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2 章(1 / 1)

重启大宋:从科技兴国开始 睢关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大家都不理解。

宗舒说道,这样做,是为了防止各种疾病的产生。

历史上每次大的疫病,都是与城市的排水、排污不畅,导致蚊虫滋生,为病毒的生成与扩散创造了条件。

哪怕多花一点钱,也要超前一点,把环境搞好。

本来,宗舒还想着为每家每户装上马桶,但怕流民们一下子不习惯。

不要说流民们不习惯,恐怕达官贵人们不一定能够接受,在家里怎么能拉屎撒尿呢?

所以,宗舒就采取了几家共用一个公共厕所的做法。

为了让流民们安心工作,宗舒交待林灵素多设置一些公益岗位,比如打更的,保洁的,维持秩序的等。

从一开始,宗舒就要为这里的人们定下规矩,让大家自觉养成文明习惯。

有教育不一定有教养,有文化不一定讲文明。

于是,密县基地开办了一个“文明夜校”,制定了“文明公约二十条”。

除了不偷盗、不打架等众所周知的之外,又规定不许乱扔垃圾、不许乱吐口水、不许随地大小便等等。

对于违反文明公约的,实行积分制处罚,积累到一定的罚分,轻则罚收夜香、扫地,重则罚银钱。

屡教不改者,从密县基地开除,想去哪儿去哪儿。

每个人的积分都要公开,让大家心服口服。

这一路看来,太子和珠珠包括李少言都大为叹服。

宗舒不仅仅亲自规划了整个密县基地,还将大家的日常生活都考虑得如此之细。

与这里的环境和秩序一比较,汴梁简直得乱得不成样子。

这里热火朝天,但又井然有序,主要是这里的流民规规矩矩。

办“文明夜校”,制定“文明公约”,这些流民没有一个反对的。毕竟,这是恩公宗舒提出来的。

当时宗舒对大家讲:“本少爷是最文明的文盲,不讲文化,讲文明!”

刚开始,流民们因为习惯问题有所违反,但时间一长,涉及到他们能不能在密县基地生活下去,所以都小心起来。

在大家都遵守的时候,忽然发现了巨大的好处。

人们生活在这里极为惬意,就连汴梁城都比不上。

李少言来密县基地多次了,主要是和老朋友牛皋、曹宗申等人吹牛聊天。

这里唯一的缺点,就是没有青楼妓馆。如果有这些,李少言宁愿天天泡在这里不回去。

241 不要留恋带毛的笔

睢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接着再看更方便。

太子看到这里的排污排水系统,十分羡慕:如果将这些运用到皇宫之中该有多好。

看出了太子和珠珠的羡慕,宗舒说道:“皇宫的改造太难,把排污管道铺好了,外面怎么办?”

这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工作,一处改造,全城皆动。

这工程没有几十万两银子,根本下不来,宗舒可不想拿自己的钱,让皇宫来享受。

走到黄花寺的山门前,太子和珠珠找到了一种熟悉的感觉。

正是在这里,宗舒开启了他的神奇之旅。

正是在这里,大家找到了质量上好的石炭,太子逐渐巩固了地位。

太子之所以当时相信宗舒能找到石炭,并和他一起来密县,主要还是珠珠的劝说。

往东走一些,就到了石炭洞的入口。

宗舒让太子和珠珠回黄花寺休息,他要亲自到石炭洞里看一看。

谁知道珠珠非要陪着宗舒一起进去。

“珠珠,你要知道,挖石炭很危险,随时都有塌方的可能。还有瓦斯爆炸之类。你千万不能以身犯险。”

宗舒还没说完,珠珠坚决要陪他前去,并套用了《射雕英雄传》里黄蓉对郭靖的一句话:

生,我陪着你;死,我陪着你。

珠珠都不怕,太子当然也不能认怂,于是大家一起进了矿洞。

小摩托曹宗申的哥哥曹大成,担任了石炭矿长,负责生产、技术和安全。

一进洞里就发现,里面曲里拐弯的,除了个别地方会向下挖之外,其他基本是处在一个平面。

这里面不像是挖矿的,而像是挖了一座山中之城。

只不过,这山中之城的道路虽平,而方向却是曲里拐弯的,如果不是人领着,一不小心就会找不到来时的路。

不一会儿,大家不知不觉转到了上面,因为这里有透气孔兼瞭望孔,可以看到外面的情况。

大家所在的地方离刚才的进口,已经高出了十余丈。

这就相当于在山中搞了一个旋转式的道路通了上来。

盘山路很容易修,只要有足够的人力。

在山体内部的盘山路,大家却是头一次见到,其难度太大。

李少言从进矿洞开始,就感觉好像是来到了任丘的曹家庄地道。

这里也有休息区,还有一些空间他可以看出来将来的用途。

在这里挖地道?难道外面的城墙还不足以挡住金人?

这里的石炭资源非常丰富,由于工具所限,其产量不可能与后世的相比。

所以,在这里挖石炭,宗舒要求大家务必做到三点:首先是安全底线,第二是军事用途,第三是经济效益。

石炭越往下挖,费劲越大,成本越高。

因此,宗舒就让曹大成依照曹家庄地道的样式和功能,又加上后世的一些战法需要,来修建密县石炭的地道。

按宗舒的要求,在石炭矿里挖地道,尽量往远处延伸,最好与超化寨相连。

就密县石炭的储量,照着修地道的挖法,上百年也不会枯竭。

这样一来,既可以保证足够的出炭量,又可以满足基地的军事功能。

洞内其实危险性不大,顶部都有巨木支撑。连胆小的珠珠也是神色如常。

宗舒原来还在担心会不会有瓦斯,现在看根本不会。

已经完工的地道,基本是枝枝岔岔、四通八达,即使有瓦斯,也不会聚集。

曹大成带着大家从另一边出来了,这已经是另一座山。

向右一里左右,又出现一个矿场,林灵素说道:“宗师,那是石墨矿,石墨矿果然和石炭矿是伴生的。”

宗舒急忙奔过去,拿起矿工们推出的石墨矿,看了看成色,用手捏了捏。

按固定碳含量,石墨可分为高纯石墨、高碳石墨、中碳石墨及低碳石墨四类。

宗舒可以判断,这里的石墨属于高纯石墨和高碳石墨。

林灵素又告诉他一个好消息,密县的木材丰富,所以就在这里设了一个铅笔工坊。

在大宋科学院百工学员的研究之下,铅笔已经制出了成品。

林灵素一直没有告诉宗舒,一是因为宗舒太忙,二是也想让宗舒到密县来视察一番,以便给师父一个惊喜。

进入铅笔工坊,就看到了码得整整齐的铅笔,和后世用机器做出来的铅笔没什么大区别。

宗舒用铅笔试了一下,写出来的字,真黑!

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