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领一顿板子!”
“哟,这是潘大人呐,您不是中风了吗?今日怎么比兔子还快?”
“听好了,大家要到一起到,不要有前有后的!”
几百名官员聚集到一起,排起了队,等起了人,聊起了天。
太阳正毒,大街上本来没有多少人,看到几百人扎堆,不由得停下来看起了热闹。
奇怪了,这些人脸无风霜之色,手无茧老皴黑之相,明显是官员,却做起了平民打扮。
不骑驴,不坐轿,更没有下人跟随。
一个一个头戴阳笠、身着短衣,像是一副下地干活的样子。
今天,也并非“大宋劳动节”,这些官员们准备做什么?
一个官职最高的负责清点人数,看看官员是否到齐。
在此期间,两个官员到街边的包子店买起了包子。
有人笑起来,这都什么时候了,还没有吃早饭么?
买包子的官员也反唇相讥:“太子殿下让我等下田劳动,一天恐怕是完不了,中间,难道还让太子殿下管饭不成?”
官员们马上反应过来,马上到街上买东西。
包子一会儿就买光了,官员们又冲向炊饼铺。
炊饼买光了,又冲向麻酥果子铺。
整条街的吃食,居然被官员们扫光了。
此时,人员到齐,大家前呼后拥地往城外走。
老百姓们闲着没事干,跟着出城看热闹,这些官员究竟想干啥。
官员们都来到了“大宋科学院高产稻实验田”。
现在的实验田已经不算是实验田了,比之去年已经扩大了数倍。
太子正站在田头,大宋科学院的水稻专家陈旉指挥着大家下田为稻子薅掉杂草。
官员们纷纷脱下鞋子,进入田中。
时不时地有官员惊叫着跳到田梗之上,啪啪啪地拍打着腿脚。
田中有蚂蝗,趴到了官员人的腿上,一半钻了进去,流血不止。
还是陈旉作了个示范,只拍了两个,钻进皮肤的蚂蝗才掉下来。
官员们的狼狈相让老百姓们哈哈大笑。
陈旉很是奇怪,今天为何这么多官员过来参加劳动?
自从那二百多名官员通过到大宋科学院听课、到实验田干活,将他们向宗氏集团借的银子还完之后,一个个地很少来了。
自从宗舒死在金国的消息传出之后,官员们更是不来了。
“大宋劳动节”那天,陛下因事未来,太子来了,来的官员也是稀稀拉拉的,并且是象征性地活动一下手脚,就回去了。
于是,京城就有一种说法,宗舒一去,太子的威信就大大下降。
就连一般的官员也不看太子的面子。
此一时,彼一时。
现在情况完全变了,太子就站在地头上,官员们来了三百多,从装束打扮来看,今天是准备在这里好好干上一天活。
这一切都是因为宗舒活着回来了。
太子看着官员们卖力地干着活,心中十分满意。
如果把这些册子交给父皇了,这些官员们就根本不会再听他的了。
一旦把册子交出去,自己对这些官员们就再也没有了决定权和控制力。
太子只是让吴非按照这个名单通知了一下这些官员,也没有提及童贯任何事情。
这些官员们,一个个鬼精鬼精的,正是心里有鬼,所以才齐刷刷地前来。
不得不说,还是宗师虑事周全、手段高明啊。
418 升官直如窜天猴
太子在暗赞宗舒高明之时,官员们也在暗赞太子高明。
这些官员们在童贯被抄家之时,就暗自庆幸。
幸好童贯是被砍头了,如果童贯没死,而是被投入大牢,就麻烦大了。
在刑罚之下,童贯一定会把给他送过礼的官员给供出来。
有一些官员甚至开始私下里聚会,童贯一死,他们身上的不光彩记录就会彻底消除。
没料到几天之后,太子直接点名让他们在指定的时间、指定的地点参加劳动。
刚开始还以为这是正常的劳动,但一打听到其他人的时候,一个个都傻眼了。
敢情,这名单不是胡拟的。
在童贯身死被抄家之后,太子就开始点名,这分明是一种警告。
太子肯定是在童贯府中搜出了证据!甚至是详细的清单。
太子,这是向大家拉清单来了。
谁不按时到,谁劳动不积极,就绝对被太子投入大牢。
官员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家心知肚明、心照不宣。
本来还在犹豫,是不是要去向蔡家示好,或者是投向高俅呢,这下子,不用想了。
不声不响之中,太子就收服了三百多名官员。
太子这一招,高啊。
……
太子召集三百多名官员劳动,这让赵楷得知后,气得牙疼。
三百多名官员呀!这可是童贯一系的。
赵楷还没来得及下手呢,被被太子给划拉走了。
更让赵楷生气的是,太子因为抄家童贯,而被陛下给表扬了。
谁都知道,抄家是一件肥差事,太子这得得了好处,又得表扬,鱼和熊掌都得了!
太子对童贯一事的处理,陛下很是满意。
首先是太子把童贯的家财登记得十分全面、翔实,数额之巨大,让人瞪目结舌。
仅从数额来看,充分证明杀童贯的正确性。
而太子面对如此多的财物,丝毫不动心,手下工作人员吴非更是清正廉洁,认真清点、如数上缴。
童贯霸占的田产,也都返还给原来的主人,得到了城外庄园主和百姓的交口称赞。
童贯府上人员众多,太子的安排也十分合理。
每个人都有去处,没有男人落草为寇、女子落尘为妓的现象,保持了大局稳定。
童贯多年来手握朝中重权,他的事处理不好,就一定会引起朝廷动荡、人心惶惶。
而太子的处理方式和处理结果让徽宗极为满意,朝野上下,没有出现任何反对之声。
为此,徽宗专门拨出一部分财物奖赏给太子和吴非。
在此过程中,徽宗发现了一个人才,他就是吴非。
吴非,只是东宫一个七品的小小侍讲。
过去,由于徽宗对赵桓不是很满意,自然也没有关注到东宫的属官。
此人居然有胆量跟着宗舒一起行动,在金国和辽国转战一年多。
当时,宗舒急于回家见珠珠,让吴非留下来,在紫宸殿里给大家讲一年来的经历。
吴非的思维敏捷、滔滔不绝,惊心动魄的战斗经历让他讲得扣人心弦、异常精彩。
这次,吴非又具体负责抄家事宜,帮助太子处理得非常好。
这样的人,就如同宗舒所讲,文武双全,德才兼备,吴非不用,天理难容。
于是,徽宗一高兴之下,就让吴非填补了童贯留下的实缺——中书舍人。
中书舍人的作用可就大了去了,可以按照皇帝的旨意拟定诏书,也可以根据朝廷的律条,对皇帝的旨意提出质疑。
吴非从七品一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