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一口热水道:“只是有些昏沉,还不至于脑子不清醒,将军要是有什么安排直接吩咐就是。”
“行!”
唐老四点点头,见着冯智璋神志清醒开口道:“是这样,本将想就你在海军的职务和工作上和你商量商量。
原则上海军有三种岗位,领兵武官、随军参谋、后勤岗位,领兵武官就不用解释了,本将可以任命你为检校校尉,和令兄一样,待海军正式成建制,然后进行授衔授官;随军参谋算是官,却又不全是,需要运用脑子,设计、策划战斗方案;后勤岗位顾名思义主要负责海军后勤工作,吃喝拉撒睡,船只建造、保养等,主要在大本营工作,不需要出海。
具体想做什么,智璋兄可以思考之后给本将一个答复。不管你选择什么,在海军成建制以后,本将能允诺你一个不低于从五品的职位。当然,智璋兄若是志不在海军,无论是道路监还是海军商业产业链,唐某都可以安排。
智障兄先行考虑,此事不急,本将先去训练场。”
唐河上说完便起身,显然是要留足时间给冯智璋思考。
可唐河上刚起身,冯智璋便将唐河上叫住:“唐将军,此事作为大兄就对我说过,今日一早起来,我就在考虑这些问题。
我决定选择后勤工作。倒不是我疲懒吃不得训练的苦头,带兵打仗,有您、有两位来将军和我兄长,作战参谋那边有刘参谋长,眼下后勤缺人,我自认为能做好这些工作。”
“好!”
唐河上点点头,对冯智璋的选择很满意。
正如冯智璋所言,整个海军的后勤工作目前没有人着手,这样下去肯定不是一会儿事儿!冯智璋能选择后勤保障工作,这是当下最好的安排。
不过,这倒是有些委屈了冯智璋。作为武将世家的男儿,不能领兵上阵杀敌,只能管管后勤不算委屈算什么?
在说了岭南冯家花了那么大的代价,最后只换来了一个检校校尉和一个后勤主管......。
拍了拍冯智璋的肩膀,唐河上在此由衷致谢:“谢谢你!明日来找我,我给你安排相关具体工作!”
“诺!”
冯智璋郑重应了一声。
唐老四摆了摆手,转身离去。
......
就在冯智璋选择成为海军后勤管理的时候,长安城朱雀大街王氏门阀斜对面挂着“郑氏”两个大字烫金门匾的豪宅里,郑二爷也吐出两个字做出了选择,那两个字是“全买!”
事情还要从一刻钟前说起!
郑氏的下人风急火燎地跑回了豪宅,然后进入郑二爷的书房行礼汇报道:“二爷,东西两市的雪盐店铺又开始售卖精盐了!价格和之前一样,十五钱一斗!咱们怎么办?”
“又开始售卖了?”
郑二爷的眉头在缓解一两天后又开始皱拢!
用脚指头都能猜到,对方肯定是有固定来源,不然不会在几天后再次开店售卖雪盐。
那么,对方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打击郑氏?
这是很有可能的!
毕竟,那雪盐店铺要是一直这样卖下去,受影响的只有私盐,那些售卖二十钱一斗的官盐本来就很大程度上无法供应,所以官方定然乐得有这雪盐店铺出来给他们减少供应压力。
而私盐,虽说不只是郑氏一家才有,可整个大唐,郑氏运城的盐占据着全国的七成有余!如果对方真的一直这样低价卖盐,那么郑氏的盐业会首当其冲受到巨大冲击。
是郑氏得罪了人?
并未!
自从郑观音名义上成为了皇帝的妃子后当然名义是否变成了事迹郑继辅不知道,郑氏与皇家就暗中成了盟友。这几年来,荥阳郑氏走得极其小心,就连唐河上弄长安学院的时候,郑氏都只是在一旁略微摇旗呐喊而已。
既然未得罪人,那么对方为什么会这样做?
抢占市场,还是说对方的盐真的成本很便宜?
这个问题郑继辅想不透彻,只能在思虑良久后吐出两个字:“全买!”
然而,这一次,东西两市的盐坊仿佛有备而来。在郑氏买了将近两千石雪盐之后,东西两市的盐坊第二日并未挂出售罄的牌子,而是继续按照一斗十五钱的价格售卖着。
有便宜的盐售卖,那些之前没买到雪盐的百姓们这一次更加积极。
买盐的人在第二天一大早就排成两条长龙。
郑氏派出去的人只能跟着排队,即便是这样,这第二天郑氏都还买到了将近一千石雪盐。
第三天,继续营业的雪盐商铺让郑继辅直接陷入了两难。
继续吃进对方售卖的雪盐?
还是放弃购入,先行调查?
如何选择......
第205章 陛下,投降输一半可好?
“算了!”
郑继辅摇摇头道:“先别买入了,让人去打探一下这些盐是从哪里来的,要是能打探到这雪盐的东家是谁最好!”
这个选择郑继辅思虑很久才最终决定。之所以这样做,并非郑氏没有能力继续吃进。只是在不知对方到底有多少盐的情况下贸然吃进,保不齐会两败俱伤,那显然不是明智的选择。
再说了,生意这会儿事儿,没必要你死我活只存一个。只要找到那雪盐的东家,郑家和对方可以坐下来沟通嘛!
不管是谁家的东家,总不会一直亏本卖盐吧?即便是这个价格不亏本,谁会嫌营生赚钱赚太多?
不得不说,若是换成以往,郑继辅这个选择确实是最明智的。
可当下,雪盐的产量有多高,成本有多低,库存有多少?
这还是受到了技术限制,不然在登州的某两位官员怕是一心只想将大海给晒成全球最大的淡水湖!
在这种情况下,郑继辅退后半步的选择......直接给了雪盐快速在长安洛阳两地家喻户晓的机会。
试想一下,每一个人都能用最低的价格买到盐,能不快速传播出去?
......
作为晒盐法的提供者,以及海军首脑,唐老四对海盐售卖情况从未关心过。
对他来说,其实不论是郑氏以十五钱一斗的价格购买海盐,还是百姓以十五钱一斗的价格购买海盐,从本质上对唐老四造不成任何影响。
相反,郑氏这样的大量采购,反而让海军挣得更多。
当然郑氏大量采购,对百姓买盐有没有影响,毫无疑问肯定有。
但是只要雪盐店铺略微限制一下每一个人购买的数量,或者说不将店铺里的盐一个订单卖掉,那么就总会有百姓能买到盐。
至于那些想买盐又不像排队的人......莫非还要店铺送上门去?
这不明显不可能嘛!
再说了,唐老四哪里有时间去管这件事儿?
倒不是说这件事儿不重要,而是左武卫校场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