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19 章(1 / 1)

贞观从拯救老爹开始 一二三石头人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远比咱们更加富裕的国家同时开战?

就因为你苏我虾夷能够压榨百姓,倾尽全国之力打造从大唐偷回来的巨舰图册?

然后还妄想征服高句丽!

那可是数倍于大和国的存在,而且是那种哪怕大和国统一了整个岛屿,也比咱们更加庞大的国家。

真的以为能虾米吃大鱼么?

最可笑的是,居然妄想死磕大唐!

大唐的人口是多少?

大唐的面积是多少?

听说比前隋还大呢!

哪里来的自信?

哎!

服部次郎转头看了一眼那还跪坐在主位上,反对的话和赞成的话都不说,只晓得两边和稀泥的舒明,然后摇了摇头幽幽一叹。

这样的天皇,这样的苏我氏,简直是要把大和国带进深沟里啊!

可是,咱能有什么办法?

服部次郎只能愤怒!

兵权在苏我虾夷的手里,经济大权掌握在苏我家年轻的长子苏我入鹿手里。大和国其他贵族,有大半支持这苏我氏,剩下的小部分,哪里敢反抗?

所有人都离开了舒明天皇议事的地方,跪坐在主位上带着面罩的年轻皇帝终于站了起来,他微微活动了一下筋骨,然后将自己的面罩取了下来。

嗯,倒是一个卖相不错的青年,只是,他的身高和所有倭岛人一样,也不过一米四到一米五的样子。

他对着身后的屏风道:“出来吧!”

屏风后一阵窸窸窣窣,一个同样身高的中年走了出来。

若是唐河上在此一定会愕然,这个人不就是那批遣唐使里被放回来的平民之一么?

难道这小......咳,倭国的皇帝竟然愿意让一个平民进入皇宫了?

说好的十分严苛的阶级观念呢,被你们扔到狗肚子里去了吗?

“你还记得两年前你回来的时候给我说的那些话么!”

年轻的舒明朱唇轻启,“你说大唐很富裕?!”

“是的,我的天皇陛下!”

跪伏在地上的平民头都不敢抬起,他认真回答道:“小人记得两年前说过的话!

两年前,舒明刚刚做天皇,召见了从大唐回来的平民,问了一句:大唐真的很富有么?

平民答道:“大唐确实很富裕,那里的人哪怕是最底层的人都穿着精美的麻布衣服。”

“那,他们一顿饭吃几个饭团?”

舒明问道:“不,只怕他们每一顿饭都是吃可口的饭团吧?”

这倒是让平民很是惊讶,“莫非,丰浦大臣没告诉您么,我的陛下!唐人,不吃饭团啊!”

“不吃饭团?”

舒明愣了一下,问道:“那你还说他们富裕?”

那时平民回味着在大唐的生活,他情不自禁吞咽了一口唾沫:“陛下,小人哪里敢骗您,他们吃是这世界上最精致的食物,比饭团精致多了!有可口的蔬菜,有美味的生鱼片,有好吃的羊肉,牛肉,还有猪肉!”

......

平民至今都还记得,两年前眼前这位年轻的天皇一脸羡慕。

“那,你再说说!”

舒明点了点头道:“丰浦大臣的计划如何?”

这哪里是我一个平民能回答的?

平民咽了咽口水,没有回答,只是将脑阔伏得更低!

“说!”

舒明头也不回,严肃道:“说给我听!”

“天皇!”

已经五体投地的平民脸上已经布满了冷汗,他艰难道:“我认为,行不通!”

“为何?”

舒明继续问道:“丰浦大臣不是说了么,循序渐进,一步一步来的!”

平民道:“我说不好,就是感觉!”

“感觉么?”

舒明瘪了瘪嘴,他是在搞不懂平民的感觉是哪里来的,却晓得身后匍匐在地上的人只是个平民,哪里找得到原因?

他只能摇了摇头,叹息一声:“行了,你下去吧!”

平民如蒙大赦,麻溜爬了起来,退了下去。

“哎!”

舒明悠悠一叹,“就没有一个人能给本天皇一个中肯的意见吗?”

......

也正是这个时候,不大的大和国皇宫外不远处的房子里,苏我虾夷在主位上跪坐着,他的身前同样跪坐了十好几人!

苏我虾夷脸上挂着自信的笑容道:“诸位,赋税的征收,舰船的制造,武器和盔甲的打造还有士兵的招募就全靠大家了!老夫允诺你们,只要咱们的计划成功,我一定给你们最好的封赏!”

若是有不知道情况的人在此,还真的会以为苏我虾夷是这大和国的天皇呢,不然哪有胆子说什么封赏?

情理之外,意料之中,这些知道苏我虾夷不是天皇的大和国臣子们,那叫个一脸兴奋,纷纷行礼:“感谢丰浦大臣赏赐!”

.

443、丰浦大臣不好了

大唐,中书省。

这里的景象和倭岛大和国丰浦大臣的办公室有些类似,一大群人在中书省的议事大厅里坐成了两排。不同的是,整个议事大厅,没有一个人坐在最上头的主位上。

按照座次看下去,坐在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的是三个少年,他们就是李家龙崽子三人组,有过监国经验的李承乾、李恪和李泰。

顺位第四的人毫无疑问是第四次入相的中书令萧瑀,李恪的亲舅公。

身前的案几上堆着的奏折如同一座小山,这让李承乾、李恪和李泰兄弟三人已经很多天没有去过一次学校了。

翻开一本奏折,总是李承乾先过目,然后顺手递给李恪,李恪看完又转手丢给李泰。

这样一圈过后,奏折并不算批阅完毕,哥仨还要就奏折上面的问题进行讨论,最后才将讨论的结果让萧瑀把关,当萧瑀都点头说一句“没问题”的时候,一份奏折才算批阅完毕。

这样一来而去,批阅奏折的速度无疑很慢!

至少比皇帝一个人批阅奏折要慢上不止三倍!

当然,这道不是说这种批阅奏折的方式不对,而是三个龙崽子都还太年轻,见识少,拿到一份奏折总要花费时间去辩证地考虑问题解决问题。

不信,你看萧瑀那一直笑着的脸,不断上下点的头,不正是对三个龙崽子批阅奏折没有出现任何纰漏的赞誉么?

从早上到下午,整整四个时辰,这一通奏折批阅下来,可比在学校上课累多了!

李承乾伸了伸懒腰,然后才对萧瑀行了一礼道:“萧公,今日我们兄弟三人可有什么疏漏?”

面对李承乾这种先活动身体然后再请教的略带失礼的做法,萧瑀没有追究,反而是一脸赞誉道:“三位殿下可以说继承了陛下的优良传统,奏折看得很细,考虑得也很周到。今日,臣未发现有任何疏漏。”

面对萧瑀的称赞,哥仨没有喜上眉梢,只有松了一口气的感觉。

他们一齐对萧瑀拱手行了一礼,然后转身朝着东宫走去。

路上,李恪情不自禁牢骚:“大兄,四弟,这监国也太烦人了!每天都是看不完的奏折!要不,咱们也溜了吧!”

李恪的话,李泰深表赞同,监国什么的最麻烦了!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