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寡断,自己的话终究是说到了,缓缓行礼离去。
走过宫廷,阳光仍旧炽烈,秦桧的心中稍稍轻松了些许。
攘外先安内,这是他基于理智的最清醒的判断。当然有些事情可以与陛下直说,有些想法,也无法宣之于口。
这些年来,朝中的士大夫们多半避谈黑旗之事。这中间,有曾经武朝的老臣,如秦桧一般见到过那个男人在汴梁金銮殿上的不屑一瞥:“一群废物。”这个评价之后,那宁立恒如同杀鸡一般杀死了众人眼前尊贵的天子,而之后他在西北、西南的众多行为,仔细衡量后,确实犹如阴影一般笼罩在每个人的头上,挥之不去。
武朝要振兴,这样的阴影便必须要挥掉。古往今来,杰出之士天纵之才何其之多,然而西楚霸王也只能自刎乌江,董卓黄巢之辈,曾经何其不可一世,最终也会倒在路上。宁立恒很厉害,但也不可能真的于天下为敌,秦桧心中,是有着这种信念的。
若要做到这一点,武朝内部的想法,便必须被统一起来,这次的战争是一个好机会,也是不可不为的一个关键点。因为相对于黑旗,更加恐怖的,还是女真。
武朝是打不过女真的,这是经历了当初大战的人都能看出来的理智判断。这几年来,对外界宣传新军如何如何的厉害,岳飞收复了襄阳,打了几场大战,但终究还不成熟。韩世忠籍着黄天荡的名字扶摇直上,可黄天荡是什么?说是围困兀术几十日,最终不过是韩世忠的一场大败。
将敌人的小小挫折当成不可一世的大胜来宣传,武朝的战力,曾经何其可怜,到得如今,打起来恐怕也没有万一的胜率。
女真野蛮,崇拜武力,想要求和实在是太难了,但是,如果制造一个双方都恨着的共同的敌人呢?就算表面上仍旧对抗,私下里有没有一丝可能,在武朝与金国之间,给出一个缓冲的理由?
有没有可能籍着打黑旗的机会,私下里朝女真递过去讯息?使女真为了这“共同利益”稍缓南下的脚步?给武朝留下更多喘息的机会,乃至于将来平等对谈的机会?
这些事情,并非没有可操作的余地,而且,若真是倾全国之力拿下了西南,在这样残酷战争中留下来的精兵,缴获的武备,只会增加武朝将来的力量。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国家危亡,民族危在旦夕。
只有这一条路了。
走出皇宫,阳光倾泻下来,秦桧眯着眼睛,紧抿双唇。曾经叱咤武朝的权臣、大人们雨打风吹去了,蔡京、童贯、秦嗣源、李纲……他们皆已离去,天下的责任,只能落在留下的人肩上。
这一刻,眼前的临安繁华,恍如汴梁。
恍如故乡。
------------
第七六九章 镝音(中)
典籍浑厚,案几古拙,树荫之中有鸟鸣。秦府书斋慎思堂,没有华美的檐牙雕琢,没有富丽的金银器玩,内里却是花了极大心思的所在,林荫如华盖,透进来的光芒舒适且不伤眼,即便在这样的夏季,阵阵清风拂过时,房间里的温度也给人以怡人之感。
过了中午,三五好友聚集于此,就着凉风、冰饮、糕点,谈天说地,坐而论道。虽然并无外界享受之奢靡,透露出来的却也正是令人称道的君子之风。
不过,此时在这里响起的,却是足以左右整个天下局势的议论。
虽然针对黑旗之事尚未能确定,而在整个方略被推行前,秦桧也有心居于暗处,但这样的大事,不可能一个人就办到。自皇城中出来之后,秦桧便邀请了几位平日走得极近的大员过府商议,当然,说是走得近,实际上便是彼此利益牵扯纠葛的小团体,平日里有些想法,秦桧也曾与众人提起过、议论过,亲近者如张焘、吴表臣,这是心腹之人,即便稍远些如刘一止之类的清流,君子和而不同,彼此之间的认知便有些差异,也绝不至于会到外头去乱说。
自刘豫的这只黑锅被扔到武朝的头上。黑旗乃心腹大患,不可不早除之的言论,在外界已经不是什么论题,只是乍然间终究成不了主流。待到平素稳重的秦桧忽然表现出支持,甚至暗暗透露已经将此方略呈上,众人才明白这是对方已经选定了方向,一时间,有人提出疑问来,秦桧便一一为之解释。
“……自景翰十四年以来,女真势大,时局窘迫,我等无暇他顾,致使黑旗坐大。弑君之大逆,十年以来不能剿灭,反而在私底下,不少人与之私相授受,于我等为臣者,真乃奇耻大辱……当然,若只是这些理由,眼前兵凶战危之际,我也不去说它了。然而,自朝廷南狩以来,我武朝内部有两条大患,如不能理清,迟早遭逢难言的灾祸,或许比之外敌更有甚之……”
秦桧说着话,走过人群,为刘一止等人的碗中添上糖水,此等场合,下人都已避开,不过秦桧素来礼贤下士,做起这些事来颇为自然,口中的话语未停。
“这内患之一,乃是南人、北人之间的摩擦,诸位近些年来或多或少都在为此奔波头疼,我便不再多说了。内患之二,乃是自女真南下时开始的武人乱权之象,到得如今,已经一发不可收拾,这一点,各位也是清楚的。”
秦桧这话一出,在座众人大都点起头来:“太子殿下在背后支持,市井小民也大都拍手称快啊……”
“闽浙等地,军法已大于国法了。”
“去年候亭之赴武威军上任,差一点是被人打回来的……”
“武威军吃空饷、鱼肉乡民之事,可是愈演愈烈了……”
“何止武威军一部!”
这说话声中,秦桧摆了摆手:“女真南下后,军队的坐大,有其道理。我朝以文立国,怕有军人乱权之事,遂定下文臣节制军队之策略,可是久而久之,派出去的文臣不懂军略,胡搞乱搞!致使军队之中弊病频出,毫无战力,面对女真此等强敌,终于一战而垮。朝廷南迁之后,此制当改是理所当然的,然而万事守其中庸,这些年来,矫枉过正,又能有些什么好处!”
“过去这些年,战乃天下大势。当初我武朝厢军十七部削至十三部,又添背嵬、镇海等五路新军,失了中原,军队扩至两百七十万,这些军队乘势涨了权谋,于各地作威作福,再不服文臣节制,可是其中擅权专权、吃空饷、克扣底层粮饷之事,可曾有减?”秦桧摇摇头,“我看是没有。”
“军队规矩太多,打不了仗,没了规矩,也一样打不了仗。而且,没了规矩的军队,恐怕比规矩多的军队弊病更多!这些年来,越是靠近西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