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37 章(1 / 1)

带着仓库回到明末 数沙人 2000 汉字|6 英文 字 1个月前

臣去也!”

范景冲着皇宫方向大喊一声,脚下用力,将脚下的凳子踢开。

范景挂在了房梁上,开始挣扎。

没多长时间,范景失去的动静。

除过范景之外,还有一部分官员也刚烈的厉害。

距离范景不远处的一个三进宅院中,户部尚书穿着大明朝的官服,带着官帽,整整齐齐的坐在大厅中。

“是时候了!”

户部尚书听着门外的喊杀声,深吸一口气,随后往后院走去。

户部尚书的家门死死地关闭着,十几个被赵士兵追的无路可逃的溃兵破开了户部尚书的家门。

可是,这些溃兵冲进去之后,直接愣在里面,被后续的追兵控制了起来。

这些追兵还疑惑这些溃兵为什么不跑,当他看往大厅看去时,只见宅院的大厅中挂着两个穿戴整齐的尸体。

追进来的赵士兵们接着检查了整个宅院。

在这座宅院当中,一共有十三具上吊自杀的尸体。

户部尚书倪元璐全家十三口全部自缢。

领头的排长领着士兵将户部尚书一家从绳子上放了下来,整整齐齐的摆放在大厅中央,然后找来白布逐一盖上。

排长带着士兵押着溃兵退出了宅院,随后将身后的大门锁上。

除过户部尚书一家之外,左都御史李邦华投水而亡。

左都副御史施邦耀自杀,兵部右侍郎王家彦自杀,大理寺卿凌义渠自缢,刑部右侍郎孟兆祥全家投进自杀。

右都御史陈良漠全家投井自杀,吏部侍郎许直投水自杀,户部侍郎甘中全家自杀,兵部金铉全家自杀。

甲申国变时有不少的官员殉国,现在同样有不少官员殉国。

整个京城中,自杀殉国的官员不在少数。

但是,和京城的官员总数相比,这些自杀殉国的官员还是数量稀少。

随着太阳逐渐落入西山,天空也黑了下来。

京城中的溃兵虽然还没有清缴完毕,但是京城已经逐渐安稳了下来,毕竟京城的守军数量也不是很多。

插一句,我最近在用的app, \\\\app \\\\ 安卓苹果手机都支持!

皇宫被赵彻底的控制了下来,宫中的火焰也全部熄灭。

那些慌乱的太监和宫女也被赵控制了下来。

这些太监和宫女暂时被赵安置在了皇宫中,至于那些被赵聚集起来的官员,被赵放了回去,并且派人监视。

天上的大雪停了,赵坐在中和殿中,喝着热茶。

在赵的旁边,一个造型精致的铜炉散发着热气。

大明的工匠确实厉害,只要是皇家用的东西,都异常的精致。

赵看着旁边的精致的铜炉,端起桌子上的茶杯,将里面的茶水一饮而尽。

中和殿中没有暖气,所以赵就只能用这种办法取暖。

因为条件有限,所以赵就只设置了一个铜炉。

冬天的京城是寒冷的,更何况是处于小冰河时期的京城。

十来个亲卫站在大大殿的两侧,目不斜视。

王承恩在几个亲卫得带领下走进了大殿。

王承恩恭恭敬敬的跪在地上,冲着赵三叩九拜。

“见过陛下!”王承恩脑袋挨着地面。

“事情办好了?”赵看向王承恩。

“回陛下,事情已经办好了。那些官员都相信那具焦尸正是崇祯陛下的尸骨,有那封绝命书背书,这些官员相信的很快!”王承恩一五一十的说道。

“等京城彻底平定下来之后,朕会以帝王之礼,将崇祯皇帝朱由检厚葬。

记住,现在崇祯皇帝朱由检已经死了,忘了你以前的身份吧。以后朕会给你们安排新的身份,以后你们就当一个平凡人吧。”赵看着王承恩,面无表情的说道。

“谢陛下!”

第七百五十二章 逃走的曹化淳

“以后你们就安安稳稳的当一个平凡人吧!”赵看着王承恩,开口说道。

王承恩急忙冲着赵连连磕头,“多谢陛下!”

“行了,你可以下去了。”赵说道。

王承恩告了一声谢,在亲卫的带领下走出了中和殿。

此时的崇祯被赵关押在原本崇祯睡觉的寝宫中。

崇祯的寝宫并没有受到多大的损害,所以赵就将崇祯安排在了这里。

在崇祯的寝宫内外,二十多个亲卫将寝宫周围围的水泄不通。

可以说,现在崇祯的寝宫,连一只苍蝇都飞不进去。

王承恩在赵亲卫的带领下,进入了崇祯的寝宫中。

崇祯坐在寝宫的床上,一万不发,脸色阴沉。

此时的崇祯已经没有在煤山上的气势,也没有了自杀殉国的想法。

“皇爷!”王承恩走进寝宫。跪在了崇祯的面前。

“皇爷,我有罪!”王承恩冲着崇祯磕了几个响头。

崇祯深吸一口气,面无表情的说道:“起来吧,我现在也不是皇帝了,你也不用给我下跪了,再说了,你有什么罪?”

崇祯似乎是认命一般,不再纠结这些事情。

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愿意去死,包括崇祯在内。

“我算是看明白了,这大明也到了穷途末路了,就算没有赵贼,也坚持不了多少年了!”崇祯站了起来,走到窗户旁边,看着窗户外面并不明亮的夜空。

在王承恩办那些事情的时候,赵和崇祯进行了详细的谈话。

刚开始的时候,崇祯还不停的骂着赵。

可是,谈着谈着,崇祯逐渐的沉默了下来。

赵给崇祯说了很多事情,将现在的大明从头到底详细的分析了一遍,可以说将如今的大明翻了个底朝天。

赵将宣镇和大明进行了详细的比较,从最底层的人民一直到上面的官员。

总之,各行各业都被赵拿来比较了一遍。

在这次的比较中,让崇祯明白了很多东西。

“赵贼之前说的对,就算没有他,就算他从来没有出现过,大明也坚持不了多少年。

这些年和赵贼的战事当中,让朕看不清很多东西。在赵贼兴起之前,关外有建奴,草原有鞑子,内地有李自成这些流贼,西南还有奢安之乱,东南还有水灾,西北还有疫病

刚开始的时候,我还以为只要没有赵,大明朝廷一定能坚持下去,可是后来,我想明白了,没有赵的话,大明朝廷也坚持不下去。

坚持不下去啊,东林党这些贼子将朝廷祸乱的不轻? 没有赵贼也坚持不了多少年啊!”

崇祯看着窗外的天空? 语气低沉的说着。

崇祯是一个自负的人,在很早之前,他觉得如果没有赵的话? 以他的本事,肯定能将大明从危机的边缘拉回来。

可是赵的那些话如同晴天霹雳一样? 将他打醒,让他明白,如果不是赵的话? 关外的建奴关内的流贼等等就会将大明肆虐的不成样子。

赵的话对崇祯的打击是巨大的? 让崇祯久久无法释怀。

“皇爷? 赵贼说? 以后会让咱们想平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