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领土在十七世纪达到最高峰。
在巴巴罗萨·海雷丁的带领下,其海军更是掌控了地中海,将地中海当成了自己的澡盆子。
1699年,《卡洛维茨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帝国扩张的停滞,到十九世纪初,帝国逐渐没落。
现在的奥斯曼帝国,还处于全胜时期。地处东西交通要道上,百年积攒下来的财富在这个世界上,很少有国家能过比得过。
西方之所以会有大航海,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奥斯曼帝国断绝了东西方交流的渠道。
可是,帝国的辉光终究会消失,再广阔的疆域,都会被敌人攻占。
现在的奥斯曼帝国皇帝是易卜拉欣一世,这是一个糟糕到极点的皇帝。
也就是从他开始,奥斯曼陷入了长达十年的苏丹女权内乱当中。
“国中哈士奇,后世的你们,还妄想恢复祖上的荣光,简直可笑。
后世,你们无法崛起,这个时代,我依然不会让你们崛起!”
赵文坐在椅子上,将手中的钢笔放下,看向西方。
说起来,后世那个哈士奇国,还是华夏的宿敌。
他们是突厥的一支,在唐之前,突厥一直混乱边疆。
唐朝时,突厥被剿灭,残余部分一路往西逃窜。
不能说奥斯曼帝国的建立者都是唐朝击败的那支,但是这些人,肯定和被唐朝击败的那支有关系。
“易卜拉欣一世,估计你也没几天的好日子享受了,再过一两年,你就会被人罢黜,你的儿子会即位。
可是,皇帝大权旁落,奥斯曼帝国马上将会步入黑暗中。这可是浑水摸鱼的好机会!”
赵文的眼睛中满是炙热,这时候要是不插手进去,赵文这辈子都不会安心。
赵文想着想着,急忙让陈东来将自己的制图工具取了出来。
陈东来将赵文的制图工具拿过来之后,赵文立马开始在宣纸上画了起来。
赵文绘制的是奥斯曼帝国的地图,赵文对奥斯曼帝国的地图不能算非常了解,可也了解不少。
就算绘制出来的地图有误差,但没有根本上的问题。
以后,等将奥斯曼帝国拿下来之后,再让专业人士重新制定也不算晚。
绘制地图的时间花了赵文很长的时间,一直到大半夜,赵文都没有绘制完毕。
除过奥斯曼帝国之外,还有萨法维帝国。
萨法维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相接壤,双方之间,战争不断。
直到1639年,奥斯曼帝国和萨法维帝国签署和约,双方从此之后再没有战争。
同样的,萨法维帝国也开始没落了。
和萨法维帝国东面接壤的莫卧儿帝国,也将手伸到了萨法维帝国的领土上。
甚至,还拿下了萨法维帝国的坎大哈。
如今的萨法维帝国皇帝是阿巴斯二世,可是他现在还不到十岁。
现在萨法维帝国的大权是由他的首相塔奇掌控。
这位名叫塔奇的首相是一个非常有魄力以及雄心壮志的人,当他掌握大权之后,一直以复兴萨法维帝国为己任。
可是,好人不长命。
这位首相在打击贪污的时候,得罪了大量的官员,最终被刺杀身亡。
现在的塔奇还没有被刺杀,正在为了复兴萨法维帝国而努力。
“萨法维帝国也逐渐老去,虽然塔奇是一个很有手段的人,但是萨法维帝国已经积重难返,想要再次复兴,可就难了!”
第九百二十二章 你们要做好打仗的准备
“奥斯曼帝国,萨法维帝国,这些国家的衰败无法阻挡,既然你们的衰败已经无法阻挡,那可就别怪我推你们一把了!”赵文一脸冷笑的说道。
赵文又开始书写关于奥斯曼帝国以及萨法维帝国的各种事情。
除过这两个帝国之外,还有一个莫卧儿帝国。
莫卧儿帝国位于印度北部,处在萨法维帝国的东边,和萨法维帝国相连,从开始建国距离现在也过去一百二十多年。
现在的莫卧儿皇帝是沙贾汗,沙贾汗是一个具有雄心壮志的皇帝。赫赫有名的泰姬陵就是沙贾汗为他第二个妻子建造的。
他在位期间,不断扩张,甚至还在孟加拉击败当时风头正盛的佛郎机人。
现在的沙贾汗正处壮年,精力旺盛,也将目光放在了西方的萨法维帝国。
总而言之,现在的莫卧儿帝国正处于强盛期。
“对了,还要这个莫卧儿帝国,不过是到处流窜的鞑子建立的。
三哥这个国家是真的很奇怪,三哥的历史,简直就是一部屈辱史,是一部被人入侵的历史。
虽然沙贾汗的本事很大,虽然现在的莫卧儿帝国很厉害,但这一切和印度又有什么关系呢?”
赵文一脸的不屑,不管是后世还是现在,赵文都看不起三哥。
“尽管你们现在很强,但也不过是土鸡瓦狗,如果大军西去的时候,你们能乖巧一些,那我也懒得对付你们,让你们苟活一段时间。
可如果你们不识趣的话,就别怪我顺手将你们处理了!”赵文杀气腾腾的自言自语。
赵文制定这些东西,差不多花费了三天的时间,三天时间之后,赵文让人将制定出来的这些东西交给了军事院。
这个时候,商业部尚书也将赵文让他制定的那些东西都制定了出来。
在御书房中,赵文看着站在自己面前的商业部尚书,说道:“不错,既然现在已经将名单制定了出来,那尽快将这些商人召集起来。
再过几天,朕要将他们集中起来。”
商业部尚书冲着赵文行了一礼,随后退出了御书房。
商业部尚书走后,赵文将刚才商业部尚书送上来的名单放了下来。
刚才的时候,赵文已经将这些东西原原本本的看了一遍,商业部尚书制定出来的这些东西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
既然没有什么问题,赵文就打算将这些商人集中起来,亲自给这些商人说说这些事情。
其实,这些事情赵文完全可以将其交给手下。
但这样的事情,还是第一次,再加上去的地方又太远,所以赵文就打算亲自给这些商人说说。
之前的时候,郑一官用过这样的办法,可是那个时候,郑一官的那个规模根本就没有办法和这次相比较。
而且,赵文这样做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告诉这些商人,鼓励工商是基本国策,不会轻易改变。
商业部尚书回到商业部之后,就开始安排这些事情。
宣镇的那些商人好解决,毕竟距离不远,可是,商业部尚书弄出来的名单当中,不仅仅只有宣镇的商人,还有其他地方的商人,这些商人一时半会可没有办法过来。
商业部尚书往外面派遣了大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