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从贼者。于是交人尽屠其民,凡五万八千余口。”
吴非所说的这段历史刚刚过去才五十余年,老臣们还有印象。
当时的邕州知州叫苏缄,是大宋名相苏颂之后,也是当今新科状元苏易的爷爷的兄长。
陈过庭说道,南征交趾是朝廷决策,必须执行,但一定要提供足够的财力、兵力。
不打则已,打就打赢。这是太子赵桓提出的意见。
太子一党的官员所说,并没有推翻蔡攸的想法,都是想打交趾。
并且让蔡攸更加满意的是,宗舒居然要亲自参加,如果这小子死在交趾,就更好了!
最后吴非提出了建议,从荆湖南路、江南西路、广南东路调集兵力六十万至邕州。
蔡攸认为不妥,从此三地抽调兵力,如果再有方腊这样的反贼,该如何办?
吴非丝毫不给蔡攸的面子:“我师父宗舍予实施了南稻北移,让北方的粮食产量翻了一番。大宋化工生产的磷肥,让南方的稻米亩产增加了百余斤。可以说,有了粮食,就不会再有方腊、王小波这样的反贼。”
是啊,有了粮食,人们能吃饱肚子,谁还去干那种掉脑袋的事?
于是,吴非的提议得到了官员们的附和。
太子趁热打铁,为宗泽等三人谋取了职位,宗泽任两广宣抚使,种师道任广南西路转运使,吴玠任邕州知州。
其实,宗舒一开始根本没有打算要这么多兵力。
但一想到还有宗泽、种师道和吴玠,那就为他们多要点人和物吧。
所以,宗舒就授意这几个人,旁征博引,把敌人想象得强大一些,把困难说得更多一些,这样才能争取朝廷在人、财、物上的支持。
毕竟,五十万人放到别的人手里,还不如给自己人用。
在宗舒看来,搞定交趾,根本用不到这么多人,三十多人,足够了!
446 送完国土送公主
安排好宗泽、种师道、吴玠等人后,宗舒也没有立即出发。
宗舒还有一个项目交给了大宋科学院,还没有做出来。
宗舒要保证,要打就必须把交趾打疼、打残、打死!
所以,必须万事俱备,连东风都不能欠!
朝廷从其他三路调集的五十万军士不到位,南征的经费不拨付,咱就先不出发。
因为这次南征交趾与以前完全不同。
前年去白沟河,那是为了救回吴玠和种师道,其中有对两位抗金英雄的尊敬,还有出于对吴非的承诺。
去年到金国,那是为了救缨络出来,因为缨络是宗家的救命恩人。
组织大宋自愿军到夹山,那是因为萧小小也救过自己,并且还是与自己有了肌肤之亲。
这一次南征交趾,纯粹是为了朝廷!这是给赵佶卖命。
这次,总不能是自己又出人、又出经费了吧?
朝廷怎么说出得支援支援。
就算本少爷是大宋首富,也经不起这么折腾。
宗舒迟迟不动身,也没有安排宗泽、种师道和吴玠动身,这分明是在拖!
在蔡攸看来,宗舒这是想耍赖,根本就是不想去南疆!
宗舒一定是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了信息,意识到了南征交趾的艰难和危险。
既然已经答应了,你现在又反悔了?
于是蔡攸就在朝堂上提出此事,给宗舒上上眼药。
中书舍人吴非站出来了:“陛下,我认为我师父,这是在等。一则,是等朝廷的态度。二则是等合适的时机。”
“朝廷的态度,那就是兵员、饷银、粮草是否到位。古人曰: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合适的时机,我师父应该是在等冬天到来。冬天到了,南方酷热和瘴气之毒就会减轻。”
大家一听,很有道理!
李若水、陈过庭甚至包括过去蔡京一系的官员们也都同意吴非的分析和判断。
“要粮草,要兵员,朕都给,附马就不能明说吗?”
赵佶也是急了,一个小小的交趾都那么嚣张,实在是难以忍受。
“陛下,我师父脸皮薄,不好意思与朝廷谈条件。再加上他是附马,也不好干涉朝政太多。他不提出,主要是避嫌。”
吴非的话让赵佶都不禁笑出声来。
宗舒,脸皮薄?
这小子脸皮厚得比城墙拐弯还要厚。
如果说完舒的脸皮薄,其他人,根本是连脸都没了。
宗舒是附马,不好干涉朝政太多?
想一想,这几年朝廷发生的大事,哪个没有他掺搅其中?
宗舒被人称为“朝堂搅屎棍”,难道是白叫的?
听吴非在朝堂上几次发表意见,赵佶感到此人挺有见识、很有眼光。
他居然这么看待宗舒,这厮年龄也不大,眼睛怎么出问题了?
随即,赵佶命令蔡攸马上筹集粮草和五十万人马先到广南西路。
蔡攸上眼药没有成功,马上又提起了大宋自愿军的返回问题:
“大宋自愿军只回来了三个人,其他近三千人留在辽国,这分明是要挑起金人的怒火。我们的大移民正在进行,数万名正在搬迁的路上。倘若此时金国得知我大宋出尔反尔、不讲信义,岂不是又要收回燕云之地?”
“蔡大人,此言差矣!”吴非的官员虽低了蔡攸几级,但由于是皇帝近臣,倒也不怕:
“我师父与完颜弘签的协议,就是让宗泽、种师道和吴玠返回,并没有说让大宋自愿军的将士全体返回。何来出尔反尔、不讲信义之说?”
“如此雕虫小技,与市井小人何异?我们没有达到金国所提的要求,金国就一定会收回燕云之地。如果金国发雷霆之怒,恐无人可承受。亡羊补牢,未为晚也。臣斗胆建议,撤回大宋自愿军,同时派宗舒出使金国。”
蔡攸所提建议,也是履行双方协定里的内容,倒也挑不出什么毛病。
但大家都心知肚明,金人让宗舒出使,明显就是不让他回来了。
因为宗舒就是金人的敌人,特别是完颜萍对他恨之入骨呀。
其实大家想的是,尽快完成向燕云地区的大移民任务,等到彻底占住了燕云,到时候,宗舒出使不出使都无关紧要了。
此时,蔡攸提出马上让宗舒出使金国,意图很明显,让宗舒死在金国,为儿子蔡修报仇。
在蔡攸看来,宗舒远征交趾还不一定会死,但只要出使金国,不死也会脱层皮。
因此,蔡攸就马上提出让宗舒出使金国,平息金国的怒火。
一直没有说话的太子赵桓看了一眼蔡攸,笑道:
“蔡大人所言,未免耸人听闻。我大宋自愿军留在夹山一事,金国已经知晓,并未发所谓雷霆之怒。”
嗯?金国已经知道大宋自愿军未撤回?
并且,金主没有发火?
这也太反常了!
“还有一个消息,宗师派她的姐姐梁红玉,带着韩世忠,又带了三千兵马,去了夹山。此事,金国皇帝也已知晓,他对此事也并无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