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73 章(1 / 1)

带着仓库回到明末 数沙人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已经十二岁了,如果放在普通老百姓家里,十四五岁都结婚了,十七八岁都有了孩子,当今皇太子的年龄说小也小,说不小也不小,可是陛下从未表现出给皇太子定亲的态度!”

这个官员说的这些话并不是没有道理,刘文众心里也这样想着,可是他们这些人这样想不顶用,最主要还是要看赵文的态度。

“你说的这些话我都明白,可是,陛下从来没有表现出要给皇太子定亲的事情,你们着急有什么用?”刘文众对着这个官员说的。

“大人,我倒是不这么觉得。咱们陛下可是古往今来第一个,咱们陛下的想办事情的思路和别人不一样,咱们不能用常人的思路来猜想陛下。

陛下没有流露出这样的态度,不代表陛下心里就没有想过这种事情,而且有些事情,陛下不说是陛下的事,咱们不能不提醒啊。

陛下可以不说,但是咱们不能不考虑,不然的话,陛下要咱们这些臣子干什么?”

张桐然突然插话说道。

“是啊,我们也是这样想的,陛下可以没有这样的想法,但是咱们不能没有!”

“我也是这样认为的,皇太子现在的年龄也不小了!”

大厅中的这些官员都开始议论纷纷起来,他们表现出来的态度就是,如今的赵铭宇年龄确实够了,也确实该定亲了。

刘文众看着大厅中的这些官员,心中嘀咕了一阵。

十来个呼吸之后,刘文众站了起来,对着大厅中的这些官员说道:“你们说的很有道理,这样吧,过几天我找一下陛下,将此事给陛下说一说,看看陛下是个怎么样的态度,这种事情咱们再怎么着急也没有用,决定权在陛下哪里。”

……

差不多大年初五的时候,刘文众去了皇宫。

赵文给他手下的这些官员放了七天的假,现在还没到收假的时候。

所以赵文对于今天刘文众突然求见,还有些意外。

在皇宫的前院里,赵文穿着一身常服正散着步,刘文众跟在赵文的身后。

刘文众拜见赵文的时候,赵文正在皇宫的前院里散步,所以赵文就让刘文众直接来见自己。

“今天怎么有时间来找朕?现在才是大年初五,距离暑假还有两天,不好好在家里陪陪家人,来朕这里干什么?可是有什么事情?”

赵文一边走着,一边漫无目的的开口询问。

刘文众这个时候前来,而且看那个样子也不像是有什么急事大事的样子,所以赵文也不着急。

刘文众非常想询问赵铭宇订亲之事,可是一时半会不知道该如何开口,一脸为难的踯躅了半天。

赵文看到刘文众这个样子,便知道这肯定是有什么难以启齿的事情来找自己。

“遇到什么事情了,在朕的面前怎么变成了这个样子?有什么事情你开不了口?”赵文笑呵呵的询问道。

“回陛下,倒不是什么难以启齿的事情,只是这个事,臣实在是不知道该怎么说!”刘文众一脸为难。

赵文停了下来,他看着刘文众,“不知道该怎么说,这有什么不知道该怎么说,直说呗!”

“那好,那臣就直说了。

陛下是这样的,如今皇太子已经十二岁了,放在寻常百姓家里,十四五岁结婚的屡屡皆是,臣想问一下陛下,太子的婚事该怎么办?”

刘文众终于鼓足了勇气,将自己的来意说了出来。

刘文众说完话之后,眼睛一直盯着赵文,想要从赵文的脸上看出什么来。

“婚事?铭宇现在才十二岁,婚事是不是有些太早了?”

赵文有些诧异的看着刘文众,在后世思想的作祟之下,赵文总觉得十二岁就订婚,实在是太早了。

来了这个时代之后,赵文也见过很多十四五岁都结婚的,但是这种事情毕竟没有发生在赵文的身上,突然之间。自己的儿子才十二岁就订婚,属实让赵文有些措手不及。

刘文众说道:“回陛下,不早。臣结婚的时候也才十七八岁,定亲的时候十四五岁。

臣认为,当今太子年龄不小了,就算暂时不着急,但是也应该将此事提上议程,提前安排!”

“除过你是这样想的,还有没有别人?”赵文询问道。

“回陛下,有这样想法的不止臣一个,如今满朝文武当中,有这样想法的官员很多。

确实,虽然说现在太子的年龄不大,但是也确实该将此事提上议程了。”刘文众恭恭敬敬的回复道。

“呼!”

赵文长出了一口气,心里有些感慨。

“不知不觉间,朕的儿子都要订婚了,时间过得真快呀!

如果铭宇订婚的话,爱卿觉得什么样的姑娘才能配得上朕的儿子?”

第八百八十七章 你是怎么看的

“爱卿觉得究竟怎么样的姑娘才能配得上铭宇?”赵文看着刘文众,一脸平静的询问。

刘文众听着赵文的声音,刚准备开口回答,可却突然意识到什么,直接停了下来。

俗话说,不管皇帝说的是什么,都不能够当真,要细心揣摩,要深层次的理解皇帝说的这些话背后代表的意义是什么?

刘文众跟了赵文这么多年,对赵文也是比较了解的,虽然他觉得赵文不可能用这种话来试探他,但是小心无大错,小心驶得万年船。

“陛下,臣觉得肯定是那种万中无一的姑娘,才能够配得上皇太子。

太子可是一个学识本领都非常优秀且出众的人,普通姑娘肯定配不上太子。”

刘文众一板一眼的说着。

刘文众说的这些话就像没说一样,说了一大堆毫无营养的废话。

这也是为了保险起见,刘文众不得不这样说。

“你说的这些话就和没说一样,朕问的是你觉得究竟是怎么样的姑娘,比如说身份地位,而不是说这个!”赵文的眉头微微皱起,稍有不满。

“回陛下,这个臣不好说!”刘文众一脸犹豫。

刘文众害怕赵文以此来试探自己,在刘文众看来,虽然赵文询问的这番话并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是这里面可是埋了一个坑啊。

从古到今,皇太子的亲事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尤其是太子妃更是重中之重。

大明朝的时候还能好点,朱元璋为了防止外戚专权,所以大明的皇后大部分都是出自民间,皇后的身份或者说太子妃的身份,基本上和朝中的那些王公贵族没有什么关系。

可是像大明这种现象,从古到今好像就只有这么一个。

再往前的时候,太子妃的出身基本上出自从那些有头有脸有地位的家庭。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随着赵文的登基,最早跟随赵文打拼的那些人也都升了官,也成了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