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一头雾水
日子在痛苦和快乐中一天天过去,当然了痛苦的自然是兵,快乐这种事情当然和罗刹营这群遭罪的女兵无关,给人痛苦的杨侗心情倒是不错。
征战之事自有能人主管,杨恭仁业已“弃笔从戎”,去了青徐战场。其实杨侗也知道杨恭仁弃笔从戎只是一个借口;大隋朝廷有杨恭仁太多痕迹,他确实有圆满生平之愿的意思,可最主要的还是‘还政于君’,当然,也有将杨侗留在洛阳的深意,一个皇帝不能不知国内官员情况,更不能不知各地的民情、民生!
杨恭仁的良苦用心,让杨侗十分感动,也干起了皇帝应该干的事情,认认真真的梳理、了解各地政务,西北传来的消息除了刘大俱负责的鄯善郡、孟孝敏负责的伊吾郡一些奴隶发动暴动,被迅速镇压之外,基本上都是好消息,基建方面有嘉峪关落成,并以此为起点,沿着弱水河修一条官道到达北方的居延泽;边塞长城也修到了蒲类海;起自大兴的丝绸之路修缮平整贯通至玉门,正以敦煌玉门中心,朝鄯善、西海、伊吾方向开辟三条官道,完成以后,还将朝更远的明月郡、且末郡延伸,西域诸图也纷纷动工,将国内的主道朝大隋边境修来,一旦衔接成功,那么丝绸之路上的国家往来更加便利,不久的将来,大隋必将成为万国朝拜的万国之国,而有了这一条条大路,隋军行走也更便捷省事,;而丝绸之路的畅通,让整个雍凉大地的税收比去年同期翻了五番,就像杨师道之前所说的那样,大隋现在真的不差钱,越来越有钱,败得起家。
辽东方向也是好消息频传,若不意外,东北平原将又是一个大丰年,横穿半岛的辽东长城已经把高句丽、新罗、百济隔离到了更为狭小的空间之中,高句丽虽然丢失了九成国土,在三国之中,地盘还是最广的,高建武也是一个有为之君,失去渊氏的掣肘后,努力与大隋发展友好关系,国力冉冉上升;地盘为老二的自然是位居半鸟中部的新罗,最小依旧是最南端的百济,但是从国力上说,高句丽的地位已被新罗超越,沦落成了老二,和实力最差的百济关系良好,老二、老三联手打老大定律已经重演;虽然金德曼多次恳求大隋调解、甚至出兵,都被杨侗以自顾不暇为借口回绝了,史上的李治帮新罗统一半岛,结果给自己制造一个大麻烦,杨侗太清楚新罗是什么货色了,要是帮它灭了高句丽和百济,整合三国之力的新罗必然北上攻隋,他坚定认为三足鼎立的半岛更符合大隋利益。他们怎么打,杨侗不想管、懒得管,打得越狠,三国越贫穷,对大隋的依赖更多,如果三国死绝了,大隋过去掩埋尸体、干捡地盘就是了。
然后是苏定方从西域送来了一批西域巧匠,这些人被编入了开天院,东西方良匠碰撞出来的化,但若真去一一深究,会发现杨侗所用的这些东西却又没有偏离儒家追求的大道。越是接近,越能体会到杨侗掩藏在那’皇帝‘之后的惊人能力,这样一个人物,放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盖世枭雄。
“今天训练到此为止。”
虽然中午刚过,但是杨侗不打算继续训练下去了,一些人还小,骨骼尚未发育完全,过度训练会把她们练废,她们初次接触惊人的训练量,却能坚持了九天,仅这韧性便让杨侗认同了。
“从今天起,你们是大隋铁军中的一员了。以后就算你们想走,也走不掉,你们失去了最后一次机会。”
罗刹营如同打了胜仗一般欢呼
“后天早上按时集合,接受新的训练!”杨侗笑了笑:“作为大隋将士,每个人都有一份俸禄,我们的发放制度是一季一次;战场上立功者,战后立即奖励,这跟日常俸禄无关。你们暂时收编在修罗卫名下,可以找蔡薇将军领走这一季的俸禄!我大隋军队什么都差,就是不差钱!朕知道你们都是不差钱的小富婆。不过用第一份俸禄购买心仪首饰,购买礼物送给亲人,意义格外不同!”
“万岁!”女兵们欢呼着跑回营房,她们首先做的是把自己收拾干净,再去领钱,然后去城里逛、买礼品送给自己最亲的亲人;就像杨侗说的那样,破掉不少山寨的她们不差钱,但这些钱来路不正,哪怕再多也不如她们辛苦赚来的钱有意义;父母给的零花钱,是父母的!可俸禄是她们辛苦赚来的正当钱……用这钱买来的东西意义深远。杨侗短短提醒的一句话,使她们怨念消散,在她们心中的形象也变得分外高大起来。
……
就在杨侗使劲折腾罗刹营的时候,一直在新野按兵不动的李渊有些坐不住了。
行辕之中。
李渊躺在一张软榻之上,默默的看着手中的一份来自襄阳的急报,上面罗列着密密麻麻的名字,有家族名、有人名……与其说是一封信,不如说是一张大大的图纸更加合适,只因各个家族是一个独立的方块,每个家族都有复杂的线条和其他家族连在一起。
这些,李渊当然看得懂,条线相连的两家之间,表示他们有关系,要么是联姻、要么是门生故吏之类的关系,线条上面都以红色小字加以备注,一份天下世家关系表清晰的呈现到了李渊眼前。
这时,一名宦官进来禀报:“圣上,他们到了。”
“让他们进来。”李渊坐正了身子。
“儿臣拜见父皇。”不多时,太子李建成和楚王李元吉走了进来,李世民成功入境之后,李建成便被李渊调到身边听用。
“皇儿无须多礼。”
“谢父皇!”
