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时候,严格的事情我在做,有事情我压住。回来以后,你稍微改改,他们都承你的情,这些事情,我都想过了。虽然老了,半年一年,我还能压得住。”
沉默半晌,红提忽然道:“梁爷爷,你跟师父她,是不是……”
她这话没能问完,梁秉夫的拐杖顿了两下,目光望着下方,神色变幻,但最后也只是道:“当初是你师父救了我,我来的这里……有些话没说,有些事没做,等你老了,也许会后悔。”
陆红提看着他,好半晌,才点了点头:“……我会想想。”
“嗯,想想吧。”
说完这些,陆红提走下山坡,她不知道自己到底该怎么做。回过头时,半山腰上的那道身影还站在那儿,柱着拐杖,目光望向远处的夜色深邃之处。
印象中,师父的年纪比自己大很多,而梁爷爷在自己小的时候,是个温文儒雅的中年书生,而直到师父死去,梁爷爷就迅速地老下去了。
以前以为,梁爷爷忽然老了,是因为帮不了这个寨子。师父将他救回来,原本似乎就是打着这样的主意的,梁爷爷做了许多事情,有些有用,有些没用,他最终也只是让这个寨子一直能够保存下来,直到今天活着的人将其壮大。
当年的那个儒生,和当年的那个女侠,到底有些什么事情呢?如今有些参与的已经死去,在世的,大抵是不愿再说了。红提站在那儿,看着那道身影,想着他在看什么。
漫天星光落下来。
淹没在那片黑暗中的,大概是属于他们的故事吧。
如此想想,有些伤感。
************
嗯,两更加起来一万一千多字了吧,本来是想开个单章欢呼我有一章存稿了的,结果发现是中秋节,干脆今天就发掉,过节嘛,总是要庆祝下的。(未完待续。)
------------
近期小结,另中秋快乐。
最近一段时间作息颠倒得很严重,今天这个时候还没睡觉,本来401是想存着当存稿的,发现是中秋也就发了,然后看看,初入汴梁的情节告一段落,这段情节,真是费了我太大的功夫。
现在回去头看,大概是在六月间,我就一直在考虑这段情节,此后的六七八月的所有断更,几乎都是为这段情节而来,因为当初思考的这个初入汴梁的内容,是真正用于承前启后的剧情,线要放得巧妙,又不能太难看,所以大概是写船队启程时,我就在心里勾画这一段了,当时的要求是,既要点到即止,主角在汴梁的情节又不能拖太长,不能铺得枯燥也不能让读者太多的感受到其中的伏线,后来因为一直没想好,就一直断啊断啊断……现实的时间反而是拖长了。
除了**或者即将引出**的情节,我通常不喜欢让人看见我的意图。
汴梁的这出戏,主要目的其实是为了当宁毅从山东回来,再度踏入汴梁城时,读者发现对于汴梁,心中已经有个轮廓了,许多东西,也就能自然而然地铺开。
这中间的许多东西,也许当时会让人带过去,当最后形成**或是体系时,就不会让人感到突兀,这个是……我喜欢的方法。
事情要做得好,该花的还是时间。更新的调整最近做得还不错,当然,有一些问题,例如有些章节,伏线该跟正式剧情结合在一起,私货应该夹杂在其它的线索中,六千字左右的篇幅会比三千左右的更有冲击力,但是以日更的节奏来说,我每天码不了六千字,这个很麻烦。
这个月应该还是会日更到月末,下个月则不再对自己做硬性要求,大概维持二十到二十五章左右,不去影响文章本来可以有冲击力。
看看统计,从上个月月末开始,到现在已经连续更新二十六章,大概十三万字左右,能连更,心情蛮舒畅的,除了每天的用脑过度常会让我睡不着觉。
嗯,中秋了,于我而言没什么可庆祝的,不过今天两更一万一千字,希望大家能够感到节日的氛围,毕竟我能做的也就这么多了^_^
------------
第四〇二章 东行
阳光从窗外射进来。
他坐在那里,看自己的手,闭上眼睛,能看见血腥。
火焰、鲜血、哭号、尸体,上万人的屠戮。
梁山、梁山、梁山……
林冲、卢俊义、史文恭……
曾头市……
事情还会不断地想起来,有些事,未必能做到,梁山已经太强,但胸口的伤,毕竟是已经好了。
他吸了一口气,从那里站起来,终于,拿起了靠在墙边的八角混铜棍,放进长长的背袋里。走出门去。
五月,天光惨白。
***************
山东西南,济州附近,八百里水泊。
如同俗谚所说,凑凑胡胡晋中南。武朝繁华,但以此时汴梁为界,黄河以北,便渐渐的没有了南面的光景了。自这里直到哭哭啼啼的吕梁山,官兵、商户、山匪、绿林形成其自有的生态,比之吕梁山、雁门关一带,还算有秩序,但比之南面,则自见其剽悍不羁的一面。类似的情况,其实在远离中央的武朝南面,例如苗疆等地,也都存在着。
汴梁正北,直至雁门关一带,由于商路的通行,官府的管制力度还是相当大的。但出了这正当的商道,情况便是另外一回事了。山东东西两路,民风自来彪悍,由于官府管制力度也不够,各种走私、劫掠之事一直盛行于此,屡禁不绝。
走私、山匪盛行,同时也就令得民生凋敝,自汴梁往东,进入山东地界,离开黄河沿岸之后,眼前便是一副与南方完全不同的面貌。
时值五月中旬,太阳甚毒,触目所及,多是野岭荒山。村庄、田野稀疏。便是官道,也呈现出年久失修的凋敝景象,路上行人不多,多是商户、镖客、携带兵器的绿林人士。当然。没有后世武侠片中的漂亮豪迈,人们大多衣着土气破旧,须发凌乱,刀兵用布片等物包裹,行路之时眼神惫懒而没有生气。缺乏睡眠的样子,落脚或打尖之时,则会先以警惕的目光巡视视野中的所有人,看清楚谁是敌人、谁是肥羊、谁是穷鬼。
南方一地,便有绿林人士,也不至于出现这等景象,因为南面毕竟还是平民占绝大多数,在这里,用刀之人的比例已经比南面高得太多。车船店脚衙,无罪也该杀。放在这边,就基本上不会冤枉太多人了。
武朝经济发达,即便在这里,实际上也是以钱财为运转核心,盐、铁、茶叶的走私,各种见不得光的生意项目,只要有利润,便会有人做。在各种利益的驱使下,官府之外,大大小小的结社。也是这片地方的主流,当然,并非是什么名字响亮的门派,而是多半以村寨为主。
大的例如已经被梁山毁掉的曾头市。中型的独龙岗、万家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