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的歌。”赵元奴看着歌词,不禁痴了。
再一看宗舒似笑非笑的,赵元奴心中顿时泛起一种酸楚。
自己的身份太低微了,怎么可能是他“一首唱不完的歌”?
宗少爷,这是写给谁的呢?写给珠珠的?
但明显是即兴创作出来的,面对的正是自己呀。
再一看,歌词中还有一句“你的心到底被什么蛊惑,就让你在别人的怀里快乐”,赵元奴的心中一震。
这是说我吗?作为青楼歌妓,虽说是卖艺不卖身,但也免不了被别人搂搂抱抱,这就是他讲的“在别人的怀里快乐”吗?
但是,那是被逼无奈的呀,自己一点都不快乐!
宗舒看着赵元奴在那里自怜自艾,也有点控制不住。
可能是近几天从汗乌拉带回的鹿血酒喝得有点多。
算了,这是李少言青楼的头牌,不能占自家兄弟的便宜。
赵元奴从沉思中拉回时,却发现,宗舒已经走了,不由得一阵怅然若失。
……
宗舒刚从“春水流”出来,就看到曹宗申在外面候着,说在城外有热闹,朝廷两年前派到高丽的使团回来了,两艘大龙舟停在了金明池。
宗舒一听到高丽,马上来了兴趣。
很多人只知道华夏的航海技术在明朝最牛批,特别是郑和七次下西洋。
其实,在北宋,华夏的造船技术已经在全世界领先。
来这个时代已经三年多了,居然没有看过北宋的造船技术。
金明池不是造船之地,而是京城大船的保养维修之地。
过去,不管是造船还是修船,都在广州、泉州、明州等海港之地。
但毕竟汴梁是京城,南方的物资大量北运,京城就必须有修船的地方。
但京城的汴河、黄河、广济河、惠民河、金水河的水太浅,修不了大船。
为解决这个问题,神宗年间的一个姓黄的太监站出来了。
他根据当时最大的船,在池中挖了一条大渠,竖起木桩,上有横梁,凿通金明池,用水把船漂起来放到横梁之上。
而后再堵塞住渠的通道,把水排出,大船就坐在了横梁上,这样就可以全方位地整修船只。
等修好之后,把水放进来,浮船出渠,一举攻克难题。
赶到金明池,船已经停在了里面,每条船足足有二十米,果然与历史中的记载相吻合。
船上的人正在陆续下船,一个个看起来很疲惫,应该是出使高丽的成员。
宗舒很想到船上看一看,刚接近船体,就被一个官员挡住了。
曹宗申大怒道:“看好了,这是我们少爷,”
官员斜了一眼说:“这是我大宋龙舟,见的人都得磕头!看看你们,居然对龙舟不敬!”
宗舒朝周围一看,果然,普通百姓都在跪着看。
有官员从外面进来,也是先跪拜之后才过来与回来的使者们交谈。
不会吧,这么拽?
带个龙字,就代表皇帝了,就得让人跪拜!
这宋人,真特么没骨气,动不动就下跪!
跪族时间长了,就做不成贵族了。
“岂有此理,赵子龙,带个龙字,所有人都得跪?那意思是,龙眼,也不能吃了?什么龙舟?干脆叫蛇船算了。”
宗舒不以为然地撇撇嘴说。
“你胆敢对陛下不敬?这龙舟,乃陛下亲自命名,你居然拿蛇与龙相提并论?来人呐,给我拿下!”
呼啦啦,船上冲下七八名军士,把宗舒与曹宗申团团围住。
449 流放改罚银
这帮人,胆子真的太大了,居然敢围住少爷!
曹宗申感到,被这帮人围着,简直是一种耻辱。
少爷带着三十几人,纵横天下,把金人玩得团团转,岂能被这几个人威胁。
曹宗申怒了,也动了,施展出鬼魅一般的速度。
顷刻间,曹宗申手中多了四把刀。
曹宗申将刀往地上一扔,咣啷几声,吓得士兵连连后退。
这些士兵一看曹宗申的身手,开始畏缩起来。
“你们竟敢围攻附马爷?不要命了?附马爷在金国显威之时,你们在哪里?”
曹宗申大声斥责道。
“我们在高丽。”其中一名士兵小声答道。
“这不是附马吗?”
一个声音从后面传来。
宗舒扭头一看,是蔡攸和郓王赵楷。
“附马,好大的口气。这龙舟,是陛下亲自监造并命名的,出使高丽,一显国威。在你眼里,怎么就成了蛇船?”
赵楷总算是抓住了宗舒的一个疏漏之处。
“附马,陛下命我和郓王在此迎接远航归来的勇士,并即刻引使觐见,以彰其功。可否将你刚才所言,说与陛下?”
蔡攸刚刚说完,赵楷马上接上了:“龙舟一出,天下皆惊…”
“天下,哈哈,”宗舒大笑道:“你知道天下多大吗?动不动天下天下的,一听就是个没见过世面的土鳖!”
赵楷气得够呛,与宗舒相比,他见的世面还真不多。
宗舒这厮这两年在辽国、金国的地面上纵横数千里,而他却只是在汴梁周打转转。
“附马,敢不敢与我一起面见陛下,把你关于龙舟、蛇船的高论再讲一遍?”
蔡攸开始给宗舒下套。
“好啊,那就一起面见陛下。我倒要看看,那个叫徐兢的,画的高丽海路图,水平到底怎么样。”宗舒说道。
不一会儿,船上走下一位官员,三十岁出头,慌忙过来向蔡攸和赵楷行礼。
此人,正是徐兢。
徐兢的官职不大,但宗舒对他的印象极深。
宣和四年,也就是前年,高丽睿宗王俣去世,徽宗特派给事中路允迪、中书舍人傅墨卿等人前去吊唁,以加强与高丽的联系。
当时,高丽请求“愿得能书者至国中”,希望书画能人到高丽交流,擅长书画的徐兢就被选中成为随使。
徐兢以国信使提辖官,随使高丽,启程前,他们特地前往同文馆学习出使高丽的注意事项。
徽宗赵佶还专门安排为这个使团建造了两艘大船,用以“震慑夷狄”,这艘大船到达高丽后,引得高丽人“倾国耸观,欢呼嘉叹”。
徐兢写成《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一书,进于徽宗。
徽宗览后大悦,召徐兢问对于便殿,赐同进士出身,知大宗正丞事,兼掌书学。
宗舒还知道,徐兢的父亲与蔡京、蔡攸的关系都很好,加上出使高丽有功,赵佶很是欣赏,后来蔡家帮助徐兢当上了刑部员外郎。
但后来,当赵佶退位、蔡家被清算之时,徐兢受到了牵连,被贬知池州永丰监。
对于徐兢这个人,宗舒还是很欣赏,是这个时代难得的人才,可惜投错了门。
与蔡攸、赵楷来到集英殿,群臣都在这里等着,这简直是太给徐兢面子了。
徐兢只不过是一个使节而已,以前出使辽国、金国的使节多了,也没见哪人享受过这种待遇。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次出使,是徽宗主动安排的,还拨了专门经费建造了两艘大船。
相比使辽、使金,这次出使高丽,是大宋立国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