李建成和李元吉起身,垂手肃立于一旁,虽说李元吉长得丑,也没有李建成治政之才、李世民治军之能,可李渊却很喜欢这个儿子,尤其是遭到打击之后,李元吉并无太多出格之事,这令李渊十分欣慰。
李渊先对李建成说道:“你在淅阳、南阳的安排朕很欣慰,考虑得相当全面,所用之人尽皆考虑到了各个世家的利益,将平衡之术运用得炉火纯青,这才是皇储、未来君王应该做的事情;你在接应世民时,大军进退有度,没有给薛万均攻击的机会,手段老练,便是一些老将也做不到。”
李建成气度恢宏,识大体、明大义,不因党争而置国家利益于一旁,他在接应李世民时表现出来的魄力、胸襟让李渊相应满意。
“谢父皇褒奖!”李建成行了一礼,随即又说道:“其实这是孝恭之功。”
其实李建成很希望李孝恭能够官复原职,一来为自己一方增添强大的军事臂助;二来是大唐国事艰难,李世民无法兼顾全局,需要李孝恭这个自家人茂守一边,所以于公于私,他都期望李渊尽快起用李孝恭。
“朕知道!”李渊明白李建成的意思,顿了顿道:“身为上位者,可以无才,但不能没有识人、用人之明,你是二路元帅,统筹全军事务,各项琐事数不胜数,你根本管不了!但你能够用孝恭他们将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也就是说若不是你会用人,孝恭也不会有机会出谋划策,总之,首功非你莫属!用人是你的长处,以后多多挖掘一些人才。”
李建成思虑慎密,他知道父皇还不想起用李孝恭,无奈的点了点头:“儿臣记住了。”
李渊又说道:“找你们兄弟前来,是有两件要事交待;第一是移交权力,朕近来精力不济,本想把‘只眼’交给你,可大郎你政务繁重,无暇顾及琐事,朕决定将‘只眼’交给你四弟来管!”
李建成心头巨震。
‘只眼’是李家的暗势力,李渊密谋造反开始那天就已创办,由李渊亲自掌管,有些类似于大隋的黑冰台,不过随着李唐屡屡战败,统治不稳,这支力量的便将重心放到了李唐内部,李渊等于是将对内监察权交给四弟,父皇是要让四弟来监视百官吗?
李元吉按捺不住脸上的喜悦之情,他立刻说道,“儿臣绝不让父皇失望!”
李建成看着兴奋满脸的四弟,心里顿时明白了,父皇事先和四弟谈过了,否则四弟怎么会知道‘只眼’的存在?那可是除了父皇,也只有他和二弟知晓的绝密情报。
可这么重大的事情,父皇事先却没跟任何人商量,二弟应该也不知道,这是临时的决定?还是早有这打算?而且,父皇这么做,用意又是什么?是想让四弟自成一派?
“近来国内有不少人蠢蠢欲动,所以四郎,你的任务极重,新军你是兼顾不到了,就移交给你大哥来管吧。”
这是一个对李建成承担责任的补偿,但李建成更想弄清父皇的用意是什么。父皇先让李孝恭来背东征失败的黑锅,接着又将四弟自成一体,然后又将本应太子接管的‘只眼’交给四弟,这是一步步的剪除自己的羽翼,他这么做是不是想废掉自己的太子之位,当然了,废太子是动摇国本之重大事件,平顺之年行废立都会产生动荡,父皇不会在这时候做这种事情,那父皇到底是想做什么?诸多问题杳至给来,让李建成一时失去了思考。
李元吉却是爽快的说道:“儿臣遵命!这两天就把新军移交给大哥。”
“不!”李渊摇摇头:“襄阳的问题极多,朕不放心,你明天一早就要移交给你大哥,朕要你明天回京。”
“儿臣遵命!”李元吉行礼应命
“大郎,你先回去。朕有要事向四郎交待,你是大唐太子,不适合参与。”
“喏!”
李建成行了一礼,一头雾水的退了下去。
————————————
(二章连发)
今天是回来后更新数字最高的一天,共计一万一千多字,如果像一些作家那样拆解,就是五连更了,不过我不拆,因为他们都说章节平均订阅到了1500,就可以进入精品频道,推荐资源就多起来,在数字不变、章节少的情况下,会使章节平均订阅显得高一些,离精品更近一步。
回头再看我大隋第三世,25260个收藏中,如果现在有5个人全订至本章,那我得笑惨!因为这5份全订就能把本书推到精品线上。可惜啊,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当然,个人能力也是差的、更新还得继续的……
收拾心情,继续更新,这样写着写着,指不定努力到了某一天,忽然发现咱也成神了呢。大家说是不是这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