拉的可能没有牛车和驴车拉的多,但是省钱啊。

三轮车不吃草料,不会生病,买一次,只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