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时候,可能宗舒就已经通过梁师成知道考题了。
当然,苏易文章当中提出的“黄金分割律”倒是一个重大发现。
很明显,这个发现完全是宗舒从他的画作中发现并总结出来的。
可以说,这篇让苏易中状元的文章,与苏易本人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从文字上看,是珠珠的功劳。
从内容上看,是宗舒的成果。
因此,对苏易这个状元,徽宗倒是没有看上,所以也没有按惯例来。
最后,吏部让苏易当了一个正八品的“大理评事”,与大理正、丞分掌断狱。
哪知道,吏部要通知苏易上班的时候,苏易才知道他被任命为“大理评事”。
让吏部官员非常恼怒的是,苏易没有接受此项任命,理由是他不会大宋律,不会断狱判案。
吏部官员解释说,做官是管事的,钱谷、财税、河工、屯田等事务谁都不是一开始就会的。
既然能考上状元,学习断狱就没有什么难度。
哪知道苏易说,他要去大宋科学院,任数学教习。
官员追问为什么,苏易说道:“师命不可违。”
官员回去告诉了吏部侍郎,此消息立马传开,最后到了徽宗耳朵里。
还有这么傻的状元!
人们这才想起来,在放榜的时候,宗舒让苏易跪下,说他算个屁,还让他老老实实回科学院。
据大宋科学院的人说,苏易和宗舒一起编了一本教材叫《数学基础》。
一些有心人在猜想,苏易的状元是不是徽宗故意给的?
要不然的话,徽宗怎么就刚好出一个《易数》的题?
不过,徽宗为何又与宗舒打赌?这不是很矛盾吗?
而大宋科学院的人则是扬眉吐气,看看,新科状元连正八品的官都看不上!
还是我们大宋科学院,香啊!
这样一来,大宋科学院的名气反而暴涨!
一些没有中榜的举子,一看排名这么靠后,感到就算是再参加会试也没有什么希望了。
有些就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到大宋科学院去应聘,结果真的就被录取了。
林灵素当时就出了一些题,考他们,并领着他们参观实验室,让他们看一看碘单质的提取。
凡是对这些表现出极大兴趣的,林灵素当即录取成为学员,每个月可以领到二两银子。
举子们既感高兴,又感意外。
到这里当学员,不仅不用交学费,还能领到银子。
按照宗舒的意见,林灵素只招了两名举子任“思想品德课”的教习。
任“思想品德课”的教习,还可以教大家四书五经,每个月可以拿到十两银子。
两名举子都出身贫困家庭,提前支取了一个月的银子,十分高兴,这也是一个相当好的谋生出路。
这待遇比很多地方的书院教习都要好。
本来还在观望的举子看到大宋科学院还不错,纷纷前来。
此时,他们已经放下了过去的那种自尊,因为这种自尊早已经被宗舒在放榜的时候给摧毁了。
新科状元都在大宋科学院里任教习,自己一个落榜的举子,还有什么可难为情的?
更何况,大宋科学院的校名,还是陛下亲自题写的。
让他们失望的是,“思想品德”教习只招两名。
如果想任其他课的教习,必须在百工方面有一技之长。
大多数举子除了之乎者也、子曰诗云这一套,其他的实在是乏善可陈。
大宋科学院招的人不多,但关注的举子越来越多。
林灵素在学院门口贴了一个告示,通过回答《大宋时报》每期的“科学问答”,也有机会成为科学院的学员或教习。
这样一来,《大宋时报》的销售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这天,宗舒正在大宋科学院指导做实验呢,东宫侍讲吴非慌慌张张地跑过来说:“恩公,大事不好。”
“慌个毛!怎么了?”
“恩公,你赶快到密县避一避。”
216 你也知道害怕
吴非说道,郓王赵楷在朝堂上,控诉宗舒犯了四宗罪:
争抢学子、动摇国本、培植党羽、图谋不轨。
现在陛下已派人抓捕宗舒。
听到这里,宗舒笑了,吴非,能不能不要这么大惊小怪?
不就是几个举子到大宋科学院就业吗?有什么大不了的?
郓王赵楷就是故意找茬,这纯粹是在刷存在感。
让宗舒气恼的是,你刷存在感,怎么刷都行,怎么单单找上自己?
只不过是被郓王赵楷告了一个刁状,宗舒就得跑到密县去避一避?
如果真按吴非的要求去避,岂不是正中了赵楷的下怀,岂不是说明他宗舒心中有鬼?
这回是禁军来到了科学院,把宗舒带走了。
看此情景,吴非立马捶胸顿足,一通“呜呼哀哉”。
来到紫宸殿,还是那帮大臣。
宗舒首先是给徽宗下跪,心中一直在念叨,我跪的不是昏君,我跪的是老泰山,理应跪的。
跪的时候,宗舒偷偷瞄了一眼,徽宗的脸上看不出有任何恼怒之色,一副等着大戏开场的期待神情。
郓王赵楷首先开呛,声色俱厉,摆出了宗舒的“犯罪事实”,大有一口把宗舒生吞活剥的架势。
还是那四宗罪,郓王一边数落,不少的大臣也居然附和起来。
就连陈过庭也说宗舒与陛下争抢学子,的确是动了朝廷的执政根基。
陈过庭不是挺正直的吗?
今天怎么也站在赵楷一边?
“陈大人,八千名落榜的举子,进了大宋科学院五人,五个人,也算是大宋的执政根基?”
宗舒哂然一笑:“这五个落榜的家伙,这么废物,也算得上是执政根基,那各位大人,算什么?”
“难道真的是印证了,我那句著名的判断:状元算个屁?”
宗舒的话如同一瓢水泼进了大油锅,一下子把官员们的情绪给引爆了。
四品以下的官员,那些没有去过通真宫,没有被宗舒救过的官员们怒了。
这些人已经忍了宗舒很久了。
这些官员,哪个不是辛辛苦苦多少年,把典籍读了一遍又一遍,最后考上进士的?
哪知道宗舒三番五次地扬言说,“状元算个屁!”
这等于说是把所有的文人,特别是文官集团给得罪得透透的。
状元算个屁,那么其他人根本连屁都不如。
很多人都在等着看宗舒的笑话,等着他赔掉一百三十万两银子。
但是没想到,宗舒赢了,苏易中状元了。
在放榜的当日,宗舒这厮当着上万人的面,把所有的举子包括文人,都又羞辱了一次。
更过分的是,苏易拒绝了吏部的任命,一个正八品的“大理评事”还看不上眼!
苏易不想当“大理评事”,要到大宋科学院当什么数学教习!
苏易的理由是“师命不可违”。
这一切,都是宗舒在后面操纵的。
宗舒的所作所为,在文官集团中引起了强烈愤慨。
赵楷正是抓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