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90 章(1 / 1)

带着仓库回到明末 数沙人 2000 汉字|3 英文 字 1个月前

谁得病,也好及时诊治。

如今正是夏季,正是蚊虫老鼠滋生的时候,如果不注意这些东西,恐怕会有瘟疫的,这些百姓以后都是宣镇生产的主力军,我可不想还没等他们进入宣镇的时候就损失一大半。”

......

几天之后,赵大牛带着赵的书信赶到了宣镇。

刘众在看过赵的书信之后,立马就将城中的各个官员找了过来。

在总兵府外面有一个巨大的院子,这院子就是这些人的工作的地方。在院子中央有一个巨大的大厅,这个大厅就是这些人平时里商议事情的地方。

刘众看着大厅中的众人,将赵的书信拿了出来。

“诸位,大人来信了,你们先看一下。“刘众将书信传了下去,自己摇晃着鹅毛扇,静静的等候着。

半个时辰的功夫,当这些人都看过了书信之后,刘众将书信又收了回来,“你们有什么想法?我想想听听你们的想法。”

刘众摇晃着鹅毛扇,看着众人,缓缓问道。

坐在一旁的孙元化沉思了片刻,开口道:“我认同大人的想法,凭借着咱们的力量,虽说运送粮食也不是不行,可这样一来,花销难免就会增大。

虽然宣镇现在看起来还不错,家底也颇为厚实,可是也不能一直这样糟蹋。”

“孙先生说的不错。”主管财房的章贺郎也插嘴道。

主管吏房的周润玉则皱眉道:“我倒是不太同意大人的想法。”

周润玉话音刚落,整个大厅中的人都看向了周润玉。

刘众轻笑一声,笑道:“周先生觉得有什么不妥的吗?”

周润玉看着众人的目光,清了清嗓子,开口道:“难道诸位没有觉得大人对这些商人、商队实在是太好了吗?

这些事情如果放在朝廷那里,哪里会有这么多丰厚的条件?说实话,凭借着大人如今的实力,大人让谁去,谁敢不去?

如果一直这样下去的话,我怕日后再会出现像晋商这样的商会,诸位,晋商的危害就不用我多说了吧。”

刘众轻轻的摇晃着鹅毛扇,一脸笑意的道:“我还以为你是不同意什么呢,原来是不同意这个。其实你的担心大人也考虑过,不过如今咱们宣镇正处于发展的时候,而商业又是咱们宣镇的支柱之一,再加上咱们宣镇出产的东西要售卖到大明各地,所以大人才会鼓励商业。”

周润玉琢磨着刘众的话,眉头紧紧的皱在一起。

周润玉乃是那种非常传统的读书人,虽然能力以及本事都不小,可是为人却有些死板。

再他的观念中,商人就应该是贱籍。

因为这伙人乃是逐利的,为了利益能做出任何事情,就像当初赵抄家的晋商,就是如此。

刘众看着陷入沉思的周润玉,详细的解释道:“你的顾虑我非常清楚,就是害怕咱们宣镇中出现一个像晋商这种的商会,但是,我觉得你多虑了。咱们的大人是什么人我想我不用再解释了吧,咱们大人会让这种事情出现吗?”

“你说的很有道理。”周润玉不停的点着头。

是啊,大人都不害怕,自己瞎担心什么劲?

刘众看着大厅中的众人,接着道:“你们还有没有其他的看法?没有的话,就按照大人说的去做吧。”

“我没有问题。”

“我也没有问题。”

大厅中的人基本上都赞成赵的想法。

“既然大家都同意大人的想法,那咱们再看下一件事情。如今大人要咱们派一批书吏过去,这些人必须要有能独当一面的能力,毕竟不是在咱们宣镇内,你们有没有合适的人选?”

接下来的时间内,众人就派出去的书吏人选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其实,在宣镇中,赵如果要决定某些事情的时候,都会让这些人商议一番,如果可以的话,就直接推行下去,如果不行的话,则要说明不行的原因以及解决的办法。

这种方式能极大的避免赵在制定决策的时候出现的错误。

第两百六十七章 高平阳的臣服

经过一整天的讨论,这些人终于将人选敲定了,总共二十名书吏。

这些书吏基本上都是宣镇中能力比较出众的人员,能力不出众的人也不会被选上。

刘众拿着选好的名单将这些人全部叫到了自己的班房,因为班房比较小,所以这些人都已经排到了外面。

刘众看着这些人,沉声道:“你们知道我将你们找来是因为什么吗?”

众人看着刘众,脸上满是激动之色,一个二十岁出头的书生冲着刘众大声喊道:“我们知道我们要干嘛,昨天的时候,都已经给我们通知了。”

刘众点点头,开口道:“既然知道,那我就不废话了,总之就一句话,一定不能辜负大人。

书友们之前用的小书亭 已经挂了,现在基本上都在用\\\\app \\\\ 。

如今咱们宣镇正处于蒸蒸日上的时候,机会也是最多的时候,如果你们好好干,日后宣镇当中定有你们的一席之地。

行了,我就说这么多,待会我写个条子,你们就拿着这个条子去找赵大牛赵将军,他们会带着你们去的。”

“我等领命。”

这些人冲着刘众行了一礼,恭恭敬敬的说道。

刘众从桌子上取出一张宣纸,埋头书写起来,半晌过后,刘众取出自己的大印,在上面一盖,随后交给了这些人当中的一人。

刘众冲着他们摆摆手,一脸严肃的说道:“行了,你们赶紧去找赵大牛赵将军去吧,我还有事情要做。”

这些人再次对着刘众行了一礼,随后向着外面而去。

当这些人出去之后,刘众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向着外面而去。

这件事情办好了,还有一件事还得加紧时间去办。这件事就是鼓励商人往平阳府运送粮食以及运送难民。

商人的事情是章贺郎在管,所以刘众就直接向着章贺郎所在的班房而去。

两人办公的地方不远,所以没要多长时间,刘众就走到了章贺郎的班房中。

章贺郎看着走进来的刘众,急忙站起身来,“刘兄怎么有时间来我这?”

刘众道:“还不是因为大人吩咐下来的事情。你那个商人的事情做的怎么样了?”

章贺郎笑道:“差不多了,这是我昨天晚上连夜写出来的章程,你看一下。”

章贺郎从桌子上的书的最上面取下一本薄薄的册子,交给了刘众。

刘众接过册子,详细的翻看起来。片刻之后,刘众合上册子,眉开眼笑的道:“不亏是在户部任过职的,就是不一样,你这各种条款事项做的都很详细,不错不错。”

章贺郎道:“既然行,那咱们就按照这个方法实行下去?”

刘众点点头,说道:“就按照你的方法实行下去吧。”

此时的赵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