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6 章(1 / 1)

重启大宋:从科技兴国开始 睢关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族长很是佩服,因为这也正是族长担心的地方。

如果官府或者辽人认真起来,随便找一个出口,往里灌水,那就只能被淹死在地下了。

宗舒提出的这个方案,正好圆满解决了这一问题。

族长站起身来深深朝宗舒作了一个揖,因为这一下子彻底消除了曹家庄最大的隐忧。

“不用谢我,其实不是,”宗舒马上改了口:“其实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我是在你们的基础上想出来的。”

地道排水问题,根本不是宗舒的发明,而是后世冀中平原的军民在严酷的反扫荡形势中创造的经验。

“少爷所言极是,但这些工程,耗费巨大。”族长说目前这些地道,挖了好多年才到这个规模。

“老丈,”宗舒也不跟族长客气,毕竟他现在是太子的宗师:“你们继续挖,所有的费用,我来解决。”

族长自然知道宗舒的实力,不说别的,一个密县石炭,就让宗义成为巨富。

宗舒将宗申、牛皋、李少言和秦大力拉到了一边说道:“曹家庄,极巨战略价值。曹家庄的地道,极具军事价值。”

牛皋听得眼睛发亮,这个地道的确是打击敌人、保存自己的地下城堡!

“我要把这里,建设成为抗金的一线桥头堡!这里早晚会被金人占领。曹家庄,是我们预留在敌人心脏的一把尖刀!”

睢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接着再看更方便。

153 筹建新基地

自从踏上这片平原,牛皋就在思考,在这广阔无垠的田野,如何与草原骑兵相抗衡?

从大名府到雄州,两座城池是抵御草原民族的重要保垒。

两座城也仅仅是抵御而已。进攻?宋军恐怕没想过。

草原民族巴不得宋军从乌龟壳里冲出来,到开阔地上进行决战。

这么多年来,大宋对付北方的办法有三种:

连成一片的水域、平地而起的城池、缩成一团的“大阵”。

总之,都是弱者不求杀敌、只求自保的姿态。

而地道,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完成兵力的转移和流动,在一定区域内达成机动性、突然性。

有了地道,可打、可藏、可走、可退,灵活自如,地道战,是最适合平原地区的战法。

牛皋的眼睛一亮,地道,一下子打开了他的思路,让他看到了一种全新的战法。

宗舒注意到了牛皋的情绪,很显然,他是最先理解这一战法的人。

这种战法不牛才怪!

哪怕是拥有着飞机、大炮乃至毒气等生化武器的侵略者,在地道面前也是一愁莫展。

当即,牛皋向大家分享了他对地道的认识,众人也都震惊了。

如果曹家庄的地道,通向四面八方,辽国、金国岂能讨得了好?

过去,在平原上无法与草原骑兵对抗,已经成为了宋人上上下下的共识。

地道的出现,完全颠覆了这种认知。

大家越讨论越是兴奋。

秦大力主动请缨,要留在曹家庄,和村民一起挖地道。

族长也过来说,往外挖,把村子连通是完全可能的。

因为除了曹家庄,其他的村子,早就空了。

秦大力说,只要有足够的吹针,别的武器就不需要,有了地道这个依托,对付小队敌人,足够了。

通过几天的接触,宗舒觉得秦大力为人爽直,是条汉子,挖地道他不是强项,但他可以把特种作战的理念与地道很好地结合起来。

曹家庄的人负责挖地道,形成地道网络,秦大力就负责军事。

以前的地道没有考虑到军事功能,只考虑到了躲藏。

有了秦大力,地道的挖掘就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

宗舒当即决定,以曹家庄为核心,成立任丘基地,由秦大力负责任丘基地的一切建设事宜。

宗舒提醒秦大力,现在开始组织挖地道,可以悄悄地进行。

到时候宗舒会让太子出面,与地方官府打声招呼,就以挖掘矿藏为名。

到那时,秦大力就可以公开招收流民,到这里一边挖地道,一边组织流民训练,增强基地的力量。

宗舒心想,等到太子与地方官府沟通完毕,就可以派出秦大力到濮州村。

同样都是冲积平原,任丘的土壤和地质就适合挖地道,那么濮州应该也可以。

这样一来,就可以把濮州的石油资源控制到自己手里。

秦大力是从密县基地出来的,耳闻目赌了密县紧锣密鼓的建设,那真叫一个热火朝天。

凡是干活的都有钱拿,大家都对宗舒和太子抱着感恩戴德的心理,对未来也充满了希望。

而现在,秦大力也单独负责一个基地,与密县基地平起平坐。

在这里,秦大力将要实施一种前所未有的新战法,而他有可能会随着这种新战法而扬名天下。

曹家庄从族长到小孩,更是把宗舒当成了恩人,对于宗舒的决定自然是一百个赞成。

白天,大家就钻进地道,回到村里子放放风、透透气,晚上,大家就又钻回地道休息。

毕竟,地道里面,冬暖夏凉,很适合居住。

宗舒又拿了一张纸,纸上画了一个图,找到曹一手,请他按照图纸打造出来。

“这个铁片,做什么用呢?”这种铁片打造起来并不难,甚至比打菜刀都容易。

……

曹家庄的人时不时带回消息,童贯的五路大军与辽军隔河相望。

宗舒问道:“西军种师道,驻扎在哪里?”

曹宗申说,族人早已探得,种师道的西军,驻扎在白沟河,离曹家庄也就是三十余里。

种师道驻扎的地点,与历史记载没有区别。

现在,是时候见一见种师道了。

宗舒提出要去白沟河一趟,李少言、曹宗申和牛皋都争着一起去。

从这里出发到白沟河,曹宗申应该非常熟悉,李少言的军事素质不如其他人,宗舒就让他留在曹家庄。

曹宗申跑得快,牛皋武功高,去见一见种师道,应该没什么危险。

宗舒从背包里拿出了一沓纸,那是在大名府的客邸里拿过来的招降檄文。

三人打马扬鞭,直奔白沟河的种师道大营而去。

中途还路过了一个营地,是河朔的宋军,见三人奔过,居然问都不问。

宗舒带的招降檄文也没有派上用场。

这些军队,明显就是在拖种师道的后腿呀。

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目前的种师道也有些轻敌,根本没有把对面的辽军当作神。

他只知道对面的辽军只有区区三万,而不知道领军的则是辽国的猛将耶律大石。

宗舒感到必须马上见到种师道,当面提醒他。

进到大营,守门的军士拦住了。

宗舒说道:“我等从北面而来,有机密事,要面见经略相公。”

老种经略相公名叫种谔,侄子种师道人称小种经略相公。

种谔、种师道二人都曾在西北