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6 章(1 / 1)

重启大宋:从科技兴国开始 睢关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暗自神伤。

没想到,种师道突然在这里出现!

这么一看,种家军没有死绝,旗帜还在,种家军还在!

这么一看,赵构和童贯有可能在说谎!

赵构领来的军士,也是刚刚从高俅手里要过来的,现在不听他的话,赵构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种师道正想上前和赵构理论,谁知赵构掉转马头,打马便走。

赵构都走了,说明赵构心虚了!

赵构带来的军士也都走了,和牛皋对峙的两队禁军,也都撤下了刀枪,各自回营。

宗泽激动地走过来,没想到种师道还活着。

种师道也听说过宗泽的名头,因为两个人都曾给皇帝上过书,陈述联辽抗金的主张。

对于童贯和赵构的说法,宗泽根本不信,所以认为陛下也不会相信。

宗泽确实是高估了徽宗的判断力,对徽宗变化无常的脾性掌握不够。

等到人闯入家中,把所有人都绑到法场的时候,宗泽才意识到坏事了,但一切都已经晚了。

幸好,宗舒带着种师道及时出现了,否则,脑袋早就搬家了。

宗泽这时看到了李少言,顿时高兴起来。如果李少言回不来,宗家怎么向李纲交待?

也不知道宗舒这小子使了什么招,居然把李少言也拐走了,带着他一起去了危险的北方战场。

监斩官也被梁红玉放了。他本想依照太后懿旨,把这些人暂且收监来着,一看赵构都走了,自己也不出这个头了。

把宗老头再绑起来?自己的脑袋怎么办?

一时间,所有的公人都撤了个干干净净,这让宗家人一时都有些蒙比,这简直是太戏剧化了。

宗舒一发话,大家都慌忙回家。

“经略相公,不若我们同去面圣如何?”宗泽建议道。

种师道摸了摸胡子说:“如此甚好,总比陛下派人来绑的好。”

两个老头拉起手,哈哈大笑起来。

宗舒走到魏公公和缨络面前,朝两人抱了抱拳,真诚地说了声谢谢。

过去,宗舒一看到魏公公就来气,这麻皮老太监,总是在关键时刻坏了自己的好事,现在看,这老太监,真是给力!

缨络说道:“你不须谢我,要谢,就谢珠珠。”

原来,太后下的懿旨,是珠珠求来的。

缨络和魏公公在听说宗舒是奸细的消息之后,一开始也没有怀疑。

珠珠在求刘皇后未果之后,直接找到了太后。

哪知道听珠珠说明情况之后,马上说道:“宗舒绝不是细作,他当细作有何好处?”

太后马上就派了魏公公到法场救人,她和珠珠去紫宸殿找徽宗说理去。

……

紫宸殿。朝会仍未结束,郓王赵楷提出建议,派人与辽国谈判,要回种师道和宗舒。

赵楷提出这个建议,其实是和蔡京提前商量好的。

蔡京在询问了蔡攸之后,再结合平时宗舒的表现,总感到其中有猫腻。

童贯回来之后,徽宗并没有一点想责罚他的意思。蔡京早就想把童贯给弄下去,为大儿子蔡攸腾出一个位置。

蔡京老了,已经七十五岁了,让儿子蔡攸替代童贯,他也可以放心地退下来。

把蔡攸扶上重要岗位,这是延续蔡家辉煌的关键一招。

要想整垮童贯,就必须在北伐辽国失败的事情上大做文章。

做好这篇文章,最好是把种师道和宗舒从辽人手中要过来。

这时,梁师成走过来,悄悄对徽宗说了几句话。

徽宗脸色显得很尴尬,稍停了一下,而后匆匆离开龙椅,转入了后堂。

梁师道解释说,徽宗另有急事,马上返回,让大家先行讨论。

174 打进宫来

徽宗走的急,是因为太后来了,急着见他。

太后一般很少管前廷的事,大多数时间都在后宫侍弄侍弄花草,把弄把弄玉石,或者是与几个年幼的皇孙逗趣。

太后愠怒地拄拐而立,只有珠珠陪着。

徽宗刚想请安,太后说道:“皇上,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一饭之恩,千金酬之。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畜生尚且如此,我们皇家已经到了如此地步么?”

太后这是真发怒了,她居然把徽宗与畜生相比。

徽宗慌忙扶太后坐下后,跪在她面前,忙问缘由。

“宗舒对皇家,有活命之恩,且不止一次。皇上为何要对宗家斩尽杀绝,岂不是让天下百姓笑我皇家无情无义?”

徽宗说道:“宗舒乃辽国之细作,破坏宋金联盟,导致北伐大败。”

“糊涂!宗舒要是真有这么大本事,我们得请回来,以国士待之!”

太后的话,让徽宗不禁一愣。

是啊,宋、金、辽之间,宗舒真的能起这么大的作用?

“宗舒是辽人细作,简直是无稽之谈。宗舒这样做,所图为何?”

太后分析起了宗舒这么做的动机:

他图辽国的银子吗?不图,因为宗家有的是银子!

他图辽国的官位吗?不图,因为宗舒曾经拒绝了皇帝的任命,只接受了一个同进士出身的虚名。

他被辽国威胁了吗?这个威胁,又有谁能够证明?

这一切,都是猜想的!这一切都是童贯和赵构的一面之辞。

徽宗就是个一心扑在文艺上、对政事烦不胜烦的皇帝,对这些很少花心思去琢磨。

所以,徽宗在政事上很少有自己的判断,谁先说,谁说得多,他就信谁的。

现在,太后这么一说,徽宗就马上认为,太后说得有理!

论地位,宗舒是天子门生、太子宗师。

论银子,这小子现在直是日进斗金,财神爷都跑到他家去了。

太后又说道,自从有了宗舒与太子的合作,后宫的用度才充裕起来。

徽宗感到,宗舒投奔辽国,也并非不可能,男人做事情的动机:除了金钱、地位,还有美人。

徽宗想起当时为什么听信了童贯和赵构的话,其中有一个因素就是,宗舒和辽国的萧小小交往很深、感情暧昧。

这小子一看就是个色迷迷的家伙,少年一时控制不住自己,被美色所迷,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母后,据童贯所奏,宗舒与辽国萧小小过从甚密,因情而误入歧途,恐怕亦未可知。”

太后笑了:“自汉以来,我们对吐蕃、对外族,不都有和亲政策?宗舒,能把辽国的萧小小娶到我们大宋,倒也不失为一件美事。”

太后此话一出,徽宗和珠珠惊得下巴都掉下来了。

徽宗从未作此想,历朝历代有多少公主外嫁!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入藏,不都是典型的例子?

但为什么我大宋男儿不能娶外族的?

太后这句话很明白,人家宗舒就算是和辽国萧小小关系好又如何?

人家把萧小小娶回大宋,不就没事了?

太后对宗舒真是太好了!连徽宗都有些小妒嫉了。

太后抬手指了指徽宗:“你呀,道听途说而来,岂可作为断罪之据?没有真凭实据,把宗家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