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0 章(1 / 1)

重启大宋:从科技兴国开始 睢关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通装束,但眸子里却掩盖不住那种威猛彪悍之气。

只打量一眼,赵桓就感到,禁军来一百人,恐怕都不是他们的对手,毕竟他们是从战场上走出来的。

一到密县基地,赵桓吃惊了。

半年前,赵桓和宗舒一起来到密县寻找石炭,那时,这里只有一个黄花寺。

而现在,居然变得如此热闹,简直就像一个小城镇。

索须河边,流民们正在紧张地施工,那是在垒城墙,城墙已经垒到了两丈多高。

这城墙纯粹用石头砌成!

更让人震惊的是,这石头巨大无比。

如此巨大的石头砌城墙,简直是固若金汤!

与密县基地的城墙相比,汴梁城的城墙简直不能入眼了!

这些巨石是如何放上去的?这简直是太神奇了。

珠珠替太子提出了疑问,林灵素马上带大家到一个巨大的装置前。

“这莫非就是抛石机?”赵桓摸了摸装置的绞索,用手腕比了一下,差不多粗细。

抛石机?抛石机能抛出这么大的石头?

赵桓对于抛石机的概念,恐怕也只是看了曾公亮编的《武经总要》,或者是道听途说。

“太子殿下,这是宗师发明的,起重机。”林灵素连忙解释道。

起重机?这个名字还是头一次听说。顾名思义,就是把重物拿起来。

原来,将这些巨石搬上高墙的,就是这种起重机。

珠珠自觉地靠近了一点宗舒,心里满是幸福。

自己要嫁的这个人,是她从未见过的、最有智慧的男人。

在他这里,没有什么事情能够难倒他。

“宗师,我想起来了,”李少言忽然兴奋地说:“你说你要做个什么起重机来着,对了,叫做拉稀屎起重机!”

拉稀屎?李少言,你的耳朵怎么长的?

我何时说过这起重机叫拉稀屎?

本少爷到皇宫收过一次夜香,整了一罐子尿,也不能揪住我这一点黑历史不放吧?

“李少言,一会儿你吃点巴豆,拉得你起不来,用起重机把你给吊起来!”宗舒说道。

“宗师,我没记错,就是拉稀屎起重机!”

“唉,你的耳朵有毛病吧。我这叫,希腊式起重机!”

239 太子的感动

???

李少言应该不是说谎,希腊式起重机,一定是他不小心说秃噜了嘴。

李少言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希腊式”,听成了“拉稀屎”并不奇怪。

在中国古代早就有了起重机的雏形,《孙子·攻谋》记述,攻占敌城时必须建造带楼橹的车。

这种车是一种杆上安有滑车的活动瞭望台,原理与起重机差不多,只不过承载的是人。

滑车也是一种起重机械,主要构件是木架、滑轮、短轴、及绳索,其核心构件是滑轮。

滑车使用绳索绕在滑轮中间的槽内。

滑轮中穿一短轴,两端固定在木架上,这种机械叫定滑轮滑车。

但这种车远远不能满足宗舒的需要。

既然要建基地,那就建最宏伟、最坚固的。

密县山上到处都有大石块,这种滑轮车倒是可以把石头运到。

随着城墙不断增高,想把石头放上去,滑轮车就明显不够用了。

宗舒想起了希腊式起重机。

有人说,中国的建筑史是用木材雕刻的,西方的建筑史是用石材垒成的。

古希腊人以其不朽的石头建筑而世界闻名。

在没有现代机械设备的帮助下,他们建造出了许多宏伟的建筑。

考古证明,希腊历史上第一座石质寺庙的建造者,就使用了一台原始的起重机械,它甚至能够提升重达二百至四百公斤的方石块。

这个时代已经有了轮滑车,让木匠做起希腊式起重机来,并不难。

有了宗舒的图纸,那就更加简单。

因为要迎接太子和公主殿下的到来,垒城墙的流民已经暂停了手里的活计,站得直直的。

这些流民们都知道,他们能在这里得到一份工作,是宗舒给他们的,而宗舒则是代表了太子殿下。

现在,太子殿下带着公主,一起来基地看望大家了。

这些流民本来是背井离乡,有的在刚刚过去的冬天都快饿死了。

正在此时,密县基地大量招收流民,于是他们都纷纷前来。

没想到,这里只要有一把子力气,就能吃饭,甚至一个月还有几两银子。

有的流民把家人也接来,基地还负责给他们建房子安家。

流民的家人也都可以参加力所能力的劳作,都可以得到相应的报酬。

这样的日子,是流民们过去想都不敢想的。

大凡流民,不是家乡遭灾了,就是因种种原因回不去了。

他们已经把密县当成了第二个家乡,甚至已经成了第一家乡。

有饭吃,有房住,有活干,其实是很多普通人最朴实的梦想。

在这里,他们找到了梦想。

为了保卫这里,基地还训练了几十名勇士,这些勇士还到北方与辽人干了一架。

他们还从辽军的大营里救了种家军的统帅。

这些被皇帝授予“大宋勇士”的人,平时就在密县基地,保护流民的安全。

流民们以前经常遭到流氓、土匪的洗劫、骚扰,现在根本不存在这种情况。

这几十名勇士,不出去招惹人就算是贼人们烧了高香。

流民们带着家人,在这里干活、生活,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这一切,都是宗舒给的,都是太子殿下给的。

太子看过来了!

还有那个漂亮的珠珠公主,即将成为宗舒妻子的那个公主,看过来了!

流民们激动了,离得近一点的流民不由自主地跪了下来,语无伦次地叫喊着。

所有的流民们都跪了下来,附近玻璃工坊、瓷器作坊、铁艺坊还有在山上建房修路的人们都奔出来,在各自位置朝着太子跪下。

“陛下!”

“殿下!”

人们一个个地叫喊着,短短的称呼却包含了感激、感恩等诸多情绪。

现场一下子跪了两千余人,喊声阵阵,声势浩大。

片刻之后,有人喊着喊着带起了哭腔,最后哭成一团。

珠珠感动了,不由自主地靠近了宗舒,宗舒趁机拉起了她的小手。

太子赵桓根本没有见过如此阵势,看到这么多人向他跪下,从神情到喊声,他完全听得出来。

何德何能啊,他也没有做过什么,而这些人对他是如此地崇拜和爱戴!

以前,他经常听侍讲吴非还有太傅李若水给他讲大的道理,要施以仁政,要爱民如子。

到底如何施仁政?他听得稀里糊涂,都是一些原则性的道理,还没有操作性的措施。

爱民?他平时除了接触大臣,就是接触宫女太监,对老百姓的生活根本不了解。

现在他的鼻子忽然有些酸,原来,只是让这些百姓有饭吃,他们就觉得恩重如山。

难怪,宗舒说让他多出来走一走。

他只是刚到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