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服,甚至还关心孩子吃得不够多的地方,对他们来说,已经近乎天堂了。
他们很害怕,有一天这地方将不复存在。后来粮食没有退回去,父亲每一天做的事情更多了。回来之后,却有着稍许满足的感觉,母亲则偶尔会提起一句:“宁先生那么厉害的人,不会让这里出事情吧。”言语之中也有着希冀。对于他们来说,他们从不怕累。
孩子渐渐的离开了,锦儿拿起一个放书的小兜兜,才将宁曦抱起来。宁曦在她怀中别扭了一下:“姨,我想自己走。”
锦儿看了他一眼,抿了抿嘴,将他放下,然后牵起他的手。两人走出去后,附近的女兵也跟了过来。
“长大啦。跟那个女孩子呆在一起感觉怎么样?”
“……她好笨。”
“哦。”锦儿点点头,“嗯,是很笨。”
“姨,皇帝是什么意思啊?”
“皇帝啊,这个嘛,古书上说呢,皇为上,帝为下,上下,意思是指天地。这是一开始的意思……”
“那为什么皇就是上,帝就是下呢?”
“古书上说的嘛,古书上说的最大,我怎么知道,你找时间问你爹去。但现在呢,皇帝就是大官,很大很大的官,最大的官……”
走出围绕着课堂的小篱笆,山路延绵往下,孩子们正兴奋地奔跑,那背着小箩筐的女孩儿也在其中,人虽瘦小,走得可不慢,只是宁曦看过去时,小姑娘也回头看了一眼,也不知是不是看这边。宁曦拖着锦儿的手,扭头道:“姨,他们是去采野菜,拾柴禾的吧,我能不能也去帮忙啊?”
“你去啊……你去的话,又得派人跟着你了……”锦儿回头看了看跟在后方的女兵,“这样吧,你问你爹去。不过,今天还是回去陪妹妹。”
“哦。”宁曦点了点头,“不知道妹妹今天是不是又哭了。女孩子都喜欢哭……”
背着箩筐的小姑娘与一帮孩子已经奔向了远方,更远一点的河谷间,成列的士兵正在进行训练,发出呐喊之声。锦儿与宁曦走向不远处位于山坡一侧的院落。山风凉爽,院落中有一棵大树,树上的秋千正随风摆荡。斜对着院外的一间房开着窗户,窗户前作为丈夫和父亲的男人正在伏案写着什么东西。元锦儿与宁曦看见院外也有一名男子在站着,这是武瑞营的军人,元锦儿却有点印象,这人名叫罗业,在军中成立了一个名叫华炎社的小团体,许是来见宁毅的。
宁毅平时办公不在这边,只偶尔方便时,会叫人过来,此时多半是因为到了午饭时间。
小宁忌正在屋檐下玩石头。
“啊,妹妹没哭。”没有听到院落里常有的哭声,宁曦颇为开心,放开了锦儿的手,“我进去看妹妹。”
眼见哥哥回来,小宁忌从地上站了起来,正要说话,又想起什么,竖起手指在嘴边认真地嘘了一嘘,指指后方的房间。宁曦点了点头,一大一小往房间里轻手轻脚地进去。
锦儿朝院外等待的罗业点了点头,推开院门进去了。
过得片刻,宁毅停了笔,开门唤罗业进去。
这一天是五月初二,小苍河的一切,看来都显得寻常和平静。有时候,甚至会让人在恍然间,忘记外界沧海横流的巨变。
书房之中,招呼罗业坐下,宁毅倒了一杯茶,拿出几块茶点来,笑着问道:“什么事?”
“对谷中粮食之事,我想了好些天,可能有一个办法,想私下与宁先生说说。”
宁毅还没有坐下,此时微微的,偏了偏头。(未完待续。)
------------
第六六四章 敌人们 家人们(下)
“对谷中粮食之事,我想了好些天,有一个办法,想私下与宁先生说说。”
时间接近正午,半山腰上的小院之中已经有了煮饭的香气。来到书房之中,身着军服的罗业在宁毅的询问之后站了起来,说出这句话。宁毅微微偏头想了想,随后又挥手:“坐。”他才又坐下了。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自从宁毅等人逐渐在小苍河安定下来后,除了永乐青年团和正气会的年轻人们,军中逐渐出现小小的结社,华炎社是其中最为光明正大的一支,团体的名字是在宁毅提出华夏二字后出现的。
这团体的参与者多是武瑞营里下层的年轻将领,作为发起者,罗业本身也是极出色的军人,原本虽然只是统领十数人的小校,但出身乃是富家子弟,读过些书,谈吐见识皆是不凡,宁毅对他,也早已留心过。
“如果我没记错,罗兄弟之前在京中,家世不错的。”他微顿了顿,抬头说道。
罗业在对面笔直坐着,并不避讳:“罗家在京城,本有不少生意,黑白两道皆有插手。如今……女真围城,估计都已成女真人的了。”
“但武瑞营起兵时,你是第一批跟来的。”
“如属下所说,罗家在京城,于黑白两道皆有背景。族中几兄弟里,我最不成器,自幼念书不成,却好勇斗狠,爱打抱不平,常常惹祸。成年之后,父亲便想着托关系将我送入军中,只需几年高升上去,便可在军中为家里的生意尽力。初时便将我放在武胜军中,脱有关系的上司照管,我升了两级,便正好遇上女真南下。”
名叫罗业的年轻人话语铿锵,没有迟疑:“后来随武胜军一路辗转到汴梁城外,那夜偷袭,遇上女真骑兵,大军尽溃,我便带着手下兄弟投奔夏村,后来再编入武瑞营……我自幼性情不驯,于家中许多事情,看得气闷,只是生于何处,乃性命所致,无从选择。然而夏村的那段时间,我才知这世道糜烂为何,这一路战,一路败下来的原因为何。”
“……当时一战打成那样,后来秦家失势,右相爷,秦将军遭受不白之冤,旁人或许无知,我却明白其中道理。也知若女真再度南下,汴梁城必无幸理。我的家人我劝之不动,然而如此世道,我却已知道自己该如何去做。”
他一口气说到这里,又顿了顿:“而且,当时对我父亲来说,若是汴梁城当真沦陷,女真人屠城,我也算是为罗家留下了血脉。再以长远来看,若将来证明我的选择没错,或许……我也可以救罗家一救。只是眼下看起来……”
这些话可能他之前在心中就反复想过。说到最后几句时,话语才稍稍有些艰难。自古血浓于水,他看不惯自己家中的作为,也随着武瑞营义无反顾地叛了过来,但心中未必会希望家人真的出事。
然而汴梁沦陷已是半年前的事情,此后女真人的搜刮掠夺,杀人如麻,又掠夺了大量女子、工匠北上。罗业的家人,未必就不在其中。只要考虑到这点,没有人的心情会好受起来。
他没有将最后那句说完,宁毅点了点头,将茶水朝他推了推:“汴梁之事,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