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还害怕徽宗故意不点苏易为状元,就凭苏易,怎么可能进入殿试环节?
看李若水不搭理自己,宗舒这才找到了刘皇后。
刘皇后说道:“宗舒,官家断不会以貌取人,你大可放心。”
不会以貌取人?
如果真要以貌取人,苏易长的倒是一表人才,宗舒反倒不担心了。
宗舒担心的是,徽宗以人取人!
偏偏不点苏易为状元!谁也无话可讲。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文章好坏、质量高下,没有绝对和统一的标准。
“皇后娘娘,苏易如果进入殿试,陛下看到苏易,肯定让他当探花,这不公平啊。”
宗舒也不管那么多了,干脆把话挑明了。
“宗舒,朕就依你所言,一切公平公正。殿试时,仅阅卷,不阅人。”
接话的正是徽宗,下朝后就来到万福宫,恰好听到宗舒的话,这厮居然怀疑他故意为难。
这小子是不是因为心虚了,来故意找茬,而后四处叫嚣考试选拔过程不公平不公正,再择机退出!
李若水其实已经找过徽宗,说了宗舒的建议。
徽宗立马意识到,宗舒这厮肯定是胡搅蛮缠!
刚退朝,发现宗舒又在向刘皇后“反映情况”,这厮这是要广泛造势,为自己体面地退出作铺垫。
越是这样,徽宗就越是要满足他!
想退出,没门儿!
“君子山岳定,小人丝毫争。不在经义策论上见真章,而在细枝末节上费心机,谬哉!”
徽宗立马敲打起了宗舒,意思是,你有本事在考场上把文章写好!不要屎拉不出来怨茅坑!
得到徽宗的承诺,宗舒终于定下心来,立马向徽宗告辞。
……
从此,宗舒的生活很有规律,在汴梁和密县之间切换,一个地方待上三天。
不管在哪里,宗舒都把苏易带在身边。
一会儿在东宫讲书,一会儿到宗氏烟花作坊、瓷器作坊、大宋酒业、大宋药业调研。
宗舒和苏易的行动,让大家莫名其妙。
苏易这是彻底放弃会试了?
宗舒这是要给徽宗白白送一百万两银子了?
有人感到,就算是宗舒输掉了赌局,也能娶到珠珠殿下。
一百万两银子给了徽宗,徽宗把珠珠嫁给宗舒也是非常可能的。
从地位上看,宗舒也是同进士出身,如今的枢密院事蔡攸也是同进士出身。
从财富上看,宗舒日进斗金、家财万贯,这一点几乎是无人匹敌。
至于金人那里也好说,徽宗的女儿也不止珠珠一个。
再说了,金人这些北方蛮夷,也分不清美丑、辨不清好坏。
宗舒与徽宗打赌苏易高中状元一事,在大宋内外、朝廷上下都引起了广泛热议。
村夫野老、市井百工等普通群众都希望宗舒赢下赌局、娶了公主。
文人士子特别是朝廷官员,都希望宗舒输掉赌局,最好是让苏易排名榜尾。
在京城各大瓦子、客邸等举子聚集的场所,大家讨论最多的是,到底有多少人能排在苏易后面。
如果这些举子排在苏易后面,以后就要放弃会试,从此以后与进士无缘。
当然,如果连一个百工出身的苏易都考不过,以后再参加会试,考中进士的希望也不大。
现在,举子们也无心温书,毕竟,四书五经从小都背,早都滚瓜烂熟。
举子们都热衷于参加各种聚会,特别是京城官员或公开或私下组织的诗会。
这种场合,大家都会从中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比如说主考官与副主考的脾气禀性、成名诗作、观点主张等。
综合起这些信息,大家都可以判断今年的考题大概是什么内容。
有的甚至直接打听主考官陈过庭和副主考李若水与谁交好,如果能从他们口中套出信息最好。
每到此时,京城那些有名望的官员,几乎都有举子投递名帖、以求拜访。
甚至还有一些退休的状元,专门开起了“辅导班”,专门押题。
这些押题基本都是围绕近期的朝政热点来,兵刑、财赋、河渠、边塞之利病都在列。
以前,北宋的会试必考四个科目:诗赋,经义,论,策。
目的是“国家以科目网罗天下之英隽,义以观其通经,赋以观其博古,论以观其识,策以观其才。”
考试内容的改革是从王安石开始的。
王安石曾跟宋神宗说:“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致不如古。”
比此以后,会试的内容不再考诗赋,专门考经义和策论。
之所以对考试进行改革,主要是王安石比较强硬。
而现在考试制度又要变化了,会试只考一门:经义。
策论,不考了!
不考策论,对于蔡修来讲,实在是一大损失。
策论就是要针对当前朝廷在内政、军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研究之后提出解决的办法。
对于平常的学子来讲,蔡修这样的最具优势,毕竟家人都是做官的,平时家人所谈论的东西,都与朝廷的大政方针有关系。
不考策论,蔡修就只能和大家拼经义。
蔡京告诉蔡修,之所以不考策论,他分析,主要还是因为宗舒。
宗舒曾经判断过辽国的中京、西京要两个月之内被金人攻陷,大宋北伐辽国必然大败而回,这些都被一一应验。
策论所考的,并不是文辞的优美,而是看能否准确把握局势,能否提出对策。
从这两个事情看,宗舒在策论方面应该超出平常人很多。
有了宗舒在大形势、大方向上的判断,苏易作出的策论能差到哪里去?
策论,是宗舒让苏易考上状元的最大依仗。
陛下不考策论了,这是把宗舒最后一点希望也给掐灭了。
为了一个人,把考试内容都给改了。
蔡修叹了口气,陛下这么一改,固然是打击了宗舒的嚣张气焰,但他却成了受害者和牺牲品。
202 备考
蔡修不爽了,而蔡京却是浑身通泰。
宗舒在和陛下打赌之时,蔡京也凑了个热闹,如果苏易考不中状元,宗舒就要赔给他三十万两银子。
如果苏易考中状元了,他的长孙蔡修就要去皇宫收夜香。
冷静下来之后,蔡京感到宗舒应该不是个莽撞之人,他真不懂宗舒的底气来自哪里。
听到这次会试与殿试只考一门经义,蔡京感马上明白了陛下的高明之处。
宗舒最有把握的就是策论,虽说宗舒文辞方面差了点,但他胜在对局势的判断上。
能够准确地判断局势,就能提出相应的对策。
陛下不考策论了,宗舒的优势立即荡然无存。
看来,这次宗舒要大赔特赔了,赔陛下一百万两,赔蔡家三十万两。
至于蔡修这次会试不占优势,会退后几个名次,但这根本没有什么。
只要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