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97 章(1 / 1)

带着仓库回到明末 数沙人 2000 汉字|6 英文 字 1个月前

好好说说话了。”崇祯声音平缓的道。

曹化淳急忙谢恩,随后恭恭敬敬的站在了崇祯的身旁。

至于王承恩,则恭恭敬敬的站在曹化淳的后面。

“大伴啊,好长时间都没有和你说说话了。”崇祯看向曹化淳。

“虽然很长时间没有听皇爷的教诲,可是皇爷之前的教诲我一直记着。”曹化淳回道。

“皇爷,我听说如今孙阁老率领的朝廷兵马已经全军覆没了,朝中没有兵马可是不行的。

如今朝廷困难,没有银子。我这里还积攒了不少的家产,今天来就是想将我的这些家产献给陛下,重新招募兵马。”曹化淳回道。

崇祯听着曹化淳的话,心里舒服了不少。

“还是你懂朕啊,至于你的家产,你自己留着吧。如今的京城已经成了一座孤城,朕之前拿着从英国公他们那里弄来的银子在北直隶招募了新军。如今,北直隶的青壮也被朕招募的差不多了。再想要招募出足够数量的兵马,不是那么容易的。

而且,就算招募到了那些兵马,难道就能挡住赵贼的兵马吗?”崇祯虽然语气平缓,可是言语之间透漏着无奈。

“好长时间没和你说话了,你陪朕走走吧,散散心。”崇祯说着站了起来,就往外面走去。

曹化淳急忙跟了上去,而王承恩也急忙跟在曹化淳的身后。

崇祯行走在皇宫中,虽然宫中的太监和宫女们在看到崇祯的时候都恭恭敬敬的行礼,可是崇祯却总觉得,这些人在看向他的目光当中,已经没有了敬畏。

要是放在之前,崇祯说不定还会责罚几人,可是现在,崇祯一丁点的心思都没有。

崇祯在皇宫中胡乱的走着,走着走着,竟然走出了皇宫,来到了皇宫北面的百果园。

百果园当中有一座山,叫做煤山,又或者镇山,又或者万岁山。

山上有一棵非常著名的树,叫做“罪槐”,只不过这个名字在现在还没有。

山下是皇家园林,里面亭台阁楼,应有尽有,因为里面种满了各种各样的果树,所以叫做百果园。

第六百七十二章 宣镇夜市

崇祯走进了百果园,走上了那个在后世非常有名的煤山。

崇祯在煤山上缓慢的走着,从煤山上刚好可以俯视皇宫。

崇祯站在煤山顶上,俯视着皇宫。

“这万里河山啊!”崇祯忽然感慨起来。

崇祯明白,没多长时间,这万里河山就要变成别人的了。

曹化淳和王承恩静静的站在崇祯的身后。

崇祯来到了那棵歪脖子树前,只不过,他并没有去看这个歪脖子树,只是随意的扫了一眼,然后从歪脖子树前走了过去。

等崇祯回到皇宫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

吃过晚饭之后,崇祯便早早的来到了寝宫当中。

要是放在以前,崇祯这个时候肯定会在御书房里批阅奏折。可是现在,崇祯根本就没有心情批阅奏折,就任由奏折摆放在御书房里。

崇祯原本是不想收曹化淳的家产,可是崇祯实在是拗不过曹化淳,于是就将曹化淳的家产收了下来。

在收下来之后,崇祯就让曹化淳带着他的家产出城,在北直隶里面招募兵马。

其实,这个办法也是曹化淳提出来的。

曹化淳带着他的家产以及王承恩等一众随从走出了京城,在北直隶里面招募兵马。

插一句,我最近在用的app, \\\\app \\\\ 安卓苹果手机都支持!

曹化淳这个人对崇祯还是非常忠心的,虽然后世有人说,李自成攻打京城的时候,是曹化淳开的城门。

这根本就是无稽之谈,因为李自成攻打京城的时候,曹化淳早都因为年迈被崇祯放还回家了。

时间缓缓而过,张东也率领着近卫军的兵马回到了宣镇。

赵也开始新一轮的招募兵马,这次招募的是预备役,赵打算用这些新招募出来的兵马替代驻扎在宣镇周围的预备役兵马。

随着李小颖和海兰珠的预产期越来越近,李小颖和海兰珠也一同进入了产房。

赵的心也一下子提了起来,虽说这是李小颖和海兰珠第二次生孩子,可是在这个年代,妇女生孩子的死亡率是非常高的,就算地位再高,也有不小的风险。

在李小颖和海兰珠即将生产的这段时间中,刘众联合满朝武上了奏折。

提议赵广开后宫,充裕后宫。他们的目的很简单,那就是让赵多生孩子。

在这个时代,皇帝儿子的事情便是国家的头等大事。

也是,现在赵已经登基为帝了,可是只有两个老婆。

按照这个时代的看法,不管怎么说,赵的老婆实在是有些少。

不说后宫南院三十二妃,也不说后宫佳丽三千,最起码也得要有十个吧。

要不然的话,这么大的基业,只有这么几个后代可不行。

赵在知道了这个提议之后,也明白刘众他们这些人的想法是啥。

也不是说赵虚伪,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男人不希望自己的老婆多一点。

但是,现在李小颖和海兰珠马上就是预产期,这个时候要是娶媳妇也不太合适,所以赵就推倒了孩子满月之后。

现在已经是十一月初了,等到孩子满月之后,就过了新年。在新年之后,也正好可以趁着这个功夫纳妃。

赵穿着一身便装,带着陈东来以及八九个腰间鼓鼓囊囊的亲卫在宣镇的街道上漫无目的乱转。

现在已经是下午了,眼看着太阳就要落山,可是街道上的行人并没有因为这个原因而减少。

在一条街道的路灯旁边,摆放着一些桌椅,桌椅旁边还有几个烧烤炉。

这几个烧烤炉在外观上和后世的烧烤炉没有什么两样,这些烧烤炉正是经过赵改良之后的。

而且,这个时代的烧烤,还正是从赵这里流传出来的。

其中一个烧烤炉旁边站着一个粗腰大汉,他脖子上挂着一把毛巾,正在烧烤炉旁边忙活着。

此时,已经有几个百姓坐在了这家烧烤摊的椅子上。

大汉熟练的将烧烤炉中的木炭点燃,然后将穿好的牛羊肉放在上面。

随着炭火的炙烤,牛羊肉也开始滋滋作响,大汉用沾满辣椒油的毛刷在上面不停的刷着。

等刷的差不多了,大汉取出从烧烤炉旁边的桌子上拿起几个铁盒子,从里面捏几撮佐料,撒在上面。

一阵香味扑面而来,虽然味道没有办法和后世相比,可是依旧勾人馋虫。

除过这个大汉之外,还有几个伙计模样的人,在给汉子打下手。在旁边的烧烤炉前,还有几个人在忙碌着。

这几个烧烤炉也是汉子的,这个汉子的烧烤摊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