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96 章(1 / 1)

赘婿 愤怒的香蕉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城过去,才接近时,便已经看见西侧的城墙坍圮了一个大口子,进入城门,火光延绵,哀鸿满地。

满城当中,触目所及,都是惊人的凄凉景象,城市中的房屋十有六七都已经倒塌,呼喊、尖叫、哭泣声连绵成片。宁毅发现,自己先前心中所想的,还是显得乐观了,又或者是因为他毕竟没有经历过这等超大规模死伤的场景,周围哭喊、救人、抢救财物,随时露出在视野当中的尸体、鲜血还是让他觉得有几分不忍。

这终究是因为作为后世人的心境,而且眼下也不是想这些的时候,一行人穿过城市,朝着家的那边赶过去,途中经过一处水道时,才发现桥也塌了,只得绕道。四周无处不是残骸、废墟,甚至城中水路之中,都能看见漂浮的尸体,也见到几名曾在小瀛洲上见过的富人,他们已经先一步赶了回来,这时候指挥着抢救财物、家人,举着火把的军士自城市中奔跑过去,有的伤者在自家废墟前哭着跪着呼救,有邻里之间守望相助的,救了自家再去救别家,但在这等情况下,人手无论如何还是不够的。

如此一路回到太平巷,已经过了半个多时辰。自家的院子大部分也已经塌了,废墟周围燃着火把,有死者有伤者。耿护院倒是没有受伤,这时候指挥着一些家人正在挖开倒塌的房屋,整个太平巷的景象,基本上也差得不太多,就算有几间房子仍然显得完好,瓦片基本上也已经掉得差不多,恐怕没什么人敢住。见苏檀儿宁毅等人回来,一些人顿时迎了上来,有几名女子还在哭,是跟来的管事、账房的家人。废墟之中,自家此时仍有三个人被压在下面,而在外面许多人都受了伤,死了两人。

“救人吧。”这时候也没什么好说的,宁毅只是看了一眼,挥挥手,随后径直走向废墟之中,加入了搬运挖掘的行列,苏文定苏文方在江宁或许比较娇气,但自从随了姐姐姐夫过来,对宁毅却是相当崇拜的,宁毅过去,他们便也跟了过去。

半个时辰后,第一次的余震如约而至,将更多的绝望降临在这座已成废墟的城市间,宁毅那边救出了两人,但更多仍旧没被救出来的掩埋者,永久地失去了机会。

夜还漫长,大地的震动带来的轰鸣巨响中,这座古代城池间一处处的火焰较之方才已经燃烧得更为明亮,红光在颤动间燎亮了天际,鸟在夜里飞,有时候像是响起寒鸦的号子。这天夜里发生了两次余震,后半夜,城市中开始出现劫掠事件,官兵暂时没有反应过来,有些地方犹如无主之地般的凄惶,城东因部分亡命徒的劫掠燃起了大火,直到天明方才扑灭。

第二天,整个城市仍旧是以在废墟中救人、抢救财物为基调,各种消息也在陆续传来,因争夺财物而发生的口角、打斗,一些身无长物的亡命徒、混混开始趁机发财,浑水摸鱼,官府开始试图组织起秩序,冲突渐起,有几人被抓,当场格杀。宁毅去打听了离开杭州的可能性,但运河航道上游坍塌受阻,此时水路倒也暂时停运了。

下午时分,钱希文派了管事过来查看他这边的安危究竟,宁毅给了一封回信,随后让耿护卫挑了家丁跟随去钱府,以马车运回大量粮食随后封存——钱希文是这边的大地主,家里的粮食是最多的,地震恐怕还震坏了不少储存仓库,这时候自己过去求取一些,不在话下。但毕竟是欠了人情,宁毅在书信中有提出几点地震后的应对措施,但这些在去年的赈灾条款里也有,若是杭州府做得好,自己终究是欠下一份人情。不过这时候也没有别的办法了。

这天夜里的城市又是火光映天,并非平日的灯火,只是废墟上的凄惶与火光,不过,军队与杭州府的力量终于强行控制了部分的秩序,大量的尸体被运出城外烧毁,仍是三伏天,再晚一些,恐怕便是瘟疫。随后到得第三天,大雨降下来了,在这夏秋之交的猛烈雨幕当中,杭州城内,尽成泽国……

这天傍晚,离开徐州附近的驿道上,一匹奔马负着背上疲惫欲死的骑士仍在没命地奔跑着,挟着骑士身上那封记录了东南天崩地裂的八百里加急文告,不断地接近此时的武朝首都,汴京。

孤马疾奔,夕阳已沉下,夜色将临了……

**********

下午差点以为吃错了东西,不过还好,终于还是码出来了。

是不是应该说一声:欧也,没有断……于是求月票^_^(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

第二二三章 火夜(三)

屋舍如林,檐角交叠,夜色里,城市房舍间的灯点聚成延伸的流火,在这夏末秋初的夜里,纵横交错地勾勒出汴京城的景象。

吃饭的时间早已过了,纵然夜色已深,汴京城中的喧嚣并没有丝毫要减退的迹象,经过了近两百年传承至今的汴京城,是武朝不折不扣的心脏要冲,汇集天下商客,通达宇内四方。每日里通过这里通达南北的旅人商客多不胜数,每一年或几年一例的科举汇集天下才子英杰,在这里,也聚集了整片天下权力最大的一批官员,环绕在帝王御座之下,主宰着这天下的运转。

自隋唐以来,商业渐渐发达,取消了宵禁,城市基本是不夜的,即便到了凌晨最静寂的时候,都有一大片的灯火在中心点亮,而此时正值尾伏,炎热的天气令得城市众人更不会早睡。道路边、小院里、青楼间、茶肆中,人们或宁静或喧闹地点缀其间,燥热之中,却也是一片繁华却安宁的景象。

北方的战事并没有影响到这座城市的步调,朝廷或多或少的行动,也并没有在城市之中翻起太大的波澜。军队的调动、物资的转运,一切都在一种庞大的气势下悄无声息地进行着,仿佛每个人都能感觉到那种行动,但却又没有多少人能真正清楚地了解其间内情。顶多,只是在某些知情人的口中,增加了许多看犹如亲见的谈资,又或者令得聚集汴京的商户们偶尔讨论北上行商的前景,但是却不存在多少紧张或焦虑的气氛,青楼妓寨、酒馆茶肆,一如往昔的热闹,文人才子聚会间的诗词也是承平激昂,阳光自信,便多少证明了这一点。

城市中心一点的位置,皇城一侧,右相府的牌匾。才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