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了,李小三也成了一个大小伙了。
毕竟是年轻人,虽然平日里看上去有些大大咧咧,但是办事的时候还是非常细腻的。
尤其是这次的刺杀事件,前前后后没用多长时间就将事情弄得差不多了。
要是将这件事情交给别人,估计根本就没有李小三的这个速度。
心思缜密,办事速度快,再加上年青有精力,还有一腔热血,这简直就是不二人选啊。
虽然现在有王七的暗卫,可是王七的暗卫主要是针对外界,以刺探消息和监察内部官为主要职责。
对于军队,暗卫插手的地方不多。尤其是从赵起兵之后,随着王七的离开,暗卫在军队上的监察力度也越来越小。
要是赵手中有一支专门监察军队军官的队伍,那么刺杀事情还能发生呢?
就算有,可也不会像这次一样,被人三番几次的刺杀,而且还是被自己人出卖。
再说了,之前赵设立的暗卫在一些职能上有些模糊不清,这也就导致了效率的低下。
这样一来,就会漏掉很多东西。这对于赵来说是不行的,如果不能将军权死死地握在手中,那么以后改革大明就只是一句空谈。
有了类似于宪兵的组织,再加上王七的暗卫,到时候一一武,就可以将所有的人员死死地监视。
没多长时间,赵就将自己心中的想法写的差不多了。
写完之后,赵并没有让人将李小三找来,毕竟现在写的这只是一个初稿,里面还有很多条条框框没有弄清晰,再加上现在李小三应该还在审讯犯人,这个时候将李小三叫来也有些不太合适。
赵将书写的东西折叠起来,放到自己的身上,随后又开始画发电机的图纸。
之前的时候,赵画图纸已经画了一大半,要是没有那些刺客的捣乱,估计早就画完了。
赵拿着尺规和图纸,趴在桌子上认真的画着。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太阳也落下西山。
虽然已经是二月了,可是白天依旧短的厉害。
与此同时,宋应星走出了火车站,他看着刚刚黑下来的夜空,对着跟在自己身后的几个随从道:“直接去总兵府吧,估计这个时候总兵大人应该还没睡,总兵大人这么着急的将我找来,恐怕是有大事要交给我。”
“这个时候总兵大人恐怕已经睡了吧?”一个随从看着宋应星,询问道。
宋应星摇摇头,“不一定,先去看看再说,如果总兵大人真的睡了,那咱们就先回住处。”
宋应星到达宣镇火车站的时间比较早,下午的时候就已经到了,可是这个时候火车站的封锁还没有结束,所以宋应星就在火车上等了一段时间。
之前赵让刘众给宋应星传消息,让他回来,所以宋应星在得到消息之后就坐上了火车。
如果不是因为火车站的封锁,宋应星早就出火车站了。
没多长时间,宋应星就来到总兵府的大门前。
刚一接近,总兵府大门前的卫兵就将背后的56冲取了下来,一脸警惕的看着宋应星,大喝道:“来者何人?”
赵经历了两次刺杀,这些侍卫也不得不提高警惕。
宋应星道:“在下乃是宋应星,前来求见总兵大人!”
宋应星说着就朝着前面走去,当门口的卫兵看清宋应星的脸时,恍然大悟的道:“原来是宋先生啊,我还以为是谁呢!”
宋应星之前可是总兵府的常客,这些士兵自然认识宋应星。
“现在大人正在书房,还没有睡,大人说了,只要是宋先生,那就直接进去!”一个卫兵指了指大门,看向宋应星。
宋应星道:“既然如此,那我就进去了!”
宋应星在走之前看向自己的随从,“你们几个就留在这里吧!”
宋应星说罢,就在卫兵的带领下走了进去。
没多长时间,宋应星跟着卫兵来到了书房外面。
“总兵大人!”宋应星站在书房外,敲了敲房门,随后轻声呼唤道。
“门没锁,你进来吧。”赵听着声音就知道是宋应星了,他看着房门,脸上露出一丝笑容。
宋应星推开房门,走了进来。
看着走进来的宋应星,赵面带笑意的道:“是刚到?怎么这个时候才来?”
“回大人,我今天下午就到了火车站,只不过因为大人遇刺之事,我到的时候火车站的封锁还没有解除,所以就耽搁了一些时间。”宋应星先是冲着赵拱手行了一礼,然后详细的解释了一下自己为什么会这么晚才来。
“原来如此,怪不得你这个时候才来。你也是的,你怎么不将你的身份命牌取出来,要是你将你的身份命牌取出来,也不用等这么长的时间。”赵佯装埋怨的看着宋应星。
宋应星道:“在下等待一些时间也不碍事,毕竟大人的事情为大。不知道大人如何了?可有受伤?贼子可已归案?”
宋应星虽然在阳原,负责阳原往山西修建的铁路,可是刘众让人给他传递消息的时候也一并将赵遇刺的事情说了。
赵笑道:“贼子已经抓住了,我没事,这个世界上能杀我的人还没出生呢。
之所以大老远的将你找来,是因为有一些事情要交给你去做。”
赵指了指书桌前面的椅子,一脸笑意的看向宋应星,“坐下再说吧。”
当宋应星坐定之后,赵笑呵呵的道:“给你发的房子你看怎么样?要是不合适,我可以给你重新换一套。”
宋应星的家人在来到宣镇之后,赵就让人挑了一套五进的院子送给了宋应星。
虽然五进的院子在宣镇当中能卖不少钱,但是在赵的眼里,像宋应星这种人才,就算是十套房子,也比不上。
“大人不用了,这套五进的院子对于在下来说都有些太奢侈了,在下一家根本就用不了这么好的院子。”宋应星一脸诚恳的道。
宋应星虽然是举人出身,但在这个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年代,他的那些和科举没有用的东西难免会被人当成异端,被人看不起。
虽然大明的风气很开放,可是老顽固依旧不少。
宋应星在没来宣镇之前,虽说小有名气,可是却从来没有人像赵这种发自心腹的尊重自己。
“在我心中,宋先生能抵得上我的十万军队。”赵毫不吝惜的夸赞道。
宋应星一听赵这么夸他,急忙道:“在下当不得如此夸赞,在下实在是当不得啊。”
“行了,什么当不得,在我眼里,你完完全全当的。你和孙元化孙先生乃是我的左膀右臂,有你们两个,我比有十万军队还要高兴。”赵佯怒的说了几声,随后指着桌子上的图纸对着宋应星说道:“宋先生,我今天来就是为了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