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目前的现实。
辽国被金人打成这个样子,被赶到了大青山,凭什么要大宋给自己岁币?
其实,在几年前,宋金之间签订“海上之盟”后,宋朝就不再向辽人贡岁币了。
宗泽听到萧小小答应了这个条件,激动得想掉泪。
多少年了,澶渊之盟压得大宋君臣喘不过气来,现在终于是废除掉了。
“不管宋、辽谁强谁弱,均不存在朝贡、进贡之说。两国之间,始终要守望相助,遇到困难,不计代价地提供帮助。”
萧小小听到这里,自然又是答应了。
耶律大石听了,感到宗舒的这些条件一点都不过分,本以为宗舒会向辽国狮子大张口的。
没想到宗舒对于两国关系的定位如此公平。
其实,如果宗舒向辽人要大宋称臣,作为大宋的附国,耶律大石甚至就想答应。
毕竟,辽国的国主被人掳走,今天又被宗舒给救了。
辽国,已经不是过去的辽国,称霸草原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这样就好办了。对于金人,我们将采取七字方针:拦头、击腰、捅屁股。”
“大宋自愿军,留在这里,与你们并肩作战。这叫拦头。”
“李纲,太常少卿,被任为河东、河北宣抚使,已带两千精兵进入大名府,他的任务是击腰。”
此话一出,李少言骄傲地进行了证明。
“我的任务,就是带着李少言、曹宗申、牛皋等大宋勇士,深入金人的会宁府,捅他们的屁股眼去。”
宗舒的话是粗俗加粗鲁,但听着很是提气。
这就是宗舒送给萧小小的大礼包之一。
宗舒的任务最为艰巨,深入敌人的后方,没有支援,人生地不熟,很有可能陷入绝境。
不要说萧小小,就连耶律大石等人也感到安定很多。
在夹山的战斗,虽说苦了点。但总算是迎来了支援。
这种支援是全方位的,不仅仅是在巩固在大青山这个最后的阵地,宗舒还在金人的后方、腹地进行战斗。
这样一来,大青山的压力就会大大减轻。
“唉,只是,”宗舒深深吸了一口气:“我在金人的屁股后头,最担心的却是这头。”
耶律大石感到,宗舒可能是担心辽人与大宋自愿军配合不好。
随即,耶律大石站起身来,朝着宗泽和种师道的方向深深弯下腰去:
“宋辽之间恩怨百年,是是非非纠缠不断。宗少爷射我双眼,我立誓决不计较。希望,经略相公不要为过去的事、逝去的人而挂怀。唯如此,才能共同面对强敌。”
种师道正想说呢,宗舒说:“我倒不是担心你们的恩怨,我是担心我的小小,我的女王,我不在,恐怕有人心存不轨呀。”
有人敢对辽国的国主心存不轨?是谁吃了熊心豹子胆?
宗舒瞄了一眼耶律不才,对萧小:“为了防止这一点,我专程给你带来了一件东西。”
311 不堪入目的礼物
“我倒想看看,是什么礼物。”
萧小小知道宗舒善于发明新的物件。
而且他还知道汴梁城流传着一句话:宗舒出品,必为上品。
她带着萧铜和萧铁从密县基地返回辽国的时候,宗舒送她了不少东西:
瓷吹针、碘伏、青霉素。
每一样东西,都在与金人的战斗中发挥了极大作用。
在好多次金人即将攻入的时候,正是因为有了瓷吹针,辽军才一次次化险为夷。
碘伏和青霉素就更不用提了,凡是受了皮外伤,只要用了,都活了下来。
因为药品数量少,所以只用于将领受伤之时。
没有用碘伏消毒的,很多都得了破伤风死去了。
一个月前,萧小小从密县基地带回来的药品就全部用光。
刚刚退到夹山之时,辽人在这里摆上了石头,用于防御。
但是效果很差。此时,萧铜拿出了一个卷筒。
这是在密县分别时,宗舒让萧铜带上的。
这个卷筒里,是宗舒用炭笔画出来的图和文字说明。
内容都是山地的防守、寨墙的制作,拒马的应用。
特别是图中提出,山地战当中各种沟壕的运用,对于萧小小包括萧铜、萧铁来讲都是全新的。
有了这些图,萧小小按照宗舒的图示构筑山地工事,这才算是挡住了金人一天又一天、一波又一波的攻击。
正是有了这些图,萧小小在族人当中的地位更加凸显出来。
等辽人在夹山立住阵脚之时,萧小小才来得及想一些细节问题。
一个巨大的疑问笼罩在萧小小的心头:宗舒为何那么早就提供了这些山地作战的图集?
萧小小从密县基地出发返回辽境之时,耶律大石和父亲萧达正在节节抗击金人,那时的战场主要是草原,连个山包都见不到。
难不成,从那时起,宗舒就已经作出了判断:辽人迟早要退入大青山。
如果是这样,宗舒的战略判断能力神准的可怕!
他早就预测了辽国的败退路线,并且从那时起就想好了在大青山的防守策略。
他为何如此?
萧小小不禁想到与宗舒在汴梁城的几次长谈。
那时的宗舒只是个富家少爷、纨绔文盲,却竟然与她谈论草原的地理风情。
她和宗舒还在金人攻占黄龙府的问题上争执起来。
宗舒嘲笑辽人,根本不懂得守城,她还很不服气。
现在看,辽人防守的能力,的确是烂。
如果不是宗舒提供的山地战的图示,辽人恐怕早就垮掉了。
在被金人追击后,她被金人俘虏,正在绝望之时,宗舒出现了。
以至于每到危急时刻,她就会第一个想到宗舒。
那次被宗舒救之后,他们共同赶到土匪老窝——超化寨。
在这里又一起消灭了六十名匪徒,那天晚上,宗舒还十分粗鲁地让梁红玉压住她。
她的伤正是在敏感地带,宗舒在治伤之时,还色迷迷地多看了几眼,多摸了几下。
那夕那时,好羞人啊。
在共同防御金人的过程中,耶律大石会主动听取萧小小的意见。
了解了萧小小的图示出自宗舒之手,耶律大石不禁感叹一句:
宗舒之才,堪比孔明诸葛亮!
萧小小很是奇怪,就问耶律大石,孔明诸葛亮是谁。
耶律大石告诉萧小小,孔明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
《三国演义》的作者正是宗舒,现在已经出版,不少辽人也在阅读。
耶律大石双目失明,他让身边人读给他听。
耶律大石越听越是有味,越听越是精彩,而后来他却听出了别样的味道。
《三国演义》不仅仅是故事,深层次的是展示了汉民族最顶尖的智慧。
那宏大的叙事、恢弘的场面、刀光剑影的战场,无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写出这么有智慧的巨著,那么作者宗舒,岂不是更有智慧?
难怪,宗舒只带领着区区十几人,敢潜入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