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6 章(1 / 1)

贞观从拯救老爹开始 一二三石头人 2000 汉字|2 英文 字 1个月前

监咧嘴一笑,屁颠屁颠地往百骑司跑,心里还不断默念“唐小子做事儿就是靠谱啊!”

“李小子,你没事儿了!”

抵达百骑司密牢,老太监咧嘴一笑道:“也就你运气好,有贵人相助!”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走出密牢的李君羡一手搭在额头遮住杨光,一边问道:“老爷子,谁救了我?”

被捕下狱,李君羡知道自己的罪名是什么,所以从见阳光的那一刻他无比想知道谁救了他。

老太监笑了笑摇摇头道:“先去拜见陛下吧,完了再说!”

二人一路跨越半个皇宫,抵达两仪殿,通禀而入。

“来了?”

皇帝看了一眼躬身站立的青年,淡淡到:“既然有人保你,那便没事儿了!回百骑司好好任职吧!”

李君羡没有领命而去,反而是将身子躬得更低:“陛下,臣戎马多年,身上暗伤多处,还请陛下体恤同意臣辞去职务回家养伤!”

皇帝闻言一愣,随即变了脸色冷冷道:“李君羡,你这是在埋怨朕不分亲红皂白将你打入密牢吗?”

“臣,不敢!”

李君羡依旧躬身,淡淡吐出三个字来。

老太监一愣,心道:“要坏事儿啊!”

“呵呵!哈哈哈!好一句不敢!”

李二陛下直接气笑了,怒道:“只是不敢,并非未有!你当朕真的不敢杀你?”

“雷......”

李君羡一句雷霆雨露皆是君恩还未能说出,老太监立马大声道:“陛下!陛下请息怒!李小子被关糊涂了!”

“糊涂了?”

李二陛下包含杀意冷笑道:“他像是糊涂的样子?要辞官是吧?好啊!朕允了你!兹有百骑司首座李君羡,曾为大唐百战,伤了体魄,朕特许你解除百骑司首座职位,呆在长安颐养!”

“谢陛下!”

皇帝的意思,李君羡很明白,留在长安颐养,除了长安哪里也不准去!即便如此,进了一趟密牢的李君羡依旧选择如此。

“下去吧!”

李二陛下极力克制自己,没有吐出一个“滚”字!

李君羡领命告退,李二陛下恍然之间竟然觉得这厮身上似乎有一股自家女婿此前辞官的心灰意冷。

“团太监!”

深吸一口气,皇帝问道:“朕错了吗?”

“并未!陛下是为了大唐社稷!”

“下去吧!”

“诺!”

团太监应了一声,转身走出两仪殿。他立马发现了在殿门口不远处的李君羡,那是在等自己。

老太监上前了一步,责骂道:“脑子被猪油蒙了心了?人家好不容易保你出来,你惹皇帝做什么?”

“老爷子,这些话就不说了,现在不是没事儿么?”

李君羡笑了笑问道:“还请老爷子告诉晚辈,到底是谁救了我?”

“你这狗日的性子!”

老太监骂骂咧咧道:“是唐老四救了你。”

“谢了!”

李君羡一拱手,大步朝皇宫外走去。

老太监看着那里去的背影,眼神里的欣赏隐藏不住。若说对唐老四的喜爱是因为海盐一下子出来的,那么对李君羡的欣赏那是常年一起办事儿建立起来的。

“不好!”

老太监突然一巴掌拍在自己的大腿上,以他对李君羡的了解,只怕......

这小子可别乱来啊!皇帝都说了必须在长安待着,他可别......

思虑至此,立马朝着李君羡的方向追去。

果不其然,老太监一路追到了城门口,依旧没发现李君羡的身影。通过询问城门卫,老太监了解到李君羡已经朝着东南方向赶去。

不用怀疑,李君羡是追唐老四去了啊!

“狗日的!”

老太监情不自禁骂了出来:“这是要闹什么,报恩不能等着唐老四回来么,你TM的不知道被皇帝禁足了?”

事已至此,老太监也只能骂骂而已!追李君羡回来?这显然不现实了。

回到皇宫,李君羡的事情老太监没对皇帝隐瞒。

李二陛下听完,良久才吐出一句话:“罢了,随他去吧!”

第245章 禹口大桥计划

韩州河西县,三名青年坐在黄河边上临时搭建的房间里正在议事。

为首的青年身穿浅绯官袍,颇为英俊,是个五品官员。他的下首分别是两名身穿深绿官袍的年轻人,嗯,都挺英俊,至少比正在官道上吃灰的唐老四要英俊不少。

一个五品,两名六品的组合在这下州韩州可是了不得的存在,要知道韩州刺史都才从四品。

他们扎堆在黄河边上做什么?莫非是考察水?

可是,考察水这种事儿,哪里会派正六品以上的官员出来?

只见为首的绯袍官员对着自己左下方的绿袍官员道:“杜兄,这已经大半月了,选址有没有什么眉目了?”

看样子还真不是考察水。

那杜姓绿袍点点头回答道:“王董,按照少匠信里的指示和要求,目前已经选定三个地方,一是龙门渡口,二是龙门渡口外两里外的禹口,第三个地方是龙门口二十里外的大龙门。

先说龙门渡口,此处仅仅八十米河宽,大桥的跨度最短。但是两侧山体如刀斧切割,实在太险要,若是在此处设立桥墩的话,施工难度较大,风险较大,而且无法估计抗地质灾害的能力。

其次是禹口,那里正是龙门出口,跨度约一百五十米,此处水流速度减慢了许多,但是河里依旧没办法放置桥墩,这就导致只能在岸边设立塔架,塔架间距一百四十米左右。

最后一处是龙门大桥将建立在大前村和苍头村之间。水流平稳,可以通过船运放置桥墩,也可用拦截的方式拦出一条间隙用来修筑桥墩。但是,此处的弊病是桥的跨度太长,至少八里路,投资太大!”

整个大唐,能被人称为王董的年轻帅哥也就一个人,他就是王玄策。在辅以谈话的内容,用脚指头都能猜到这三人便是大唐道路监实权三人组洛阳王帅哥、表哥长孙冲以及杜构。

经过将近一年的官道建设,杜构和长孙冲早已从职转变成了技术流。

不然杜构哪能提出三个修桥渡口的详细建议?

其实,王玄策三人早在两个月以前就将官道建设推到了黄河边上。要不是天险相隔,此时此刻只怕已经唐老四下达的先联通太原的方案已经距离结束不远了。

早在两个月以前,王玄策就以飞鸽传书的方式将天险阻隔的事情汇报给了唐河上,唐河上在汉阳的时候一边从脑子里选择方案,一边复制出设计图纸。

后来因为李纲身亡的事情耽搁的一个多月,这才送到了王玄策三人的手里。

王玄策三人对方案进行论证之后,花了半个月时间进行选址。这才有了今天的道路监三巨头的会议。

听完杜构的汇报,王玄策将目光转向了长孙冲:“长孙,你是管安全和技术的,说说你的意见。”

“诺!”

长孙冲也不含糊,点点头道:“从杜兄给出的测绘结果来看,确实是这三处最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