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因此不曾拿钱乱砸,最后竟让小静得了上风,这也真是奇怪了……今年倒不会这样,主要是立恒凭空杀出,如今大家心头空落落的,怕是没什么意气之争。不过这也难说,若是立恒也有心仪之人,哈哈,说不定大家便要群起而攻之……”
宁毅平日里不逛青楼,应酬都不多,李频也是清清楚楚,说完这个笑了笑:“立恒这几日可有打算么?”
“初三晚上去白鹭洲看看表演。”
“弟妹许你去?那可得好好筹划一番……”李频狭促地说道。其实他如今在豫山书院授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几乎可以算是苏府的客卿身份,苏家也请他去吃了几次饭,与苏老太公、苏檀儿都有见过,苏檀儿偶尔也去书院一趟,他倒也清楚苏檀儿并非什么恶妇。只是有些时候,女人终究是女人,此时他说的筹划,却是在表演过后参加哪位佳人的宴席,通常来说,你帮了哪位女子,当晚自然也有一场庆祝宴会,对方出来感谢、额外表演,这边诸多才子满足之下又有诗作出来,为其扬名,也为自己扬名。
听李频说完这些,宁毅倒是笑着摇了摇头:“与檀儿一块去的。”
李频愣了愣,随后反应过来:“倒也是,那几天的表演,大家自是拿出浑身解数来,便只是看看,也是相当不错的。”
这次可以算是江宁水平最高的演出欣赏,早几日宁毅与苏檀儿在二楼栏杆边聊天时,苏檀儿便说了要空出时间与宁毅去看看,其实她也知道,宁毅对这种热闹,也是喜欢凑的。李频倒是有些可惜,他家中有妻妾,却也不打算带着她们去,主要是之后的宴会,倒并不只是接近佳人而已,结交一些人,扩大交游扬扬名气,这才是他的主要目的。
两人走了一阵,在路口去往不同的方向。宁毅没什么事情,一路回家,苏檀儿与几个丫鬟也已经回来了,婵儿娟儿叽叽喳喳地说着今天在路上看见的表演以及听说的事情,憧憬一番初三初四初五几天的表演盛况。不过,到得傍晚的时候,却有一封信被送进来,随后有两名掌柜急匆匆的进府,在隔壁的院子与苏檀儿商量了许久,到得晚餐之时,苏檀儿才有些抱歉地说出看表演去不了的事情。
“忽然有急事,怕是不能陪相公一道去了,相公与小婵一块去吧。”不久之后,又像是在楼上一般小声笑着:“文定文方他们也有几十两上百两,妾身把私房钱给小婵,相公若见到哪个姑娘表演得好的,尽管买了花送上去便是,送多些晚上还有谢礼的宴席可吃……相公得了姑娘家的亲睐之后,可不许说妾身小气哦……”
“奸商……”察觉出对方的某些小算计,宁毅叹了口气,笑出来。
苏檀儿笑着皱了皱鼻子:“哼!”
在宁毅面前表现得自信满满,不过有一些事情,也不由得不去考虑。四月最后的这个晚上,回到自己房间的时候,苏檀儿其实有些许惆怅,她望着对面那亮着灯的房间,静静地想了一会儿。依旧是少女身段、少女面容的她在平日里思考时有着一份特有的成熟,眉头微微蹙起之时也往往有着好几年以来培养出的一股气势与稳重。但此时不同,虽然在想着、思考着,她的表情却没有多少那样的沉重在内,只如同少女一般,思考着属于少女的心事,有时候坐在桌边托着下巴,伸手无聊地翻翻书页,油灯的光芒中,那也只是属于少女的烦恼而已。
随后她将小婵叫了进来,如往常一般的笑着告诉了她初三看表演的事情,也拿出些银票来放在了外面,对于娟儿杏儿不能去看表演,小丫头显得有些沮丧,当然自己能看也是高兴的,挣扎许久方才说道:“小姐,让我……换娟儿陪姑爷去吧,我和杏儿姐陪小姐你去处理作坊的事……娟儿她想看很久了呢……”
“初四把事情处理完,初五咱们就可以一块去看了。”苏檀儿笑了笑,随后伸手轻轻碰了碰婵儿的脸颊,看看小丫头姣好的面容,又回过了头,望向院子那边的窗户,再想了一阵,方才深吸一口气,做了某个决定。
“小婵,其实你喜欢姑爷吧?”
那边没有回答,小婵的身体陡然定在了那儿,随后,眼睛慌乱又可爱地转着,整张脸都红了。一时间,整个身体都像是缩小了一截……***************
大的剧情即将展开,求票^_^
------------
关于香蕉、关于《赘婿》(请读者都能看看)
唠叨在前半段,实际的在后半段,可以有选择性地看^_^
*******************
这是最好的年代,这是最坏的年代。
一分钟前我想要在WORD上写下这样的一个名字,这种连我自己都看不懂的名字会让我显得很内含,因为在多年以前,我觉得所谓内含大部分就是指看不懂的东西。
很多年以前我就在写东西,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就在写,后来有了网文。那还是算混沌初开的时候,网文的概念,不像是现在这样与传统文学分得如此清晰,我写了东西在网上发,未觉得自己与以前的写作有什么不同。现在我们只能叫自己写手而未必能叫自己作者,好的、坏的,其实都在这里。
但多数时间,我仍然不觉得有什么不同,因为在根本上,我还是以写传统文学的态度在写着这些东西。
文学在于传达。除了真实的记录,文字的另一方面作用,就是传达,所谓传达,关键只在两点,作者心里的,然后到读者心里的,文字是媒介,这终究是一种心理层面上的传递。
从网文的概念开始清晰的时候,香蕉就在想,网文的优势是什么,而传统文学的优势又是什么……因为不管是网文还是传统文学,虽然在有些人眼中这两者相隔甚远,但对香蕉来说,中心始终是明确的,它还是在传达,作者心里的,读者心里的,中心点未变。
这些年来我看见很多人只看见网文的低门槛,质量差,人心浮躁,写传统文学的就非常有优越感。却没有发现网文的出现说明了一个事实——其实这个事实很早以前就有,只不过那时显得并不明显,并不迫切而已——假如你想要说一个道理,何不先把你的故事说得生动呢?假如你真想要他人听你的,何不看看别人需要的是什么?
在属于人心的层面上,这是一个方向,它从头到尾都是文学最正宗的一个方向,网文只是不断在这个方向上发展,忽视了其它而已。甚至可以说,在文学概念里,有关读者的一面,它才是王道正宗,当然,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