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3 章(1 / 1)

重启大宋:从科技兴国开始 睢关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相勾结,联手打伤金人,打瞎金国小王子。

宗舒带了一支三十余人的小部队,专门北上破坏宋、金联合攻辽。

在大名府,赵构亲眼看到宗舒掳走金国公主,并扬言要把完颜萍送到辽国去。

结果,因为赵构随机应变、指挥得当,救下完颜公主,遗憾的是,让宗舒逃脱了。

在宋、辽开战之前,宗舒带人进入种家军大营,面见种师道,两人互相勾结,定下计策,让宋军大败。

赵构说,童贯派出前锋杨可世渡河击辽并亲自为其饯行。

种师道心虚,连自己的部下也没有相送。

在杨可世遇险之后,离杨可世最近的种师道按兵不动,无视五千精骑的死活。

到晚上,种师道率领种家军的残兵想乘乱入城,同时试图让辽军进入。

童贯和赵构与城中河朔宋军齐心合力,才将城门关死。

最后种家军全军阵亡,只留下种师道。

赵构在徽宗面前声泪俱下,说他有罪,能力不足,没有抓住宗舒,导致宗舒勾结辽人、说服了种师道。

最后宗舒和种师道共同投了辽军,跟着耶律大石走了。

徽宗在垂拱殿里气得把瓷器摔碎一地!

没想到,宗舒还真的是辽国的奸细!

宗舒,隐藏得好深,把自己骗得好苦!

徽宗一连三天都没上朝,气病了。

刘皇后去床边伺候,也被徽宗骂走了!

徽宗叫来蔡京、童贯、梁师道、高俅、陈过庭等人,要立即启动废除太子的程序。

蔡京和童贯倒是同意,但高俅和陈过庭坚决不同意。

最后还是太后出面,把换太子的事情给压了下来。

刚开始,对于童贯和赵构对于北伐失败的说法,蔡京半信半疑,回家专门问了一下蔡攸。

蔡攸说童贯和赵构说得完全对。在蔡京一再追问这下,蔡攸这才说了实话。

童贯不想让蔡攸干涉军内事务,走到大名府的时候,就安排他住在大名府,为大军筹集军需。

其实,军需物资早已准备齐当,让蔡攸准备后勤,就是让他在大名府里吃喝玩乐。

蔡攸倒是知道宗舒在大名府闹得动静很大,差一点就掳走了金国公主,幸亏赵构赶到,又被迫逃走。

其他的事情,蔡攸基本是一概不知。

蔡京分析了一下,童贯和赵构说得基本合乎逻辑。

因为,现在种师道和宗舒去了哪里,谁也不知道。

所有人包括蔡京就只能相信童贯和赵构所讲的。

蔡京最初听说的宋军大败的消息,第一反应是:机遇。这是一次搞倒童贯的机遇。

没想到,童贯和赵构回来陈述了原因,这一切居然都是宗舒一手策划并导致的。

蔡京回忆了一下宗舒的所作所为,发现这厮与辽人的确有着不清不楚的关系。

既然原因在这里,蔡京也就没有什么文章可做了。

赵构和童贯的陈述传到后宫,珠珠都吓呆了。

珠珠摇着刘皇后的手说,她决不相信宗舒会是辽人的细作,一定是童太尉和康王联手诬陷。

其目的,就是为了动摇太子赵桓的地位。

刘皇后听了心乱如麻,她也搞不清楚宗舒是个什么人了。

如果说宗舒不是辽人的细作,那么,他为什么跑到北地去?

宗舒的理由是去救吴玠和种师道!

吴玠只不过就是东宫侍讲吴非的弟弟,值得宗舒豁出性命去救吗?

种师道,和宗舒没有任何关系,宗舒凭什么不远千里,跑到战场上去救他?

现在一想,宗舒可不就是与辽人勾结吗?

刘皇后把她的猜想对珠珠一说,珠珠的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落下来,但珠珠仍然不相信。

徽宗生病卧床时,对梁师道说,太子废不了,但可以治宗舒的罪,要马上诏告天下,悬赏勇士,捉拿宗舒。

因为宗舒所犯是叛国之罪,所以要对宗家实行最严厉的措施。

徽宗手一挥:诛九族,斩立决!

睢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接着再看更方便。

171 救人来不及了

睢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接着再看更方便。

徽宗治下这些年,除了秋后统一问斩的,很少有连审都不审、直接进入问斩程序的。

对宗家诛九族、斩立决,事发突然,以至于整个宗氏家族没有一个人逃走。

宗家所有人都被绑到了刑场,只有一个最重要的人物:宗舒,还逍遥法外。

宗泽被绑后,大声喊冤。

他认为宗舒绝不是辽人奸细,而是童贯和康王联手诬陷,以转移北伐失败的责任。

宗义实在是接受不了命运的急转直下。

本来儿子宗舒就是一个混蛋、文盲加纨绔,本也没指望他出人头地,能够平安一生,为他养老送终,也就满足了。

哪知道,宗舒忽然灵窍大开,各种技能加身,各种光环加持,一时间成为家喻户晓的风云人物。

天子门生、太子宗师、同进士出身,一连串荣誉接踵而来。

挖石炭、做味精、造暖阁、制碘伏,一条条发财路子层出不穷,银子哗哗地往宗家流。

前几天宋军北伐辽国惨败而归,宗舒之前的神预言,一度让朝廷上下将宗舒当成了大宋振兴的希望。

刚刚两天时间,一切都反过来了!

宗舒从大宋的希望,一下子变成了辽国的奸细!

宗义跪在地上,扭头看看黑压压跪倒一片、哭天抢地的族人,羞愧无比。

天呐,自己上辈子不知道造了什么孽!

太子赵桓站在东宫的院子里看天,他也听到宗舒居然是辽国奸细的消息。

他坚信,这一切都不是真的。

也许宗舒被童贯和赵构联手做掉也是可能的。

就算是如童贯和赵构所讲,宗舒和种师道已经到了辽国,那也不一定就是辽人的奸细。

“太子殿下,该温书了,”侍讲吴非说道:“晚了,李少傅该发怒了。”

李少傅,是徽宗给东宫新派的专门教授太子功课的人。

此人正是李若水,以前在归宗书院当过客座教授的。

徽宗感到,宗舒是辽国奸细,还当了太子的“宗师”,这还得了!

徽宗不能因为这个而处罚赵桓,毕竟,太子认宗舒为“宗师”是刘皇后逼的,也是他默认的。

宗舒还死皮赖脸地认他为“一字之师”,而后宗舒是“天子门生”的事情马上传遍了。

这次北伐辽国大败,太子通过皇后递来的奏疏,居然把北伐的各种情况都说得很清楚。

所以,太子还是很有战略眼光的。

因此,徽宗觉得太子赵桓也不能那么窝囊了。

徽宗专门为赵桓挑了一个师父。

这个人正是李若水,此人严厉至极,也是清流中的代表性人物。

李若水没想到,他从七品官一下子跳到了从一品,窜天猴一般的升官速度。

在宋代,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