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了许多的商人。这些商人,正规的跟竹记合伙,哪里有不正规的,宁毅便会派吕梁山的人去找对方,到得第二年,金人南下,踏破雁门关,边贸停歇之时,青木寨已经剧烈的膨胀起来。
如果说宁毅没有造反,且金人没有再度南下。景翰十四年的冬天,恐怕青木寨就要从雁门关的边贸收入里抠走一大块肉,而后逼得军队正式翻脸。
眼下倒是没有这个忧虑了,然而金人南下,夺取黄河以北,攻破汴梁,一旦它开始正式的消化这块地方,南北的生意,就再也谈不上走私,青木寨,也将被雁门关通道完全的架空。
一年多的时间,青木寨搜刮和集中了大量的资源,但即便再惊人,也有个限度,从吕梁山出来的两千骑兵,近两百的铁甲重骑,就是这资源的核心。而在其次,青木寨中,也囤积了大量的粮食——这倒算不得早有预谋,但吕梁山的环境毕竟不好,大家以前又都是饿过肚子的人,一旦宽裕,首选就是屯粮。
青木寨自发达以后,收留附近的山民、流民、南北逃兵,在眼下已有两万余人的规模,再多来个一万人,撑个一年左右,倒还不算什么。然而,余晖也已经开始出现。
普通士兵当然是不知道的。但也是因为这些考虑,宁毅选择将新的基地西移,依托于青木寨先站稳脚跟,渗入西军的地盘——这一片民风剽悍,但对朝廷的归属感并不十分强,而且先前种师道与秦嗣源惺惺相惜,宁毅等人认为,对方或许会卖秦绍谦一个小小的面子,不至于赶尽杀绝——至少在西军无法赶尽杀绝之前,可能不会轻易这样做。
这两三个月的时间,宁毅动用了竹记之下跟随而来的所有说书人,去到西军地盘的几个州县,装作幸存者的样子讲述朝廷弑君的过程,燕云六州的真相等等,间中也宣传种师中的壮烈牺牲。在这段时间里,西军对此并未进行激烈的阻拦,倒是因为民风彪悍,有时候人家觉得这说书人说朝廷坏话,会将人打一顿赶走。但也有不少人,因为对种师中的崇拜,而对朝廷的软弱义愤填膺。
另一方面,宁毅已经开始在附近着手构建初步的商业网络,他手头上还有许多商人的资料,原本与竹记有关系的、没关系的,如今当然不再敢跟宁毅有牵扯——但那也没关系,只要有**有需求,他总能在中间玩出一些花样来。
只要西军的这片地盘能给他一年左右的时间,以他的经商能力,就可能在吐蕃、西夏、金国这几支势力交汇的西北,串联起一个沟通各方的利益网络。甚至将触手顺着吐蕃,伸进大理……(未完待续。)
------------
第六五六章 天地崩落 长路从头(下)
夜色笼罩,林野铅青。就在山腰间的小院子里晚饭进行的时候,雪花已经开始从夜色中落下来。
院落之中的人声在看见雪花落下时,都有着稍稍的收敛,冬日已至,下雪是迟早的事情,然而雪花一旦落下,许多问题就会变得更加紧迫了。
当然,众人都是从尸山血海、大风大浪里走过来的,从起事开始,对于许多事情,也早有觉悟。这一年,乃至于接下去的几年,会遇上的问题,都不会简简单单,有这样的心理准备,剩下的就只是见步行步、一件件越过去而已。
因此那笑声些许的停顿之后,也就再度的恢复过来,男人们在这初雪落下的光景里,闲聊着接下来的许多事。隔壁女人聚集的房间里,西瓜抱着小宁忌,目光转向窗外时,也有着些许迟疑,但随即,在小孩子的挥舞双手中,也变作了笑容。一旁的苏檀儿看着她,目光对视时,温和的笑了笑。
一俟大雪封山,道路愈发难行,霸刀营众人的动身南下,也已经迫在眉睫。
对于她来说,这也是件复杂的事情。
然则,如今这院落、这山谷、这西北、这天下,复杂的事情,又何止是这一小件。
晚膳在热闹而有趣的气氛里逐渐过去,晚饭过后,宁毅送着秦绍谦出来,低声说起正事:“京城的事情早有预料,于我们关系不大了,然则西北这边,如何取舍,已经成了问题。你写的那封书信,我们早就交了过去,希望种老爷子能够看在秦相的面子上,多少听进去一点。但这次西军仍旧拔营南下,如今被完颜昌的部队堵在半道,已经打了起来。李乾顺南来,西北几地,真要出事了……”
秦绍谦望着这夜里的雪花,握了握双手:“女真攻汴梁,种老爷子会派兵援救,本就是说不了的事情。西夏这个空子钻得好,但我们这边,脚步尚未稳下来,又能如何?”他想了想:“种家军已被拖在南面,折家仅能自保。立恒若觉得可冒险与西军合作,在此时共守西北,我可先去见见种老,或许看在父亲与兄长的面子上,能够说得上几句话。”
宁毅摇了摇头:“太冒险了。”
他们一行人过来西北之后,也希求西北的稳定,但当然,对于武朝灭亡论的宣扬,这是宁毅一行必须要做的事情。早先造反,武瑞营与吕梁骑兵在武朝境内的声势一时无两,但这种惊人的威势并无后劲,韧性也差,一年半载的时间纵然无人敢当,但也必然衰退。这支逞一时霸道的势力实际上随时都可能跌落悬崖。
在有限的时间里,宁毅预言着女真人的南下,同时也加强着青木寨的根基,紧盯着西北的状况。这些都是武瑞营这支无根之萍能否扎下根基的关键。
在守卫汴梁的过程里,秦嗣源与种师道有着深厚的交情,后来汴梁守卫战结束,为了秦家的事情,种师道的心灰意冷,是能看得出来的。这位镇守西北的老人心有恻隐,但在弑君造反之后,想要以这样的恻隐之心维系双方的关系,基本是不可能的事。
预感到西北可能出现的危险,宁毅曾请秦绍谦修书一封,送去给种师道,希望他能以西北为重,若是女真再度南下,西军就算要出兵,也当留下足够的兵力,避免西夏想要趁机摸鱼。
事实上,这些事情,种师道不会想不到。
而在第一次守卫汴梁的过程里大量折损的种家军,若想要一方面南下勤王,一方面守好西北,在兵力问题上,也已经成为一个两难的抉择。
许多时候,天下从来就没有两全其美的选择。
宁毅让秦绍谦写这样一封信,考虑的并不是左右种师道的决定。更多的只能算是表一个态:我虽然杀了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