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怨气模拟两可。
大师兄李少植摇了摇头道:“四郎,不怪你!大人常说,和你呆在一起的日子,是他最幸福的日子。况且,从年初起身子骨就有些差了,是我们兄弟二人不应该远游,不然也不会连爹最后一面也未曾见到。”
深吸一口气,李少植沉痛道:“明日便起灵,早日让大人入土为安吧!”
“一切,依师兄吩咐!”
唐河上再度对李少植、李立言二人一礼。
有些话,唐老四不敢说,他只能在心里保证李师的事情,有些人总要付出代价!
翌日,辰时末,那是钦天监测算出来的李纲出殡的时辰。安葬的地方是献陵,这是太上皇让人送来的信。
沿着坊道,往外走,扶棺最前头的两个人的是李少植和李立言,其后是唐河上和李承乾,最后是李恪和李泰。
李丽质三姊妹作为女流,在这个时代没有扶棺的资格。
棺椁用四匹骏马拉着缓缓前行,那是皇帝专门给李纲准备王驾规格。
走出坊道,转道朱雀大街,唐河上这才发现朱雀大街的两端已经站满了人。有身穿儒袍的儒生,有长安学院的学生,还有那身穿粗布短衫的寒门和平民。
“李师,请好走!”
那些个穿着儒袍的儒生纷纷鞠躬行礼,这是对鸿儒的尊重。
“李山长,请走好!”
这是长安学院里所有学子沉痛哀悼!
“李山长,请走好!”
一大群穿着粗布短衫的人直接跪下了!大唐不兴跪礼,此时此刻,这是寒门和平民家长对那位让自己的孩子有书读的感恩!
车驾缓缓前行,儒生们、学生们、家长们,如同洪流缓缓汇聚,跟在那四匹骏马拖着的棺椁之后前行。
这是全长安对李纲的敬意!是老夫子刚正不阿,桃李满天下应得的敬意。
车驾抵达朱雀门,然后左转。
城楼之下的人看不到,城楼之上,两位雍容华贵的妇人深深跪在了地上。
一位是为了感谢那刚正不阿的帝师,教育了自己的儿子!
另一位,是感谢那故去的老师教育了自己之后,还教育了自己的儿子李恪。
那城楼之上,还有一个深深恭着身子的中年,他的目光随着车驾移动,时不时露出缅怀以及懊悔!
第228章 皇子扶碑 皇帝罢朝!
过了朱雀门,继续前行,车驾将从金光门行驶出长安,最后抵达早已修建三年之久的献陵。
老朋友太上皇李渊一直没有露面,却是已经在皇宫里喝得酩酊大醉。
......
献陵,主持葬礼的年轻人是亡故帝师的本家,八竿子打不着关系的那种。
可是,这位叫做李淳风的钦天监少监出现在这里,就是在这王爵开府仪同三司的葬礼画上句号。
李纲的墓葬安排在了住墓室的左二号位。
左一是武德年间的中书令裴寂,右一是屈突通。
值得一提的是,右二的位置是英年早逝的殷开山。
由此可以看出,左武右的排列方式。
祭,是颜思鲁诵读的!
身后那黑压压的儒生、学生以及家长们,他们讲头颅底底的垂着,那是在默哀,在为鸿儒、恩师、孩子的恩师送最后一程。
一片颇有古风骈体祭十分华丽,可是,唐河上只觉得这祭以及不足以歌颂李纲的功绩。
从前隋开始,太子杨勇之师,武德年间隐太子李建成之师,贞观年间太子李承乾的恩师。
三次太子少师,试问古往今来有几人比肩?
更何况,李纲担任过长安学院的山长!谁敢说自己一年教出了一千学子?
从古至今,怕是齐国稷下学宫中那位三次担任祭酒的儒家先贤,甚至于那个时代的圣人也未曾如此吧?
最主要的是,故去老人为了这个时代,毫不犹豫为唐河上打掩护的精神,还有那愿意推陈出新的精神,当世能有几人?
这不是唐老四的自夸,而是李纲实实在在做着的事情。
就如唐河上求李纲收自己为徒的时候那般说法一样,若非李纲在学校里立着,唐河上的长安学院一定会有更多的阻力。
若不是李纲为唐河上承担着,生而知之的名头一定会掉到唐河上的头上。
仙人授课?
那是扯犊子!
自诩天子的皇帝允许这世界有第二个神仙选定的人?
祭诵读完毕,最后一项是入土为安!
依照唐俗,入土为安之前,亲人必须打开棺椁看逝者最后一面。
唐河上没敢上前,说到底自己只是个弟子。
李立言看了一眼唐河上,深深吐出一口气道:“四郎,跟着上来吧!你是家父最得意的关门弟子,与嫡子无异!”
“诺!”
唐河上躬身应诺,跟着二位师兄一起将棺椁推开了一个缝隙。
其后,是盖棺定论!
李少植、李立言兄弟二人接过李淳风手里的木槌和木丁,对着那早已预留好的棺椁孔眼定了进去。
到了最后,二位师兄还不忘让唐河上钉三根木丁。
可别小看这三根木丁,这和看李纲最后一眼一样,是嫡子的待遇!
按照长幼,嫡长子九根钉,嫡次子六根钉,嫡三子以及其后均为三根钉。
预示着长幼有序,兄为大的儒家理念。
唐河上接过木槌木丁,郑重将木钉钉入,入土为安便只剩下两个环节埋葬与立碑!
埋葬的时候,依旧是唐河上师兄弟三人一人一捧土,然后才是完全掩埋。
掩埋很慢,可唐河上师兄弟三人却觉得很快,他们巴不得更慢一些,好再看一眼故去的父亲、恩师!
终于,在泥土的掩埋下再也看不到一丝棺椁的漆色,李少植、李立言、唐河上三人一提一摆,一下子跪倒在地。
这一个刻,父亲恩师,是真的去了。
只待墓碑立起来,以及将李纲的平生印刻在石头上,整个葬礼就会全部结束。
除了头七,就只有每年清明、年底祭祖的时候,师兄弟三人才会再有机会来这冰冷的石头前缅怀。
“二位李先生,唐山长!”
李承乾深吸了好几口气,提起勇气道:“我和弟弟们能否帮李师扶碑?”
唐河上没有说话,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李少植、李立言兄弟二人。
太子扶碑,是多大的殊荣?
更何况是太子加上皇帝最喜爱的两个王爵一起给自家父亲扶碑?
李少植对着李承乾三兄弟行了一礼感谢道:“多谢太子,多谢蜀王、越王!”
李承乾三兄弟慌忙回礼道:“此乃应当!”
作为兄长,李承乾再度拱手道:“二位先生,李师耄耋之年,还愿意入东宫教授孤和兄妹们的学业,孤等由衷感谢。当不得二位先生致谢!反倒是孤等兄弟三人要感谢二位先生给我们一个略微回报李师的机会!”
“太子仁厚,二位殿下仁厚!”
李少植和李立言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