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流民都会到密县去。
居养院、安济坊本来就是为穷苦人服务的,当然要设到穷人最多的地方去。
徽宗一听,很有道理呀,立马道:“准了,你和太子去办吧。”
哈哈,宗舒感到,这次真是发财了,是从这些大臣身上发的财。
蔡京、童贯之流搜集的是民脂民膏,本少爷就从他们身上夺回来,这叫官脂官膏。
本少爷就是想让你们明白一个道理: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徽宗感到宗舒一下子拿出来三万两,占今天捐出银子的四成,真是不少。
这厮平时看起来很混帐,关键时候还得懂人情世故的。
宗舒感到,捐款绝对不止这么多。
今天捐出银子的大臣们,根本不会让没有捐银子的官员们好过。
凭什么我捐了,你没捐?要捐大家都捐,一个都别落下!
蔡京和童贯之流绝对会放出风去,如果就这几个人捐,心里会严重失衡。
还有赵楷和赵构,白白扔掉了几千两银子,得,其他的王爷们,也别看笑话了,都捐吧。
所以,今天捐的银子,只是个引子,大批白花花的银子,正在路上。
等徽宗和皇后走之后,缨络盯着宗舒说:“宗舒,你还真是个奸商!”
宗舒不好意思地一笑:“知我者,缨络也,真没想到,隐藏在我身上最深处的一个优点,也被你挖掘出来了。”
“殿下,官员们建造暖阁,在东宫登记,谅他们也不敢赖帐。其他的都到宗家报名。”
“宗舒,万一官员们嫌贵,不建暖阁,是不是把价格降下来?”太子有些担心,暖阁的价格太高,没多少人愿建造。
“如果官员们嫌贵,就先冻着吧。我们先给普通老百姓建造,让群众住上暖房子,我看哪个官员能忍得住?”
宗舒对此十分肯定,因为相互攀比就是国人的一大特点。
对于味精,宗舒也准备搞两个版本、两种包装,一种卖给达官贵人,价格是普通家庭的两倍。
其实除了包装,里面的味精没有任何区别。
目的,还是搜刮官脂官膏!
大宋朝廷虽说是很穷,但在宗舒看来,富在官员、富在民间,特别是江南一带。
那就用这些奢侈品,采取合理合法的商业手段,把官员以及奸商的不义之财夺过来。
宗舒走前一再嘱咐太子,对官员千万不要心软,该收的银子,一两都不能少。
特别是登记的时候,官员名称、缴纳费用、施工地点都要做到三统一,防止朝中大人起小人之心。
……
勤政殿。
徽宗放下笔,伸了一下懒腰,今天练字有点累不说,手也有些冷,握不住笔杆。
“官家,等宗舒那边的材料准备齐当,先把寝宫和勤政殿的暖阁造好。”刘皇后马上过来替徽宗按摩肩部。
徽宗脸上现出满足的神情,缓缓吟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暖阁,真是个好东西。”
“太子,这孩子也是有心了。从找石炭,到做暖阁,都是他领头做的。”
刘皇后乘机夸耀儿子,以巩固太子在徽宗心目中的地位。
“太子,这是瞎猫碰了个死老鼠,哪里是他的功劳?当然,宗舒也不是个老鼠,他倒像只猫,戏得大臣们团团转。”
徽宗说完禁不住笑了起来,笑得有点猛,茶水呛了一地。
刘皇后不禁替宗舒担心起来:“他这是把大臣们都得罪光了。”
徽宗感到宗舒把官员们捐的钱用到密县流民身上,一方面体现了朝廷的仁德,别一方面也让流民安心采矿。
出炭量越多,效益就越好,皇家所占的一半股份分得的银子也就越多。
大臣们的财富都比徽宗多。虽说天下都是他的,但徽宗却从臣下那里拿不来银子!
徽宗承继大统之初,曾想整顿吏治,通过查处贪官家财的办法充实国库,但由于涉及太广,没有敢动手。
而宗舒通过石炭、暖阁这两样东西,就让官员们乖乖向外掏银子。
这银子通过投到密县石炭,不仅又回到了徽宗手上,还会大赚特赚。
宗舒,这是替他想到了另一个增加财政收入的渠道。
蔡京、童贯这些大臣们在不会与宗舒产生正面冲突,毕竟身份、年龄放在那里。
而说不准他们会唆使一些人给宗舒使绊子、出难题。
“让高俅注意官员动向,必要的时候,可以出动禁军,保护一下宗家的产业特别是宗氏瓷器,还有密县石炭。这两个地方,不能出问题。”
徽宗一说,刘皇后立时高兴起来。保护宗舒,一定程度上讲就是保护太子。
063 蔡京下手
暖阁终于做出来了,剩下的就由太子来做了。
宗舒要做的事情,就是立马去找萧小小,她的小门,随时为他留着呢。
遗憾的是,宗舒到辽人居所,拍了好长时间的门,一个老妪开了门。
宗舒问萧小小哪里去了,老妪说是人已经搬走了。
再一仔细问,老妪的耳朵不太好使,回答得乱七八糟,前言不照后语。
搬走了?宗舒想到了刚穿到这个世界,被金人的驴踢了,被萧小小救到了这里。
萧小小魅惑的笑容、滑嫩的玉足,马上浮现在宗舒面前。
就这么走了?连声招呼也不打?宗舒心里好一阵失落。
……
宗泽早早就来到了宗义家,宗舒在东宫建造暖阁的事情,他也听说了。
特别是暖阁梯次定价,让宗泽大为赞成。
宗义本来还在担心宗舒这么做,几乎是与整个官员阶层为敌。
听到宗泽的表扬,宗义算是放下了心,毕竟宗泽在官场上这么多年,比他了解得多。
瓷器作坊老冯介绍了在东宫建造暖阁的情况,宗义和宗泽都是连连感叹。
本来,因石炭缺乏、瓷器市场饱和的原因,宗家瓷器已经被列入了裁撤计划。
没想到,宗舒鬼使神差一般找到了石炭、又发明了新式暖阁,把宗家瓷器救活了。
老冯这里已经接到了汴梁商人和富户的订单,两天时间,仅定金就收了五万多两。
人手严重不足,瓷器窑口告急!
宗义马上作出决定,招收流民,收购瓷窑。
几年来,宗家瓷器日子不好过,其他的瓷器作坊日子照样紧巴巴的。
有了银子,什么都好办,把其他的瓷器作坊,连同窑口、设备、场地、工人统统买过来。
宗义要搞真正的独家垄断经营。
宗舒回家后,已经把萧小小不辞而别的不快忘掉了。
家里的景象与他刚刚来的时候完全不同了,那时是冷冷清清,现在是热热闹闹。
看到宗舒,宗泽有一点小尴尬,因为不久前他还吹胡子瞪眼睛,要替宗义教训这小子,现在看,这小子挺好。
宗泽中年丧子,老年得子,但孩子太小。所以对宗舒就格外关注。
哪知道宗舒不成器,除了会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