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6 章(1 / 1)

重启大宋:从科技兴国开始 睢关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然是在保护童贯!

台谏官员们坐不住了,几乎个个提笔,写起了奏章,内容都是弹劾童贯。

……

紫宸殿,早朝。

由于涉及到北伐辽国的定论、童贯所作所为的定罪,宗舒也特意被通知参加朝会。

太子赵桓的“禁足”期还未到,但由于太子上书提醒,北伐辽国不可大意,辽军的实力仍然强悍,现在看来是完全正确的。

因此,赵桓的“禁足”自动解除,也站在大殿之中。

童贯向徽宗承认,由于害怕辽人尾随种家军进入雄州城,担心北伐的指挥中枢受到致命打击,只能是舍车保帅、紧闭城门。

这个理由让大殿一阵骚动。

舍车保帅,这个车不就是种师道和种家军么?

这个帅,不就是你童贯吗,当然了,还有赵构,但赵构只是挂了个名而已。

蔡京和高俅等人却听得出来,童贯这是在向徽宗说:你儿子赵构还在城里,我是怕辽人进来伤害赵构!

童贯这厮太狡猾了,明明是自己怕死,却说成是保护康王赵构。

如果康王赵构有什么不测,或者是被辽人抓住了,这比种家军覆灭还要严重。

徽宗此时居然,对童贯点了点头!

官员们大多数都看了《大宋时报》,已经被宗舒的《伐辽记》和最后的《编者感言》洗了脑。

听到童贯如此说,大家都已经是义愤填膺、难以自制。

童贯接着说出了处理意见,鉴于他在北伐过程中对辽人的战力估计不足,导致种家军失败,他愿意承担应当承担的责任。

蔡京、陈过庭等人也不吭声,就等着听童贯如何“自行处理”。

童贯趋前一步,摘下了自己的官帽:“臣请辞现任职务,还请陛下另任贤能。”

梁师成赶快接过童贯的官帽。

童贯辞职了?要告老还乡了!

还没等徽宗说话,童贯马上道:“陛下,臣走后,务请守道接任,守道此人,熟礼制,知政务,是上佳人选。”

童贯不愧是使相,一个能与蔡京掰手腕子、平起平坐的人物,这一招玩得实在漂亮。

他辞职了,还不忘扶植一个身边人代替他!

梁师成,字守道,也是个太监,与童贯是同一类人,两人的关系莫逆。

梁师成担任童贯留下的职务,和童贯在任没有太大区别!

这厮,打得一手好算盘!

蔡京也没料到童贯使出这么一招!

本来,蔡京寻思,等着童贯自行处理之后,位置空出来了,他再让郓王赵楷提出意见,让大儿子蔡攸担任太尉。

哪知道童贯,上来就说辞职,紧接着就推荐继任人选,打蔡京一个措手不及。

在宗舒看来,现在的朝廷里除了陈过庭还算不错之外,其他的基本都是一般黑的乌鸦。

至于李若水倒是刚正不阿,但刚刚提拔成太子太傅,从七品跨到了从一品,就已经是大大破格了。

如果让李若水再提拔为正一品,估计也会引起众多官员不满。

梁师成拿着童贯的帽子,对于童贯提议让他当太尉,并没有太多吃惊。

看来,童贯和梁师成早就商量好了对策。

听到童贯的提议,梁师成没有推辞,也没有任何谦虚,而是直接向徽宗跪下,表起了忠心。

不用说,这些表中心的话是提前写好的,宗舒听得半懂不懂,反正是很有文采。

梁师成越背越是激动,于是徽宗马上想起了梁师道的种种好来。

“众卿家,守成接道夫之位,可有异议?”徽宗问道。

听徽宗这口气,是赞成梁师成接童贯的位置了。

官员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而后又看看蔡京,都不说话了。

赵楷看了看蔡京,仿佛在询问,是不是要按预定方案,提出蔡攸这个人选。

徽宗的眼光巡视了一圈,最后落到了蔡京脸上。

徽宗的目光忽然变得很冷,蔡京马上明白了徽宗的意思。

皇帝再怎么不关心政事,也是皇帝!从蔡京与童贯相斗开始,徽宗就在玩制衡之术。

如果是梁师道接替童贯,那么梁师道和蔡京又是一对平衡。

如果蔡京此时推荐一个人接替童贯,那蔡京在朝堂之上、百官之中,岂不是一手遮天?

这种局面,是任何一个皇帝都不愿意看到的。

或者,童贯、梁师成和徽宗已经提前沟通并达成了一致,否则也不会有梁师成这么声泪俱下、生动流畅的陈述。

这就相当于梁师成的就职演说。

宗舒心想,有了梁师成的保护,童贯根本得不到应有的惩罚。

徽宗看蔡京也不吭声了,其他人估计也不会有意见了。至于太子,他什么时候主动提出过意见?

“既然众卿家都没什么意见,”徽宗正要宣布,忽然大殿响起了一个突兀的声音:

“且慢!”

又是宗舒!又是“且慢”!这小子又想闹什么幺蛾子?

“陛下,我认为,今天朝会的任务不是任新官,而是:除屎尿,清道夫!”宗舒越众而出。

童贯,字道夫。清道夫,意思就是要把童贯像屎尿一样清掉!

185 到宫里收便便

徽宗心中暗暗有气,这小子怎么光给自己唱反调?

再一看这厮年轻的面孔,心想,这厮还是不太懂自己的心思,不过情有可原,自己也没对他交待。

“宗舒,朝堂之上,岂可出言不逊?道夫尚未提出意见,不可如此贸失!”徽宗马上批评起宗舒来。

蔡京忽然觉得,宗舒今天站到朝堂上,算是对了。因为宗舒恨不得吃了童贯。

童贯冷冷地剜了一眼宗舒,朝徽宗说道:“陛下,臣请连降三级,甘当中书舍人,在中书省了此余生,并以带罪之身,继续为陛下鞠躬尽瘁。”

中书舍人?

中书舍人是正四品,但职责非常重要:按照“词头”即皇帝的旨意起草诏书!

宋代的中书舍人又有一项特权:如果他觉得“词头”不合法度,无论这词头出自皇帝的意思,还是宰相的意思,他都可以拒绝草诏,这叫做“封还词头”。

北宋法律明确赋予中书舍人的权力:“事有失当及除授非其人,则论奏封还词头”。

宋仁宗朝时,蔡襄担任这一职务,“每除授非当职,辄封还之;帝遇之益厚”。

蔡襄认为皇帝任命官员职务,觉得不妥,他就可以给皇帝甩脸子,而皇帝反而对他更好。

王安石要把自己的亲信李定破格提拔为“监察御史里行”,宋神宗也同意了。

但负责起草诏书的宋敏求,拒绝起草任命李定的诏书,封还词头。

神宗怒了,让宋敏求辞职。

接替宋敏求的中书舍人苏颂,也以“爱惜朝廷之法制”为由,再次封还词头。

由此可见,中书舍人职务虽低,确实牛批。

所以,童贯挑了这么一个位置,看似官不大,但他可以和皇帝亲密接触。

童贯不仅还可以在皇帝面前晃悠,并且他还能否定皇帝的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