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明日臣在递个条子过来!”
唐老四说完就跑,惹得在场众人哈哈大笑,皇帝情不自禁说了一句:“怂娃!”
若是唐老四知道皇帝给自己这样一个称呼,定然会说:怂娃好啊!怂娃没威胁,脑袋稳固!
某系统翻了一个白眼:早点如此,刚才浪个甚?
......
不得不说,唐老四画出来的地图还真......不错!
皇帝有些后知后觉,这唐老四有现成的手艺,还让飞虎军去测绘个锤子?
“咳!”
皇帝干咳一声,对老太监下令道:“去,令飞虎军全部召回,然后让唐老四抽空将大唐的地图画出来,越详尽越好,不然,朕刨开他的脑袋看看里面装着什么!”
老太监抿嘴一笑,点头离去。
剩下几人在房间里对着地图研究,皇帝和李靖激烈讨论着,是从射阳郡出发直接登录长崎岛呢,还是从东莱郡行船至新罗,然后从白江口登录本州岛呢?
几个人对视一眼,个个脸上苦笑。八字都还没一撇呢,两个战争狂人啊......
话分两头,且说回到长安学院的唐老四后背湿湿的,谁知道皇帝那句玩笑话会不会成为现实?
霸王龙的话,玩笑也能吓死人滴!
隔壁办公室那位已经很久没来学校上班的老校长如今已经不足够成为自己的挡箭牌了啊!
唐老四揉着眉心,觉得自己处境的危险系数......五颗星!
良久,唐校长的左手终于放过了已经有些发红的眉心。幽幽一叹,唐老四拿出一张纸开始书写。
标题:海军将领草拟名单!
名字:刘仁轨、来恒、来济、裴......不行,这个人要划掉!
薛......,额,这个人也要划掉!
写了半天,名单上依旧只有三个字,没办法,百科全书上对大唐水军将领的记载太少了。
举箸投笔,唐老四噘嘴自语道:“算球,算球,三个就三个吧,道家不是说三生万物嘛?够了够了!”
当日下午,唐老四的人选名单送入了皇宫,皇帝翻开一看,有些咂舌,来恒来济,前隋水军都督江都来护儿的儿子,如今在大唐担任一县县令。这两个人选,可圈可点,毕竟老子英雄儿好汉的不少。
可第一个人选,刘仁轨......
这不就是那个砍了朕一个折冲都尉的九品芝麻官?
这人倒是不错,正直清廉,不过,那是官好么,弄来当海军能成?
思虑许久,皇帝也不晓得唐河上到底要搞什么幺蛾子,只能在奏疏上批注一个字“允”!
翌日,三份调令从长安出发,发往三个方向各异的县城。
唐老四也接到了一份口信。
这份口信,来自于赵国公府,长孙无忌邀请唐老四城外作坊一叙!
这么快就成了?
唐老四喜上眉梢!
城外的作坊,那是前段时间唐老四和长孙无忌第一次在赵国公府会谈时商定建立的作坊。
作坊里制作的东西只有唐河上和长孙无忌二人知道,余着,长安里没有一家晓得,哪怕是皇帝。
作坊里的东西,如果弄成功,将很大程度上提升大唐的国力,也是唐老四修路,算计王家,弄倭国的重要基础。
骑上马匹,唐老四直接奔渭水河畔。
两刻钟过去,一座巨大的烟囱出现在唐老四的眼里。那烟囱约么六丈高低,直径暂时无法估算!
打马再往前行,不多时,一个身穿锦袍外披貂裘的中年胖子出现在了唐老四的视线里。
第144章 皇帝:什么?三万斤?!
那人不是赵国公国舅爷长孙无忌还能是谁?
策马赶上去,唐河上拱手道了句:“世叔久等了!”
长孙无忌的神情十分激动,比昨日在两仪殿里听说倭国有一亿多斤白银还要激动,嘴角颤抖道:“成了!那玩意成了!”
“世叔,别激动!”
唐老四笑着平稳长孙无忌的心情道:“咱们还是先去看看,看看里面到底怎么样!”
“对对对!”
长孙无忌点头道:“走,进去再说!”
二人联袂而入,刚抵达门口,矫是冬日都能感觉到一股热浪袭来。
也不知道里面是制作的什么,这温度明显比唐河上的水泥作坊和玻璃作坊更高!
跨过门口,通过外院,再推开一层大门,作坊内部的景象终于出现在了唐河上的视线里。
里面,一个一丈宽一丈半高的巨大炉子正在熊熊燃烧,那炉口的火红色将整个坊间渲染。
热浪一浪又一浪的袭来,顿时让身穿锦衣貂裘的长孙无忌和唐河上额头冒汗。
一个穿着短衫,浑身古铜色流淌着汗液的汉子快步走过来,对着长孙无忌拱手一礼道:“东家,炉子里化水了,还请东家下令开炉!”
长孙无忌看了一眼身旁的唐河上,仿佛在询问。
唐河上点点头,右手微伸,表示让长孙无忌下令。
国舅爷点点头,转头对工匠道:“那就开炉,让伙计们小心些!”
“是!”
那汉子躬身领命,转身对工人们道:“东家有令,开炉,都小心些!”
“开炉!”
“开炉!”
“一二三,拉!”
匠人们迅速跑到自己的岗位,虬轧般的肌肉在号子声中将短袖塞满。
硕大的耐火炉门缓缓打开,火红色的液体奔流而出,在沟渠里激荡起一朵朵火花。
“四郎!快看,成了!”长孙无忌双唇颤抖,激动叫到!
唐老四没有回话,眼光死死钉在那一渠的火红上!脸上虽然没有任何表情,紧握的双拳却是出卖了他,将其内心的激动表露无疑。
成了!
脑阔里的土法高炉制铁法终于成了!
烧炉三天,开炉一刻钟。
唐河上估算了一下,一个炉子,装铁矿的地方大约有四立方米,烧制出来的铁水应该有两立方米到两点五立方。就是按照两立方米一炉铁,那也有三万斤!
一个月,可以出十炉,能产铁三十万斤,一脸就是三百万斤!
此前在赵国公府的秘议中,唐老四和长孙无忌拟定建了二十个这样的炉子,这只是试制的第一炉!如果二十个炉子一起开工,一个月就能产铁六百万斤!
蹲在铁水旁边的国舅爷已经笑傻了!一个月六百万斤,已经是现在大唐一脸产铁量的四倍了!
这一年算下来,就是四十八倍!就算按照约定,这些铁里面有一半是唐老四的,那也不得了啊!盐铁在大唐尚算不得专卖,可民间名目张胆生产铁的就长孙无忌一家。这是没能成为宰相,自己妹夫给的补偿!
当然,长孙家的铁有一半要交给皇帝!
也就是说,一个月六百万的铁,能到长孙无忌自己手里的只有一百五十万斤,三百万斤是唐老四的,另外一百五十万斤是大唐的!
可就算如此,也不得了啊!
一百五十万,乘以十二是多少?
哎哟,这可要掐着骨节算!
唐河上暂时没管长孙无忌,而是绕着用耐火砖建造的土高炉细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